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什么叫做仪式感?古时沐浴焚香,端坐台前;现在也有关闭手机,杜绝一切外来干扰,开着一盏橘黄色的台灯,方可以开始。

可这次我们要聊的,却不是这一种,而是一种被别人包装过的,才是真正的学习

喜马拉雅、得到是知识付费的头部力量,关于他们的盗版资源,也是层出不穷。可是这就诞生了一个很罕见的现象,必须满足一下几个条件,才会对这些内容格外珍惜,逐字逐句去浏览。

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1)这些内容被精美地包装过

2)是自己有所花费才获得

3)可以清晰告诉你,学习它能怎么样

从这三点,就可以反推出同样的内容,盗版为什么就仅仅存在于,“mark了,留着后面看。”“哇,已下载,这下我可以好好学习了。”对,一样的资源,不过后者就是截止于被下载,他们的生命就结束了。

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没有精美包装过,摆在面前的,仅仅是冷冰冰的原文内容或者音频。没有这两年的头号销售大师——罗永浩的亲口推荐,没有XX老师那后面的履历。

没有花费,得到的太过容易,往往也就不怎么珍惜。免费的吗,免费的文章看得少吗?免费的课程看得少吗?之前免费时代的互联网,难道没有精品内容?

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没有一个明确的反馈,告诉你,通过看完XXX,你就可以XXX。这部分需要自己去挖掘,但是基于现在这群能躺着就不能坐着的人,挖掘啥呢?

仪式感这玩意,真是又有意思,又坑人。有意思在于它建立了一种事前机制,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让自己进入接下来的状态。

比如每次看书前,都去洗个澡,泡杯茶。久而久之,大脑的认知就建立起了联系桥梁,将洗澡、泡茶与看书联系在一起。

学习是否需要一种仪式感

坑人的话,又是无形之中,给自己建立了太多不看书,不学习的条件。比如,“哎哟喂,今天懒得洗澡了,那么,澡都没洗,还看什么书?”

不容易啊,不容易。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主学习的人,没有条件,他们存在条件都会冲上去;自身就对这个不感兴趣的人,你就是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他也能找到一万个理由,将自己抽离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