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外漢到建築大拿,銅川王學義如何讓抹灰板在掌上“舞蹈”

技術厲害,有啥不會的只要請教他,肯定沒錯。"

"他拿起手裡的傢伙,就跟耍一樣,活幹得細,身上還不粘一點灰。"

"那是個能人,愛學習,愛思考,幹活遇到難題,總能想辦法解決。"

人們口中爭相誇讚的"能人",就是從普通農民到響噹噹的企業技術骨幹,從"門外漢"到享譽銅川的"能工巧匠",曾獲得"陝西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標兵""陝西省傑出能工巧匠稱號"的銅川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的王學義。

不服輸 造就匠人匠心

提起王學義,無論是公司領導,還是普通員工,無人不豎起拇指稱讚。因為他的過硬技術和勤學善思,大家還戲稱他為"大拿"。

1989年,王學義從農村招工到銅川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從事瓦工工作。剛進工地時,看見老師傅們在灰板上翻灰輕鬆自如、毫無難度,他也學著樣子翻,但灰像是長了腳一般從灰板溜到地上。

原來,看著極其容易的"抹灰",做起來卻大有難度。"我性格里有一股犟勁兒,別人能幹得好,那我就踏實學、苦練,就不信幹得不如人。"因為天生的不服輸,王學義心裡憋著一股勁兒,逼著自己多幹多練,非得學出個真本事。

為了讓手中的灰也像師傅們那樣在灰板上"舞蹈",他從最基本的工序練起,貼灰餅、衝筋、打底、罩面......每天早出晚歸,廢寢忘食,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一天下來,常常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那時候真的很苦,一不小心,經常會拿灰刀把左手大拇指砍傷,現在一看,手上都是疤。"伴隨著日復一日的汗水和練習,王學義的抹灰技術水平迅速提高,他也搖身一變,從一名普通工人變為了抹灰組組長、技術骨幹、企業先鋒。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於它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當人們誇讚王學義是"王大拿"是"抹灰王"的時候,他卻默默一笑,繼續精雕細琢著自己手裡的活兒。

學無止境 創新兩項技術

慢慢的,王學義在公司小有名氣,但他並沒有就此滿足,他的心中還有更大的夢想,他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匠人"。

於是,他從並不寬裕的生活費中擠出一部分錢,自費購買了《建築工人識圖》《建築抹灰工》《建築瓦工》等十餘本專業技術書籍。白天拼力幹活,晚上挑燈夜戰,記寫筆記幾萬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後取得了陝西省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二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瓦工)、建築工程師管理工程師資格證書,一步一步,向心中的高峰攀登。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一種成功是偶然。王學義在幹中學,在學中幹,隨著技術的精進,他先後攻克了許多難關,實現了一次次的突破,也練就了一手令企業所有員工都望塵莫及的抹灰及瓦工絕活。1990年,王學義第一次參加銅川建委系統職工技術大比武,就以過硬的本領脫穎而出,摘取冠軍獎牌。同時,他還依靠多年的工作經驗,實現了兩項技術創新,分別是關於鋼結構柱底腳螺栓定住技術創新技術和關於水泥砂漿地面空鼓、起砂、裂縫的處理辦法。

2002年,公司承接銅川市新區南部工業園區旺旺集團麥瑞食品工業廠房時,因工期緊、任務重,王學義多次試驗、就地取材,採用木工板進行定位和固定,澆築混凝土,使得柱腳螺栓精準定位,而且節省了1個月的工期。建築工程散水、樓地面水泥砂漿抹灰經常出現起砂、空鼓、裂縫等質量問題,對此,王學義根據多年經驗總結,留足合適的分隔縫,分塊澆築、振實抹平、混凝土墊層、隨打隨抹,一次完成,同時及時覆蓋礦棉、灑水養護。如此以來,工程散水錶面密室、平整、光潔、無裂縫、脫皮、麻面和起砂等現象。王學義的兩項技術創新由於效果良好,便在公司項目施工中多次推廣和應用,也為公司工程創優作出了貢獻。

嚴苛負責 做好安全管理員

建築行業是精細行業,也是高危行業。當王學義開始從事公司安全技術管理工作時,他依舊以"匠人"執著、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自己,狠抓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建築行業是流動的,危險隨時都在,警鐘就要時刻敲響,馬虎不得,大意不得。"王學義深知肩上扛得責任重大,經常深入工地進行定期、不定期、專項檢査和季節性檢査,特別是對春節後、開工前、雨季、冬期施工的項目進行外架、臨電、基坑等危險源進行專項排查。經常督促做好安全警示和防護工作,要求施工現場入口設置六牌一圖,各危險源懸掛安全警示牌。機械設備安置處要懸掛安全操作規程,時時處處提醒員工注意安全。"我對安全的管理,可以說是毫不留情的,有問題立馬整改,咱不能拿人命不當回事啊!"正是由於王學義的嚴苛、不留情面,銅川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多年並無安全質量事故發生。

"建築行業關係百姓‘住的安全的問題,容不得馬虎,要想質量創優,必須標準先行。"對此,王學義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督促項目部制定質量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堅持方案樣板先行管理模式,在工程實施中實行"三檢制"、監理複查、嚴格質量驗收程序,做到樣板標準化、管理制度化、檢查程序化、安全防護工具化,確保了工程質量達到安全創優的目標。

四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彈指一揮間,但在人的生命中卻是大半輩子。從"門外漢"到"技術狀元",從"泥瓦匠"到"能工巧匠",王學義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了大半生,無論遇到哪些艱難險阻,他都執著堅守、精益求精,始終不忘自己身為"匠人"的本色。

(LY)

从门外汉到建筑大拿,铜川王学义如何让抹灰板在掌上“舞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