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在對錶象作了精細的分解以後,第二步就是對錶象進行選擇、取捨,以確立意象。聞一多曾說:“選擇是創造藝術的程序中最緊要的一層手續,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現成的。其實沒有選擇便沒有藝術。此話指明瞭選擇的必要性、重要性。選擇不僅是取捨,而且是對自然的加工和提高,那些自在的散亂的表象還不是藝術。所謂選擇,就是在混亂無序的情境中把用得著的成分提取出來,而把用不到的成分捨棄。例如雕刻家在一塊頑石中雕出一座人像,畫家面對一座大山描繪出一幅風景畫,這就已包含著選擇。所以朱光潛先生說:“選擇有時就已經是創造。”面對外界紛繁眾多的表象信息,詩人採用的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何以採用這部分而不採用那部分,則全由主體的“內在圖式”起作用。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由於經歷、趣味、修養、心境等的不同,詩人只能接受與自己內宇宙相契合的那些表象來建立意象。但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詩人對錶象的選擇常常是隨機的、潛意識的,同時也不能排除詩人的習慣、愛好等因素的驅使。但選擇的最根本標準,仍然要看其能否表現情感,這一表象能否被情感熔鑄,成為情感最生動的形式而定。詩人對錶象的選擇,貫穿於構思到成詩的全過程,具體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詩人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或者接觸到某物,心絃有所觸動,這時他心裡考慮的是“寫什麼”“不寫什麼”,這是構思中最初的選擇。第二階段,當思索現於文字,還需要不斷修改潤飾,這還是選擇。甚至定稿後,作品發表了,有可能還在增刪。可見表象的選擇有可能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表象的選擇需要一個方向,即服從詩情表達和情緒抒發的需要。藝術創造當然不能隨心所欲,興之所至,見什麼寫什麼,那就必然不倫不類,精蕪雜陳,無法完成對詩主題的逼近因此,詩人要對與主題表達不一致,不是情感表現所必需的表象予以堅決捨棄。下面是兩首《四月》同題詩,詩人寫的都是“四月”,但由於抒情方向或主題不一樣,加之作者的生活經歷愛好等的不同,所選擇的表象也顯出不同:

四月在西北不是一個季節/而是一次戰爭春天皺著眉沿長城線徘徊/焦急地拍著牆堞/登黃土高原望邊塞/遍地峰巒起伏/起伏著嚴冬最後防線上的堡壘......蓋工於,合周濤的生,四月,黃黃的麥秸,像魔術師手中的魔杖/能變幻出許多東西來,許多叫城裡孩子/羨慕得不安的東西,我們用它編飯碗/我們也用它來吹我們的歌,這是最愜意的了/只要用指甲破一條縫,就立刻有歌飄出來......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前者描述北方地區春天對殘冬的驅逐,所選擇的表象壯闊嚴峻;後者寫南方鄉下孩子在春的懷抱裡所享受的童年歡樂,所選擇的表象新奇可愛。可以說,兩首詩的表象選擇都與自身的主題表達保持了一致。兩首詩雖然同題,其表象顯然不能有任何置換的可能,因為二詩寫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哪怕二詩同是寫北方或寫南方,也仍是如此。這裡就有一個詩的意向的表達問題,材料與格調一致的問題。表象的選擇還須把握描寫對象的特徵,選擇最能表現事物本質特徵的表象來寫。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選擇是為了情景的最優表達,需沙裡淘金,沖洗去雜質,以揭示描寫對象的本質內涵,如下面這首詩:

北方/是群山和曠野/是剽悍的漢子/烈馬/是白毛風中飄揚的銀麥秸/是悠長的無標題的牧歌和傳說/是滾滾的黃河畔年輕的向日葵....../駱駝從大漠沙丘走來/飛天從敦煌石窟走來/冰雪從西伯利亞走來/雁和燕子/在溫和與寒冷之間穿行......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錢葉用《北方》詩人的心靈駕馭著風雲,馳騁於北方的天空,因而獲得無比高遠的視野,把握了北方最富於特徵性的表象:群山、曠野、烈馬、白毛風、銀麥秸、駱駝、飛天、冰雪、大雁......詩人以粗獷而雄健的筆觸,呈現了一幅具有歷史感、生命感的北方曠野的壯闊畫卷。表象的選擇過程,是“意與象的遇合”階段。此時詩人的“內在生命”進一步呼應外在世界,外在世界進一步走入詩人內心。兩者交流的結果,“意”找到了與之契合的表象,終於產生了藝術創造的最初生命元素——意象。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在以上的心理過程中,詩人的各種心理能力充分調動起來,各種心理機制都處於興奮狀態,興趣、注意、感覺、知覺、情感、情緒、理智、悟性,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互相照耀,使心靈和周圍世界一片敞亮。正如丹納所說,在詩的創造中,“我們所看見的每一個行動都包含著思考、感情以及新舊感覺之間的一個無限的聯繫”表象一旦被選擇認定,也就意味著意象已得到確立,表象也就完成了向意象的轉變,被情感的作用昇華為主客體的複合物而存在。但此時的意象,從理論上仍然是單獨的個體,其意義與作用還須在所有意象構成的關係場中才能充分表現出來,與其他意象參與整體的組合。

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

應當指出,作為表象上升為意象的第一步的“分解”與第二步的“選擇”,並不是可以明確區分的兩個過程。相反,這種分解與選擇卻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對於成熟的詩人來說又常常是在未覺察的短時間中完成的,我們不能因此而無視分解與選擇這兩個思維轉換步驟,否定分解與選擇的作用。一句話,表象的分解與選擇,是感知由淺入深、由外入內、由粗到精的深化過程,是認識思維向藝術思維轉換的過程,並通過此過程,使自然物由感知對象達到向情感對象的轉化。這一轉化的實現,也就有了意象的生成。

我是“錢多多爸爸”,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