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流浪地球》的正能量,而不要忽略它隐藏的悲剧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听到不止一个人说:“电影不好看,不知道想拍什么。”习惯了好莱坞大片熏陶的我们,其实习惯了那里对“好”电影的评价标准,而按照这个标准,《流浪地球》确实不好看。

请原谅《流浪地球》的正能量,而不要忽略它隐藏的悲剧

情节简单,语言娇造,人物形象刻画单薄,以及满满的正能量。

中国电影中的正能量,往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儒家文化和我们现在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勇于牺牲,舍己为人,重视亲情和家庭,以及热爱和平。在这种能量的加持下,《流浪地球》的角色都成为英雄,甚至是圣人。似乎每个人,都不害怕牺牲自己去拯救地球,哪怕可以选择蜷缩在地下城度过一生。而由此“觉悟”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不符合我们的日常逻辑,即电影中角色的行事方式和决定往往异于我们日常的行事方式。看起来很假,加之本身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刻画能力的缺陷,让观众容易跳戏,抓不住心的电影,不好看。

我们可能理解不了:

重启发电机方案采用“饱和式救援”,联合政府派出的150万人为何都敢抱着必死的决心,不计一切代价运送火石?

为什么电影里面的主角配角,都能为了拯救别人而牺牲自己?

为什么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最后很不理性摧毁人工智能,牺牲太空站,自己带着三十万吨燃料撞向木星?

……

人工智能Moss在电影中说道:

“让人类保持理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原著中地下城的学校教育,基本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艺术和哲学类的教育已经压缩到最少,但历史课还是保留着的。书中主角所处的年代,地球已经停止转动,课本中前太阳时代的晨昏变化对于那个年代就像伊甸园的神话一样。

“因为我们必须抱有希望。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者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久,我们都要拥有它。”

这是原著中主角的爸爸鼓励他妈妈时说的话,虽然在电影中被简化为课堂上女孩子的回答,以及后来朵朵呼吁救援的话,或多或少添上了矫情的味道。

为了活下去,人类做的一切努力,包括学习历史,都是为了那如同黄金和宝石一般的希望。为了守护这份希望,人类永远不可能保持理性。正如Moss以绝对的理性拒绝冒1%的风险,人所做的其实正是争取那1%的希望。如果我们在纠结于电影中过多的正能量,那是因为我们还处于前太阳时代,认为在人的私欲下做出的选择,才更符合这个社会默认的日常逻辑。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悲剧,《流浪地球》也不例外。

电影中出现过一句话“未通过抽签者,严禁进入地下城”,再按照电影中三十五亿总人口的设定,也就是说,从“流浪地球”计划开启,地球上有将近50%的人因为灾难,或者是运气欠佳,无法进入地下城。

在灾害中侥幸活下来的人,却因为抽签未过被拒之城之外,那该是多么绝望。地球并非是一夕之间变到零下85℃,城外的人极有可能是活活冻死或饿死的,甚至古文里“人竞相食”的场景,也不无可能。

进入地下城,就意味着生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原著中设定更为简单粗暴。

拥有生存权力的方式不靠抽签,因为真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抽签涉及到相关规则的制定,执行,实施,各个国家利益分配的拉扯,都是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因此,想要活下来,年龄是关键。根据联合政府危急法第五条规定,年龄越小,逃生的次序越靠前。前太阳时代,“老弱病残”不再享受被照顾的特权,反而率先被遗弃。

年轻才有希望。

但不管是按照抽签方式,还是按照年龄次序,其实都是强调公平,只是这种公平是针对于普通老百姓。吴京身为领航者,拥有儿子及儿子监护人无需抽签就能进入地下城的特权,这是电影明说的。而电影没有说的,甚至是原著中都不曾提及,是真正有权有钱的人的特权。或许他们连自家宠物都带上,早早安置在地下城。

请原谅《流浪地球》的正能量,而不要忽略它隐藏的悲剧

更为残酷的是,原著中1万2千台发动机全部安装在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因为只有这两块完整的大陆”,而地下城是建在发动机附近的,也就是说,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没有地下城。大家心里揣摩一下各个洲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非洲12亿人口中的极大部分可能连抽签的机会都没有。

公平吗?肯定不公平。

电影中出现职位最高的应该是吴京的中校,真正的当权者全部虚化为“联合政府”,权力被全部隐藏在暗处,但强国仍旧是强国,Moss向吴京展示的五份火种计划授权书,签署国仍是美英法俄中联合国五常。而面对地球即将撞向木星,最先放弃地球的正是“联合政府”。所以或许连人们口中“如宝石一般的希望”,都只是被洗脑的宣传语,和开车前北京交委“亲人两行泪”的宣传语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希望呢?希望也是假的。

但不能没有这样的公平,也不能少了这些希望,若没有,从地球流浪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是失败的。

流浪地球计划将延续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也就是说,首先,地球上的岩石要够人类消耗两千多年;其次,人心不乱,人性不泯。前者涉及理论知识不作讨论,后者却过于复杂无法测定。人活于世不过短短一百年,往往无法顾及到身后之事。

电影展示了地下城生态的一角,不过短短十七年,黑社会势力该发展还是发展起来,该嫖娼的男人还是去嫖娼,该打牌的打牌,连兔女郎也不曾缺席。人们在地下稳定下来,就过回先前的安逸和不问世事的生活。

这和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永远不会听从生态学家的呼吁:不要再浪费资源,不要再杀戮珍稀动物,不要再污染海水,不要再破坏环境,照此下去,地球会在N年后彻底毁灭。我们只会破坏少一点,保护力度大一点,喊喊口号,以获取对子孙的心安理得,但该发展经济就发展,该牺牲环境就牺牲。

但这样的地下城还只是表面的地下城,真正的地下城,充满了斗争、叛乱、流血和冲突。

原著中,计划启动前,飞船派和地球派就已经起争端(飞船派是指乘坐飞船逃生,地球派指带着地球流浪),斗争和冲突一直存在。逃离过程中,人们发现太阳和400年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于是怀疑联合政府欺骗。愤怒的人们组成叛军,拿起武器,发动暴乱。

“当联合政府大势已去宣布投降时,已经失去理智的叛军把剩下政府军的人判处死刑——没收每个人密封服加热用的核能电池,然后丢于大海的冰面上,让他们活活冻死。”

仅一小时后,太阳发生爆炸了。“岸上的人们呆住了,似乎同海面上那些人一样,冻成了一片僵硬的岩石。”

电影里,闪过了抗议人群一个镜头,他们在抗议什么,我不知道。

请原谅《流浪地球》的正能量,而不要忽略它隐藏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