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北碚:袍哥的嗨法

其实辛亥革命前,在吸引袍哥参加同盟会革命党时,同盟会员也纷纷加入袍哥,以求获得广泛支持。这是中山先生认可的策略。熊克武,石青阳就加入了。尹昌衡不仅加入了袍哥,在成都就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后,甚至公开挂出“大汉公”的招牌,自封为大汉公的舵把子,大爷,被斥为哥老会政府。

参加袍哥,叫“嗨皮”,或者简称嗨,嗨袍哥。袍哥,是一个讲义气,讲山头,讲等级,不论辈份的比较紧密组织,分五种堂口,以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划分,也有以威、德、福、智、宜五个字划分的。其下则按地域山头划为不同码头、山堂,也称为堂口,公口,统称公社。后来把公社二字分开,称什么公或什么社,甚至时髦的“俱乐部”。如尹昌衡的大汉公,石青阳的体安社,田得胜的正伦社,石孝先的三合公,唐绍武的三民俱乐部。不一而足。

仁字多为地主,士绅,大商贾一类人。义字多为小商贩、小市民、普通自由职业者。礼字多为贩夫走卒、跑滩匠、干滚龙(赌棍)、半截幺爸(二流子),还有土匪一类人。智、信二字,多为下层艺人,江湖术士,袍哥成为显帮后,竟然消失了,可能都跑到义字,礼字去了。所以有仁字讲面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定子的说法。

每个堂口,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书说北碚:袍哥的嗨法

袍哥茶馆的雅间

组织,分八个等级,大二三,五六,八九十。

大爷分两种。一种是闲大爷,有点声望,不顶事。一种是龙头大爷,一个堂口只有一个,那才是真正管事,说话顶用的。

二爷又称圣贤,只设一个,选忠厚有德之人,算是堂口的面子。

三爷当家,管钱粮,管账。五爷是管内外事务的,堂口大管事,称为红旗五爷。

六爷八爷管执行纪律,九爷十爷又称大小老幺,负责迎宾接待,打探消息。

加入袍哥,得有人引荐,分恩、承、保、引四人,还必须身家清、己事明,就是身世清白,没有欠债欠命,才能加入,接受“栽培”,确定“排行”,正式成为袍哥,称兄道弟。

袍哥还有清水浑水之分。清水袍哥,是指有合法职业,正当收入者;浑水袍哥,就是打家劫社的棒老二。当然,有的袍哥并不太讲究,白天清水,晚上浑水。甚至人前讲仁,人后就讲礼了。

范绍增可能算重庆最著名的袍哥,他是礼字口浑水袍哥出身,招安后一路晋升,最后成了国军中将,88军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出川抗日。这个88军,特许由范绍增自募兵员组建,相当于子弟兵。没有那份号召力,是办不到的。其武器装备,大部分是范绍增自己掏钱购买的。三年时间,转战于江浙、湖南。后来范绍增被架空,就在重庆、上海消遣,抗战结束后办了新组织:益社,声势甚隆。

最有故事的袍哥是石孝先,其父亲是川军老将石青阳,自己入过黄埔三期,受父命到意大利学过军事,却一心热爱袍哥事业,硬从小老幺嗨起,嗨到了大爷,办起了三合公。

书说北碚:袍哥的嗨法

传说中最后一位袍哥


重庆还有女袍哥,欧阳致钦,也称蓝致钦,是蓝文彬的姨太太,在蓝文彬被刘湘关进大牢后,主持蓝文彬的各项实业,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成为蓝文彬的得力助手,实业界的女能人,著名袍哥大姐。

辛亥革命后,袍哥的牺牲,给这个组织挣了脸面,袍哥的功劳,使其从地下走上台面,成为显帮,势力广泛。无论官商,人人以加入袍哥为荣,有袍哥身份才好办事。袍哥称没加入的人为空子,有传言“明末无白丁,清末无空子”,就是形容袍哥之普遍。甚至有经商的外国人也加入袍哥,像美商永明保险公司的大班开普。有一个希腊籍的小业务员,巴巴达,从奉节嗨起三爷,到重庆被提拔为大爷,跑遍全川都吃得开,与范绍增也攀上了交情,其业务可想而知。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有四川男人八成都入了袍哥之说。其实有青帮在,哪会那么夸张?

国民政府进入重庆后,多次严加整饬,要求公务人员不得加入帮会,取缔哥老会,但实际成效甚微。

解放后,袍哥就消亡了,但许多袍哥黑话,像臊皮,关火,天棒,打平伙,吃欺头,操社会,等等,完全融入了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