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第一書記的“當家”路

永昌縣東寨鎮紅光新村村民是從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毛家莊村搬遷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6月,薛立新從市發改委被選派到紅光新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他真情駐村,真心幫扶,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住到村裡“當了家”

村民們最關心的是住房、土地、戶口、收入等問題。剛到時,薛立新不知道先解決哪件,村民們又不停地來工作隊問:“啥時候分地,究竟能不能分給地,我們的戶口算哪的,到時候兩邊都不管了,我們咋辦……”

這些問題,讓薛立新壓力倍增。他和工作隊隊員白天入戶調查,晚上學習政策理論,累了在桌子上打盹、餓了就用方便麵充飢。半個月下來,他掌握了全村94戶群眾的整體情況,工作日誌記得滿滿當當。

走訪過程中,薛立新發現,村子搬遷來不久,當務之急最缺的是能集中解決問題的組織。於是,他和工作隊隊員、村幹部商議,組織村民選舉成立了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

看著新掛的村級組織的牌子,村民們懸著的心定了:問題有人管了,事有人擔了。

村民王天蘭說:“薛隊長他們來了後,村裡有秩序了,問題解決得也快了。他知道我家經濟困難,就幫我爭取了救助金,他們現在就是我們的主心骨。”

多幹實事“為了家”

薛立新說,駐村幫扶的意義就是,把工作做紮實,讓群眾的生活有保障。

要讓村民住得放心,住房問題得先解決。薛立新組織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為群眾免費維修房屋、更換馬桶,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協調相關單位減免辦證測繪費3萬元左右,解決了易地搬遷的遺留問題,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接著是土地和落戶。有的村民認為自己分到的土地少,有牴觸情緒,駐村工作隊和包村幹部挨家挨戶宣傳政策、做思想工作,累計召開5次群眾大會。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94戶村民全部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2019年9月26日,所有搬遷戶正式落戶東寨鎮紅光新村,9月底分到了土地,12月底領到了土地確權證。

搬遷至紅光新村兩年多了,村民們終於分到土地,有了新戶口,情緒穩定了,生產生活的積極性越高了,見到薛立新更親切了。

中秋節、國慶節,薛立新和駐村工作隊員沒有休息,走訪入戶,落實“回頭看”工作,通宵整理農戶資料。通過努力,村、戶級資料整體歸檔,中國扶貧信息網信息全面錄入,有2戶困難群眾獲得年工資8000元的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47名學生享受到不同學段的教育補助;15座養殖小區建成使用,1戶村民租賃8座羊舍,養羊300多隻。

薛立新還協調市信訪局、市發改委給每戶村民發放清油、大米等春節慰問品,為村裡捐贈電腦、打印機;協調永昌縣紀委撥付幫扶款6000元。

“別看群眾平時不說什麼,其實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有瞭解基層生活,才能懂得群眾的心。要想讓群眾生活更幸福,我們就得從他們的角度考慮,為他們辦事。”薛立新說。

滿懷信心“當好家”

紅光新村是連接永昌縣和河西堡鎮的樞紐,交通便利,氣候適宜,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都能取得好效益。薛立新說,今年,要鼓勵更多村民發展成為養殖、種植大戶,幫村裡引進更多企業和扶貧車間,通過產業助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村民從“要我致富”轉變為“我要致富”。

薛立新和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協商,今年工作重點要放在經濟增收、環境改善、文化惠民上,扶持村民發展雙鏈式養殖業,打造特色種植園,開展全域無垃圾行動、鍋爐房改造、住宅區綠化和文化活動進村進社。特別是要建立貧困邊緣戶增收長效機制,提高農戶抗風險能力。

駐村不到1年,薛立新和工作隊員走訪入戶上百次,整理農戶資料近萬份。薛立新說:“做了‘當家人’,才懂得駐村幫扶的擔子有多重,才理解村民脫貧致富的期望有多高。我要和工作隊員繼續挑起擔子,多幹實事,帶領村民奔小康。”

【金昌】第一书记的“当家”路

總編:王滿玉

【金昌】第一书记的“当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