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阿什河,松花江的一條支流,一條不起眼的支流,其幹流長度不過250多公里。可有誰想到,900年前,就在它流經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令中原王朝聞風喪膽的帝國——大金國。

建立大金國的民族,就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女真人,商周時期稱肅慎,三國時期稱挹婁,北魏時期稱勿吉,隋唐時期稱靺鞨,五代時期開始稱為女真。女真人以漁獵和畜牧為生,曾臣服於契丹遼國,向其進貢。苦寒的氣候和遼闊的土地給女真人以豪勇好鬥的性格,他們對契丹貴族長期以來的欺壓行為恨之入骨,“仇恨的怒火”暗中蘊積。

在歷數遼國的罪行後,完顏阿骨打大聲宣佈:推翻遼國統治,不再屈服契丹貴族。隨後,率領手下人向遼國軍隊發動進攻。完顏阿骨打部下雖然只有2500人,但他善於用兵,以正義之師和勢不可擋之勢,殺得遼兵丟盔卸甲,屍橫遍野。

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公元1115年春天,完顏阿骨打宣佈建國,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金。相傳,阿骨打在商議國號時曾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亦有壞時,唯金長久不壞。”所以,阿骨打為這個新建立的政權取國號為“金”。

大金國的軍隊以少勝多大,以弱勝強,僅用十年時間,相繼攻下遼國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京大回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俘獲遼帝耶律延禧,最終滅掉遼國。其後,又一鼓作氣,攻佔開封,擄去徽欽二帝,滅掉北宋。

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大金國最早的都城為上京會寧府,位於今天的阿城。阿城,是阿勒楚喀(又稱按出虎水)的簡稱,在女真語裡的意思是金子。阿勒楚喀河即今天的阿什河,想來,那個時候的阿什河是出產黃金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女真人會在阿什河畔強大起來,也解釋了為什麼完顏阿骨打會想到“唯金長久不壞”。

阿城過去為黑龍江省的一個縣,後改為縣級市,現為哈爾濱市的一個區。不過,千萬不能就此推斷,哈爾濱的歷史也和阿城一樣長,哈爾濱是100多年前俄國人修中東鐵路時興建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金國在阿城建都時,哈爾濱充其量是個松花江邊的小漁村。而阿城則是“女真肇興地,大金第一都”。那時的阿城可比哈爾濱牛多了。

1153年,第四代海陵王決定遷都北京。為斷絕南下女真人的戀家念想,防止留下的王公貴族造反,海陵王下令搗毀上京會寧府的城牆宮殿,片瓦不留。雖然後世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進行了重建,規模更加宏偉,但歷經數百年戰火硝煙和風雨侵蝕,昔日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宮殿群今天早已不見蹤影,就連殘垣斷壁也難以尋覓得到。映入眼簾的,只有綿延數十里的夯土城垣基址,還有那些衰草枯楊,滿目蓬蒿。

灰飛煙滅的是那些人工堆砌起來的方塊建築,萬古流淌的唯有阿什河。

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滿目荒涼

在如今的上京會寧府遺址,要想尋找到女真人的遺蹟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困難。但多年前,人們卻在距離該遺址14公里處發現一處摩崖石刻,專家認定為金代早期的作品。由於這處摩崖石刻位於阿城區亞溝鎮的懸崖峭壁上,故稱亞溝摩崖石刻。

沿著彎曲的山路前行,幾經打聽,繞過一座水庫,爬上一座山坡,終於看到一塊標有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亞溝摩崖石刻就位於它身後的崖壁上。

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石刻圖像為兩幅,形象為一男一女,如夫妻並坐。男像較為清晰,可以明顯看出是一名武士,頭戴戰盔,身著圓領窄袖袍,足蹬尖頭靴,左手扶靴,右手執短劍,左腿盤迴呈端坐姿態。女像模糊不清,據專家解讀,應為一個貴婦人形象,兩手合袖,盤膝端坐。

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有人猜測,摩崖石刻中的圖像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及皇后,因為該石刻正對上京會寧府的城門。把金太祖及皇后的形象雕刻於此,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時刻看到皇城。

追尋大金王朝的雪泥鴻爪,亞溝摩崖石刻是重要的實物。金國滅遼宋後,女真文化受到中原文化影響,漢化嚴重。但這處摩崖石刻體現了女真薩滿文化的特點,從男子的穿著和寶劍的樣子就可以看出。正因為如此,多年前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龍江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29處,其中哈爾濱有7處,亞溝摩崖石刻為其中之一,十分難得。

沒想到哈爾濱周邊曾經也有一座“故宮”,就在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