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旦藝術從巔峰時刻人才濟濟,到而今'瀕臨滅絕',不過幾十餘年

男旦藝術從巔峰時刻人才濟濟,到而今'瀕臨滅絕',不過幾十餘年

男旦即戲曲藝術裡男扮女裝、男唱女腔的角色,它是戲曲藝術裡的一個專用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封建時代女子無權登臺演出是京劇男旦產生的主要原因。

男旦藝術從巔峰時刻人才濟濟,到而今'瀕臨滅絕',不過幾十餘年

20世紀上半葉,京劇“四大名旦”梅尚程荀的出現把男旦藝術推向了一個頂峰。時至今日,“四大名旦”派別中仍活躍在舞臺上的專業男旦少之又少:梅派的胡文閣,尚派的牟元笛,程派的楊磊,荀派的尹俊......男旦收入低受到偏見,屢屢遭到冷遇。男旦藝術,到底該何去何從?

因為有師父的知名度,作為梅派男旦唯一傳承人的胡文閣演出相對多一些,每個月大概會有一次演出。不過,師父梅葆玖走後情況會如何變化,他還不得而知。雖然男旦演員曾經創造了京劇藝術的高峰,但如今演出亮相的機會卻不多。

作為梅尚程荀四大派男旦代表,胡文閣、牟元笛、楊磊、尹俊經常合體演出。但他們上一次一起登臺,卻已經是去年1月17日在梅蘭芳大劇院的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男旦專場演出了。沒有演出的時候,尹俊會接一些影視劇的工作做“插曲”,因為他一年正式的劇場演出也只有四五場。38歲的楊磊正值男旦演員的黃金時間,可他近半年都沒有什麼演出。師父李世濟在世時,有演出機會一定會帶著他。儘管穿著西服清唱感覺很彆扭,但如今師父去世了,可能連這種演出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演出機會自然就沒收入,願意從事這一行的人也就更少了。每當一些小男戲迷想跟楊磊學戲時,他都不鼓勵。因為把男旦當職業連養家餬口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別說成就一番事業了。

男旦藝術從巔峰時刻人才濟濟,到而今'瀕臨滅絕',不過幾十餘年

好苗子難遇,招生老大難

作為一種藝術,男旦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從京劇行內看,正是男旦的斷層,直接導致尚派的式微。尚派劇目由男旦演出更有優勢,更能展現流派魅力,但因為缺乏男旦演員,很多劇目都不再上演。“對男旦抱有偏見的人將來會因為男旦的式微而後悔。” 胡文閣一直記得師父梅葆玖曾這麼跟他講過。“如今先生走,男旦也許更沒人關注了,但也沒準兒人們會因為他的去世而更關注男旦。” 梅蘭芳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傅謹表示中國戲曲學院招生並不排斥男旦,但是這麼多年沒有遇過好苗子。京劇演員招生困難是因為他們需要幼功,可因為偏見很少有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去學男旦,所以現在大部分男旦都是半路出家,後期也很難有更大的提高。

男旦藝術傳承的是藝術,不是性別

傳統文化如今處於弱勢,男旦更是弱勢中的弱勢,但只要自身足夠努力,男旦演員的機會還是有的。“一個時代過去了,但總歸會有另一個時代接班,今天這一輩是不如四大名旦那麼優秀,但男旦一定不會那樣滅絕。”尹俊對這點深信不疑。楊磊也表示他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我們傳承的是藝術,而不是性別。”

希望大家關注男旦藝術,讓這項傳統藝術不要流失。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將男旦藝術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才是對男旦藝術最好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