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預想調節也是一種創作性想像

歌唱中的預想調節也是一種創作性想象,它的感性材料是大腦記憶中存儲的自我發聲經驗、他人優秀的歌聲音響與發聲狀態表象(包括從某些有價值的聲樂文字資料中獲得的表象)等。預想調節一般圍繞歌聲音色和發聲狀態兩方面展開:

歌唱中的預想調節也是一種創作性想象

其一,對美好音色的科學預想。首先將自我發聲經驗、他人優秀音色音響與聲音文字資料等進行分析、比較,篩選出符合“聲樂觀念者”組成表象群,然後根據自己嗓音特點與發展趨勢,對現階段應達到的“新的音色形象”做出科學設想,以此來指揮發聲器官的總體運動。常常聽到聲樂教師用“‘面罩’音”、“腦後音”、“頭聲”、“胸聲”等富有形象性的音色表象,啟發學生運用想象設計合乎自身條件的“內心聽覺形象”,學生髮聲時圍繞這種音色形象去調整發聲狀態和反覆揣摩,尋找發聲感覺,大多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

歌唱中的預想調節也是一種創作性想象

其二,對良好發聲狀態的科學預想。這是以某種美好的音色形象為前提,對有可能獲得這種音色的發聲經驗、發聲狀態進行分析、比較、推理,最後設計出新的發聲狀態形象的一種心理操作(有時發聲器官的生理狀態調整是根據一種預先體驗的動覺表象來操作)。常常聽到聲樂教師用“打哈欠”、“半打哈欠”、“打噴嚏”、“關閉”、“打開”、“擋氣”、“腦後摘筋”等形象性的發聲狀態或發聲感覺表象,啟發學生運用想象去調整器官的整體運動,以獲得美好的聲音。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避免了因局部器官和肌肉的動作給歌唱者帶來的僵硬感,有效補充了機理訓練之不足。

歌唱中的預想調節也是一種創作性想象

由於歌唱發聲感覺建立的艱鉅性與發聲器官性能改造的複雜性,歌唱時的預想調節只有經歷一個不斷完善與修整的過程,才能逐步提高其預想調節的科學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