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 讓農產品“ 俏起來”

摘要:   近日,一條題為《春深去何處》的美篇推文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位於潁州區馬寨鄉皮樓村的花之韻花卉種植基地——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消費扶貧重點幫扶企業,隨之成為消費扶貧的網紅打卡地。    “ 市人大常委 ...

  近日,一條題為《春深去何處》的美篇推文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位於潁州區馬寨鄉皮樓村的花之韻花卉種植基地——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消費扶貧重點幫扶企業,隨之成為消費扶貧的網紅打卡地。

  

  “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每次走訪貧困戶,都要到我這裡買花卉苗木,這一棵棗樹就是剛預訂的,過幾天就要來取。”花之韻花卉種植基地負責人蔡軍告訴記者,2014 年他轉讓了上海的生意,回到家鄉種花賣花,帶動貧困戶就業。經過6 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一家花店兩個大棚,發展到現在的40 畝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其中3000 平方米的鋼架溫室大棚就是在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扶貧產業發展基金貸款的幫扶下建設起來的。去年,基地實現銷售額20 萬元。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到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指導派駐皮樓村扶貧工作隊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模式,把消費扶貧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以消費帶動農業產業發展,鼓勵機關幹部用實際行動為消費扶貧作貢獻。

  

  去年秋季,皮樓村貧困戶劉鳳娥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種了3 畝蔬菜,其中6 分地的大蔥長勢喜人,11月份達到上市標準。然而,老伴突然離世,劉鳳娥的5000 斤大蔥一棵都沒有賣出去。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瞭解情況後,千方百計尋找銷售渠道,僅用一天時間就幫助她找到買家,一次性銷售3000 斤。

  

  據統計,去年冬天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累計為當地貧困戶銷售大蔥1.9 萬斤,讓一度滯銷的大蔥變成了市民爭相採購的搶手貨。

  

  駐村扶貧工作隊不僅關注皮樓村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還積極幫助村民擴大農產品的加工規模與外銷渠道,蔡氏油坊就是受益的其中一家企業。

  

  駐村扶貧工作隊從2019 年8 月開始為蔡氏油坊對接企業,幫助註冊商標,走品牌化發展之路。同時,經駐村扶貧工作隊牽線搭橋,蔡氏油坊與蜜香村食品有限公司還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累計通過對方渠道銷售香油、菜籽油、熟芝麻、脫皮芝麻總價值萬元。

  

  為了促進貧困戶增收,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和潁州區人大常委會機關、區統計局三家包保單位於2016 年共同出資17 萬元,在皮樓村建設一個養雞基地,所產的雞蛋和土雞由金牌實業有限公司以保底價回收。為支持皮樓村養雞基地擴大生產,提高收益,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還號召全員參與,積極購買。幾年來,僅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工作人員消費農產品總價值就達到5 萬多元。

  

  年底,我們成功舉辦了‘ 扶貧年貨節’,三天內成交量達1100 萬元。”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皮樓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汪宗嶺說,當時,由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牽頭,組織召開了有市扶貧辦、市農委、團市委、市商務局等10 多家部門參加的協調會,從500 多家報名的企業中挑選出210 家帶貧助貧企業,把千餘種產品搬到街頭直接面向市民銷售,完成了全省首創、百家參與、萬眾到場、千萬業績的預定目標。2019 年,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按照機關黨委開展消費扶貧的倡議,分16 批次幫助12戶貧困戶銷售南瓜9 萬多斤。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皮樓村農產品再次面臨銷路不暢的困境。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在堅守防疫一線的同時,不僅主動幫助皮樓村的農戶、貧困戶售賣農產品,還為全鄉滯銷農產品找出路。其中,藉助阜陽日報社旗下媒體和網絡平臺發佈的《這裡,需要你的幫助》求助信息,一個小時內達到5 萬多的閱讀量,讓馬寨鄉因疫情滯銷的6 萬多斤四季青、蘆蒿等農產品在兩個小時內全部對接完畢。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和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皮樓村在2018 年就實現了脫貧出列,去年又實現了貧困戶全部脫貧的目標,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以前的0 元增加到去年的36.6萬元。


消費扶貧 讓農產品“ 俏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