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適合搞“帝國主義”

近代以來,中國成為日本對外侵略的首要目標。不過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在演進過程中融合了遊牧民族的基因,它其實並不缺乏尚武精神;反觀日本,身為海島國家自我封閉的弱點,令其缺乏進行長期戰爭的戰略素養,帝國野心終歸只能化為泡影。


  中國文化有“遊牧”色彩
  對中國大陸心懷深深敬意的日本美術研究大家岡倉天心,於19世紀末在中國進行野外考察的時候,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述:
  “在中國,有很多景色與歐洲類似。例如,洛陽城畔的蒼涼暮色,夕照滿地,揮著長鞭的牧人驅趕成群的幾百只綿羊或山羊,騎馬翩翩而來。回頭放眼望去,古城殘敗、磚石滿地的情景,讓人恍惚地覺得自己正身處意大利羅馬城邊……”

日本為何不適合搞“帝國主義”

 岡倉敏銳的目光所捕捉到的正是中國文化的“遊牧”色彩。很多人都叫喊著“同文同種”而忽視文化類型的差異,岡倉天心則發現了中國與日本文化相異的關鍵。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農耕的漢族和北方遊牧民族鬥爭的歷史,同為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人之間也是戰爭不斷,人們通過這種原始的方式相互同化和滲透。其中最不能忽視的是這樣的事實:許多時候,統治中國的是遊牧民族,他們的文化屬於大陸式的“武力文明”。遊牧民族文化的特徵就是尚武、強硬。在中國歷史上,同一民族、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衝突一直貫穿始終,而日本直到進入現代,史上一共才有過6次大的戰爭。
  海島民族打不贏持久戰
  大陸國家經常不得不與鄰國展開戰爭,與這種歷史經歷不同的是,海洋國家有大海這道天然的屏障,基本沒有和外國交戰的機會。因此,與大陸民族勇猛好戰、習慣戰爭的武力文明不同,日本這種長時間自我封閉的海島民族,其實並不適合稱霸大陸。

日本為何不適合搞“帝國主義”

作家和十哲郎的《風土》一書曾提到,日本人有順從、忍受的性格,不過由於他們經常遭受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一旦超過某個限度,則會突然爆發出無窮的力量。就像電影《神風特攻隊》所表現的那樣,日本人毫不顧惜自己生命的勇猛一度震驚了世人。
  然而過了特定時期,日本人就會一下子變得溫和,呈現出“劍禪一致”這種矛盾又統一的形象。
  也就是說,和習慣了戰爭、與不同民族交流的大陸民族不同,缺乏戰略性思想的日本人,並不擅長長期對外交戰。換言之,日本人缺乏大陸式理念及思想,當需要統治大陸的“帝國主義”能力的時候,反倒會顯得持久力不足,勝不了大陸上的對手。
  帝國野心終歸曇花一現
  近代史上,日本人試圖對與自己文化相異的中國人宣揚“大東亞共榮圈”、“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神國”,可中國人知道這是日本人的詭計。對於典型的無神論、重視實際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中國人來說,這種想法在他們眼中只是一種妄想。

日本為何不適合搞“帝國主義”

 顯而易見,僅憑日本自身的積澱,是無法戰勝深不可測的大陸文明的。日本成功地實現了近代化要歸功於這種文化,而帝國野心的破滅同樣是源於這種文化的致命弱點。
  文化或許可以說是由一個個野心構成的,很多時候,文化卻又會成為野心的障礙。元朝的蒙古人敗給了朱元璋,無可奈何地回到了蒙古高原;清朝的滿族人雖然統治了整個中國,最後卻被漢族同化了,這些都是很好的例證。
  無形的文化有某種超越政治統治的力量。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韓國,保護自己的文化也就是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