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在現代,尤其是雨天,大雨過後,各個城市總是會雨水集聚,免費看海。漫天宣傳的無水城市一次次被打臉。然而在過去科學技術落後的大明時代,卻能建設出另後人們舉手稱讚的建築群。那就是始建於大明朝永樂年間由泰斗級建築大師蒯氏父子進行主持設計的北京紫禁城,在紫禁城的建設上其精通尺度,建築位置、各建築的距離以及尺寸都嚴格的遵循圖紙,與設計圖分毫不差,故此,蒯氏父子因為其絕對高超的建築造詣被永樂皇帝封之為“活魯班”的稱號。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咱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故宮獨特的景緻,這種景觀在平常的遊覽中是無法見到的,如果有幸在雨後參觀故宮,那麼你太幸運了,這種只有在下大雨時才會出現的景觀,你就大飽眼福了,那就是“千龍吐水”的佳景。傾盆而下的雨水會從石基的底座上形似龍首的排水口快速流出,就行千龍吐水,蔚為壯觀。人們不免驚奇的發現,當其他的城市因下大雨苦於城市內澇的時期,故宮的地面卻見不到絲毫的積水,一點也不影響遊覽參觀。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在故宮建成後的600年來,沒有一次的水澇,這就足以對古人的智慧五體投地。這還要從故宮的來歷說起。大明永樂四年,朱棣皇帝下詔,捨棄南京皇宮在北京另另起宮殿,因為故宮的規模龐大,務必在全國範圍海選能工巧匠、精心設計來進行修建施工。首先既然有南京皇宮的先例,那肯定要將督造北京皇宮的任務在南京皇宮設計建設者中尋找。便尋到了蒯氏父子,蒯氏父子建造過南京皇宮,又是建築界的泰斗級人物,那就非他們莫屬。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這可是責任重大,皇帝居所,國家重地,要是下雨淹了,那可不光小命不保,還得株連九族的大罪啊。排水工程又是土木工程的基礎工程,一旦完工,那麼日後就很難改造了。所以有不得絲毫的馬虎。幸好蒯氏父子屬於南方人,他們當地雨水多,能夠在排水系統的設計方面積累豐富的經驗。正好用上了,萬一找個北方人來設計建造皇宮,那完蛋了。地面無水,那必須得同一時間排水量大於降水量才行,一是往外排,二是往下滲。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首先,在故宮之前,鋪設一層夯土層,作為吸水的大海綿。在沒有大型建築機械的年代,這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沒辦法,給皇帝蓋房子,誰敢馬虎。吸水只是暫時少量的。等吸滿了,就沒得吸了。那還得第二個手段那就是排,往哪兒排?怎麼排?那就挖條河,往海里排。得,金水河誕生了。通過金水河,往後海排。考慮到皇帝和嬪妃的居所會在故宮的北面,那就得建設的北高南低,使水迅速南下排除。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其次,那就是建設的中間高,東西兩側低,形成一定的角度,使雨水迅速通過排水溝流進護城河。

大雨傾盆的歲月,故宮的排水系統巧妙的令你想不到

最後,在故宮裡面能夠看得到三大殿都是修建在了高高的須彌石座之上,避免了宮殿不受雨水的浸泡和侵蝕,並且在石座的周圍分佈著龍頭排水口,上千個龍頭排水口,才形成了“千龍吐水”的景觀,能夠迅速的排走紫禁城裡的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