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灰色職業丨我靠著“打假”,月入幾萬!

電商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生活的方便,不用出門即可輕鬆買到自己想要的物件,隨之也伴著出現一種新的職業——職業打假,很多人知道這個詞,但未必能瞭解。

人對於金錢的渴望永遠都是精力旺盛,所以只要是腳踩的土地上,總能找到賺錢的機會。只要有人和規則的地方,總會不遺餘力的找到人的弱點和規則的漏洞,然後悶聲撈金。

職業打假,便是如此。它玩的就是零和規則。

揭秘灰色職業丨我靠著“打假”,月入幾萬!

為了更加深入瞭解這一職業,我加入了兩個“職業打假群”,並採訪了一位群友,在她的介紹下我們將對這個職業有更深的認識。

Q:你之前說,你是一位某寶賣家,為什麼現在當起了“職業打假人”?

這就要從我遇到“職業打假人”的經歷說起。

15年,我的店開業,不久就遇到了幾個奇怪的買家。先來買一件衣服,然後過了幾天,又來了幾個人,把我店裡所有的這個款式的衣服,全部買走。然後一次性拿著所有衣服來找我索賠,理由是標識有問題,一開口就是5倍賠償。

所謂的標識問題,有的是標著100%真絲,但是按規定,要標明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我們的貨源很多,有時廠家沒標那麼細,就吃虧了。

那一年,我僅僅5萬以上的賠償就賠了好幾筆。這生意還怎麼做,只能關店。

後來痛定思痛,我走上了“職業打假人”的道路,做哪一行無非都是想賺錢。

Q:你從哪裡學到這些“打假”操作的?

我加入了一個群,群裡有人教。

Q:能給我們講講你們是怎麼操作的嗎?

首先就是找店鋪好產品,產品的話我主要找一些品牌產品,比如說耐克、阿迪的衣服鞋子、CK的包包,DW手錶等等。

店鋪主要挑一些新開的,一方面是一些新手賣家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碰瓷的行業,另一方面很多新手店鋪本身就是打著低價走量的想法,想迫切的出貨,卻一不小心就上了套了。

選好目標之後聯繫客服,收集與客服的對話證據。說白了,就是套路別人,讓商家承認自己的產品是假冒、高仿等等,然後截圖留下證據。

揭秘灰色職業丨我靠著“打假”,月入幾萬!

其實很多商家自己都不知道廣告法長什麼樣子,跟別說客服了,一旦不小心被留下聊天證據,後續被打假是妥妥的。

我就把這些東西買回來。收快遞的時候,從拿到包裹到拆包裹,全程錄像,然後把品牌的Logo錄下來,就可以直接聯繫賣家了,私了還是直接退款不退貨,以賠償相應的金額結束。如果賣家拒絕就直接申請小二介入,這會對店鋪有影響。

整個環節最關鍵的兩點可能就是:套話+找店鋪。

套話其實多看看多試幾次,多看看別人的話術,多摸索。

但是找店鋪就不同了,因為店鋪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新店是絕大部分人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的。

於是乎又出來了一些人在群裡出售店鋪地址和鏈接,俗稱開車。

揭秘灰色職業丨我靠著“打假”,月入幾萬!

其實這條產業鏈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實名號短時間多次退款會被標記惡意退款,賬號會被凍結,於是乎還有專門賣卡的一撥人,還有很多人擼貨,但是出貨又有一撥人,還有玩空白的,比如說退款退貨的時候,寄一個空包過去然後用專業的套路讓小賣家先打款等等。

Q:你如何看待自己現在做的事情?

當我開始成為職業打假人,最大的阻力是我的愛人。他對我的行為非常不屑,他說我知假買假,以自己的權益為目的,還打著正義的旗號,相當於知法犯法。

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帶著他回顧一下我上個月的收入,少說也是萬把塊。能堵上他的嘴,只有這萬惡的金錢了。以人民的名義去打假,那我去喝西北風麼?

揭秘灰色職業丨我靠著“打假”,月入幾萬!

職業打假人高低分化很嚴重,做大單的全國也就幾十個,但跑超市或者專做網購打假的,多如牛毛。“我們要學的東西很多,最主要是法律。前幾年就有個成都的,舉報電視臺索賠,結果成了敲詐勒索,被判7年,這就是不懂法。”

風口上,豬也能飛,但是風停了,豬就摔死了。

對職業打假人來說,風就是法律,法律吹起了這個行業,而現在,風可能要停了。“如果有一天,職業打假人在法律上明確,不屬於消費者了,那我立馬轉行。”

職業打假人到底打掉了什麼?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乞丐”。

遇到乞丐,大家選擇施捨還是拒絕呢?

街上大部分乞討的都是有手有腳的人。因為有錢賺,所以他們開始乞討。

這一次乞丐可能只要了1元便滿足,而下一次他可能會覺得10塊才配得上他的“付出”。他可能覺得只是癱坐在地上這樣的“服務形式”已經不能使他獲得更多收入,從而採取更極端的行為比如斷胳膊斷腿。他可能需要更多癱坐或是斷胳膊斷腿的人來為他謀取利益,於是他採取各種手段組建自己的組織。

說完了這個,我們再來說“打假人”。

他們表面上是在維護消費者權益,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或者根本沒想過要達到這個目的。很多時候打假人打的也不是假貨或虛假宣傳,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有錢賺,所以他們加入了這一行。

除了個別靠打假謀出名聲的,真正由打假人提起的訴訟之類案件其實很少。就我從周邊商家朋友處瞭解到的打假人打假事件來看,幾乎沒有打假人為了維護消費者權益之類提起過訴訟的,基本上都是私下聯繫商家以法律或是平臺規則來威脅商家給以利益解決。

而商品實際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傷害了嗎,沒有。他們壓根就不關心你這個商品是什麼東西,要怎麼用。

打假人看到了這樣一群可以隨意宰割的小綿羊當然要痛下其手,而且更是拉幫結派,師傅帶徒弟,建組織收學費等。這些人的成長可以說類似乞丐組織的壯大。當打假成了職業,成了勒索敲詐的手段其帶來的後果和影響在長遠來看也是惡劣的。

但凡事從兩個角度來看,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確實該學一學職業打假人身上的那種精神。

他們就像禿鷲,市場中有什麼噁心骯髒的東西,他們第一時間能嗅到,一口咬下去,廠家至少掉一斤肉。而反觀普通消費者,遇到虛假宣傳、產品質量不過關,大多數只是忍氣吞聲,承認自己倒黴就算了。

當我們每一個消費者在遇到此類情況時,都能像職業打假人那樣拿起法律武器追究到底,才能夠讓不法商家無處逃跑。

話題

"你對職業打假人是怎麼看待的?”

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