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三大政变"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历史,从封建社会到现如今的近代,经过了那么多的宫廷政变,都存在于皇位争夺和政权更替之中。谁能知道这种风云变幻却总是会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在我们后人看来存在诸多争议。想要参透其中的精髓,那便要换位思考站在当时的立场进行分析。宫廷中许多的阴谋纷争,想要在这样的深宫中得以生存,如若方法得当,那便是清闲自在;但要是心存不快,而费尽心思想往上爬,那便是万丈深渊。帝王的权力与野心,君王之间的利益斗争,还有各种腥风血雨,都消逝在了历史红尘之中。这些权势的利益纷争,亦是斗得你死我活的战场一般,只要涉及到了政治问题,那将终究没有退路。震撼人心的三大政变将中国的历史进行了一番更替,影响却各不相同。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一、沙丘之变,秦王朝风雨飘摇

我国的秦始皇,是封建王朝的开端,是最具雄伟之才的皇帝。他的胸怀极为宽广,自己内心所坚定的信念便是为全天下的百姓谋求福祉。秦始皇一生的功勋无数,内心始终有着一份放不下的责任,那就是对百姓的承若。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其实帝王的情都给了老百姓,给了自己的子民们,那是他们的依靠。秦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定,渐渐地出现了很多股力量的相互对立,他们之间形成了多方势力的集合,从此战乱不断,太平盛世成了乱世。

公子扶苏,虽多愁伤感却是一位开明的贤才。他和胡亥恰恰相反,胡亥为人心机极重、谋略规划甚是缜密,身边有着赵高这样的大人物相助,扶苏最后自杀而亡的下场,着实令人惋惜。秦始皇在沙丘宫驾崩之际,身边的大臣李斯怀有私心,并未将此消息传播,反而秘密追丧。事实上,李斯早已经和胡亥暗中串通完好,想要利用秦始皇之死这大好的机会来伪诈诏书。只是当时的世人皆以为公子扶苏必为太子,没有想到赵高等人篡改遗诏,将立胡亥为太子,顺利登基。

扶苏听闻此言,伤心欲绝,接到了一道赐死自己的诏书,自杀而亡。而胡亥将登基,心里定是万分不安,为了稳定政权,便下令诛杀自己身边的多位大臣们。失去了顶梁柱,没有了左臂右膀,胡亥这帝王之位更是摇摇欲坠,故而在后期的秦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虽侥幸生存却早已黯然失色,血腥已经传遍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二、陈桥兵变,赵宋王朝的建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建立了赵宋王朝,这是一位极为了不起,值得称赞的皇帝。本就出身于落魄的官僚之家,本应该是此生平凡的他却走上了君王之路。只是,他在这过程中辗转反侧,一路颠簸却毫不言弃。似乎是上天感受到了他一路上命运的不公,一次陈桥兵败"黄袍加身"让他从此走上了君王路。

本来只是想着为国报力,故而选择了参军,辽国来犯,理应该保卫国家。可是自己却被推上了王位,自身能力极强,在诸位将领中才华出众,被许多人举荐为君王。举兵起义后,便穿上了黄袍,建立了大宋王朝。从此他再也不是将军,也不是普通百姓了,而是一国之君。这样的转变让他特别的不适应,却也是被迫接受了。在他的率领下,他们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后周政权,这更加使得百姓们极为敬佩、拥戴他。这场政变没有伤亡、没有伏尸遍野,更没有狼烟四起。史上称为"唯一的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从此赵匡胤的名声远扬,这么容易就使得改朝换代,凸显了赵匡胤的政治功能。之后的宋朝在他的治理下,更是焕发了勃勃生机,国富民安。即使是日理万机也不忘记百姓对他深深的期望。爱戴百姓深得民心,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也为后来的宋朝基业奠定了基础,从此宋朝蓬荜生辉。

这场历史上无比称赞的皇帝,建立了大宋多年的基业,且成为了大宋的开国君王,何其的荣幸,这场"黄袍加身"虽说有点勉强,却正是赵匡胤一生的光环。若是没有大众的支持举荐,那被推上高位的就不是他赵匡胤,或许是另外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了。他又是那么幸运,一身的才华自是没有流失,而是恰到好处。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三、靖难之役,四年战乱破坏极大

每个开国皇帝内心的忧虑莫过于在死后没有好的寄托,故而想要将皇位传给最为信任之人,才可以守护好这大片好的江山。而且皇帝一般都会采纳权臣的意见,毕竟历史上权臣篡位的史实也不少,并且身边的人实际上大有威胁。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必然是个隐患,倒不如像刘备那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正确的人才使用观才最好。只是帝王身边实在是太多的才人,每个人都想争先恐后的被器用,于是才有了群臣的纷争和利益纠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之后,立了自己的孙子为帝。建文皇帝朱允炆为了削弱权臣的力量,开始对他们进行分割成了许多的藩地。而且随着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已经对中央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当时朱元璋还有一个皇子朱棣,被建文皇帝封为了燕王,他天资聪颖,极是聪慧,却怀有野心。用尽心思想要夺得帝位,只是本身也未料到朱元璋最后立了自己的兄弟朱允炆为帝,这让他匪夷所思。他接受了封地之后定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怎肯甘愿无所事事做一个闲散王爷呢?所以,他定不想失去这个大好机会,在朱元璋驾崩之后,采取兵变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其实,这就是南北朝的起因,本来这大好的大宋王朝被分割两方势力,僵持不下。南北朝的四年内战,燕王最后也是如愿以偿,登上了帝王之位。这次兵变使得他大放异彩,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皇位,在他的带领下,开始进行了削藩战争。这一战极为曲折,毕竟藩地的势力早已膨胀无比,四年战争结束后,宋朝才刚刚恢复平息,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战役都是具有杀伤力的。

其实,诸多的文人学者都不太明白朱元璋的做法,当初为何不直接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立自己孙子为帝。这样岂不是滋生事端,更加不太平。他的做法暗示了后期将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争夺,可是历史注定如此无法改变。

政治权力的更替,血雨腥风

故而,一个王朝的覆灭必然和它本身的政治制度相关。每个王朝的更替都应该去吸取教训,同时这更加需要一位开明的君王,管制整个国家需要用心和责任担当。每一场战役的爆发,都会掀起一番波浪,但这始终都是立足于政治权力之上。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对此虎视眈眈?那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膨胀,野心在增长,而百姓们唯一能做的却也只有相信自己的君王,这么多战乱的发生带来的伤害不计其数。每一场政变的结果必会影响到下一个国家的治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历史长河中滚滚而来的前进步伐。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理应当知道没有政治权力的突然更替,只有潜在的危机早已出现。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

《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