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止啼”,孙权差点命丧逍遥津

三国大佬都有仓皇狼狈的时候。

曹操在濮阳之战差点命丧吕布之手,宛城之战又差点被张绣活捉,刘备曾经在逃命路上四次抛妻弃子,孙权则亡命逍遥津之战。

“张辽止啼”,孙权差点命丧逍遥津

孙权一生五征合肥(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年,黄龙二年,嘉禾二年,嘉禾三年),都无功而返,而最失败的一次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

这一年,曹操西征张鲁,留下张辽、李典、乐进,领七千人守合肥。

东吴在前一年刚攻下合肥门户皖城,西边又夺回荆州三郡,和刘备划定边界,于是建安二十年八月,乘三军气盛,孙权领十万大军扑向合肥,可谓志在必得。

曹操留下锦囊妙计

孙权这点心思,曹操早就看穿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否会料到,孙权会率十万之众围城。

曹操在西征途中,给合肥将领送来了一个锦囊妙计,为防泄密,特意叮嘱,“贼至乃发”。

等孙权十万大军压境时,张辽等人打开锦囊一看,曹操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孙权来了,张辽、李典二人出击,乐进守城,不得出战。

原来,曹操知道张辽和李典素来不和,如果安排其中一人守城,一人出战,两人可能因为私怨使城里城外不能接应,如果两人都出战,在危急关头反而能同仇敌忾。

张辽看了指令后说,“曹公远征在外,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我们趁吴军还未集结完毕,先挫其锐气,然后可以一心守城。成败在此一举,诸位不要再有疑虑!”

当时,张辽欲战又恐李典不从,不过李典在看到曹操指令后却慷慨陈词,“国家大事,我怎么会因为私怨忘了公义,干!”

于是张辽和李典从七千人中精选了八百敢死队,第二天出城直捣孙权营帐。双方从日出大战到日中,张辽突出重围又杀了个来回。吴军气势完败,徐盛受伤,丢了长矛,多亏率领中军的贺齐抵挡住了攻势,捡回了徐盛的长矛。

而后十万吴军围城十余日,孙权纵有一群东吴名将,合肥城却坚不可破。吴军中又突发瘟疫,孙权只能撤军。

“张辽止啼”,孙权差点命丧逍遥津


张辽令吴丧气十年

在逍遥津,孙权让大军南撤,留下本阵千余名车下虎士和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部,总共大概两三千人殿后。

张辽在城上看到了反击的机会,于是趁孙权等人还在逍遥津北岸未来得及过桥时,全力出击。

吴军溃不成军,偏将军陈武“奋命战死”,宋谦、徐盛败退,潘璋横马逆行,斩杀了宋谦、徐盛两名部下,才稳住逃兵。

吕蒙、蒋钦、甘宁、凌统都拼死力战保护孙权。当时逍遥津的桥已经被毁坏,只剩下两块木板,是孙权亲近的监官谷利在马后加鞭,孙权的坐骑才越过桥去。而贺齐率领的三千援军已经赶来接应,孙权逃过一劫。

“张辽止啼”,孙权差点命丧逍遥津

凌统率领的三百亲兵全部战死,自己也身受重伤,潜水逃走,多亏“卓氏良药”,才救回性命。

此次出征合肥,孙权十万大军对张辽七千人,结果被杀得气势全无。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结果一群东吴甘兴霸(甘宁),被曹魏两个五子良将(张辽、乐进)啪啪打脸。

撤退途中逍遥津之战,孙权更是差点命丧张辽之手。据《献帝春秋》记载,张辽不知道吴军中的“紫髯将军”就是孙权,并没有急着追赶,不然已经逮住孙权了。

孙权这一次死里逃生,多亏了陈武(战死)、凌统、谷利、甘宁、蒋钦、吕蒙、潘璋七人。

而孙权上一次差点丢掉性命,还是建安三年(198年)住宣城时,被数千名山贼围攻,当时孙权仓皇上马,刀枪已经杀到左右,砍到了马鞍,幸好有周泰奋不顾身,救了孙权。史载,“(周泰)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周)泰,(孙)权几危殆。”即便周泰伤好后,依然“肤如刻画”,皮肤上的伤痕像雕刻绘画一样,可见当日战况惨烈。

“张辽止啼”,孙权差点命丧逍遥津

逍遥津之战,成就了张辽、李典。

一年后,曹操到合肥,循行于张辽血战处,叹息良久。于是,给张辽增兵,也在合肥留下更多守军。

李典去世后,曹丕即位还在追念他的“合肥之功”,荫庇两子。

逍遥津之战七年后,魏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南征,他留给孙权的心理阴影还在。孙权十分忌惮,告诫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张辽病逝江都。

又过了三年,黄初六年(225年),逍遥津之战十周年时,魏文帝追念张辽、李典“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张辽凭此一役,威震江东,民间因此流传“张辽止啼”的民俗。江东小儿啼哭,大人就恐吓“辽来,辽来”(音与“狼来”相近),无不止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