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來自俄羅斯的航班飛抵上海後51人被檢測是確診病例,

4月12日下午,在美國留學生從舊金山飛抵浦東,180名留學生來到上海,

海外確診病例超過170萬例,對有“入境第一口岸”之稱的上海帶來新壓力,

…………,……

4月9日,上海宣佈4月27日高三、初三畢業班率先開學,其它學段在5月6日後,此舉獲得絕大多數市民的讚許,大家長嘆一口氣:家中的“神獸”終於可以出籠了。但這兩天的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太快,再次觸發了人們的神經,引起擔憂。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首先是上海市衛健委通報:4月11日0-24時,上海新增51例境外輸入病例,4月10日自俄羅斯乘坐同一航班出發,抵達浦東國際機場後,因有症狀即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11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99例。

其次,海外疫情仍在加劇。截至北京時間4月12日20時,全球病例已接近180萬例,美國超過53萬例,死亡病例全球最多,全美50個州全部進入“重大災難狀態”。周邊國家俄羅斯、日本、印度疫情都呈現明顯加劇之勢,意大利延長全國“封城”措施,非洲疫情防控不容樂觀。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第三、留學生的返回也引起關注。本週末,四批數百名留學生分別從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回來,降落在南京、廣州、上海和杭州等地。4月12日下午,一架載有180名留學生的東航班機,從美國舊金山飛抵浦東國際機場。4月3日,從英國接回到濟南的188名小留學生中,有學生成為確診病例而引發議論。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第四、4月12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在接受人民日報新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談全球疫情結束還為時尚早,疫苗不會很快上市,目前也不是摘口罩的時候。同樣,張文宏教授4月11日晚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的風險是存在的,五一期間出行也要“悠著點”。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第五、全國部分地方出於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健康考慮,推遲了開學。如哈爾濱市4月11日宣佈,原定4月17日初中畢業學年開學向後推遲,視疫情變化情況另行通知開學時間;山東省教育廳已宣佈全省高三將於4月15日正式開學,因當地風險等級上升,膠州市教體局已宣佈高三延遲開學。此前,雲南、四川等地也根據實際情況再次暫緩或調整開學時間。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以上這些信息提醒學生和家長,疫情並未結束,防控莫大意。

當然,大家對上海的疫情防控一直充滿信心。目前上海已經做到入境來滬全面集中隔離14天,全部核酸檢測,全部閉環管理,外籍已經不允許入境,航班也大幅度調減,對城市的風險總體是可控的。上海一定會做好境外輸入疫情的防控工作,這一點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目前,上海確定高三年級、初三年級於4月27日返校開學,各高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可從4月27日起開始安排畢業年級學生返校(具體返校開學時間經批准後由學校發佈),各級各類學校在5月6日前做好其他學段和年級分批返校開學的準備。那麼,疫情和形勢的新變化是否會影響到開學呢?

目前的回答是,肯定不會,家長不必為此擔心。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再次給家長和學生吃了“定心丸”。

倪閩景稱,上海教育部門將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規定,如果存在“疫情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學校物資準備不充分”“孩子健康不能得到保證”等情況,學校都是不能開學的,如今的開學時間安排是在分析了大量家長和學生的意見,時刻關注疫情防控情況,並多次聽取疾控部門意見下做出的。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上海選在4月27日畢業班開學,是武漢4月8日“解封”後,考慮到3000餘名在武漢的上海師生將陸續返校需要14天的觀察期;同時,上海的學校要保證初三(中考時間為6月27日-28日)、高三年級學生(高考7月7日、8日)在校學習2個月。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學校是特殊的人群聚集場所,校園安全始終是考慮返校開學的首要因素,上海教育部門將按照比一般場所更高的標準做好防控工作。”倪閩景說,上海已經制定了詳盡的“開學工作指南”,對學校防控物資的準備、晨檢和日常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以及相關的全員培訓,都有明確要求。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他舉例說,如學校的物資準備,要求每所學校都要儲備一週的口罩,做好相應的消毒、臨時觀察室、一定數量的防護服等準備工作。同時,校園出入口必須配備熱成像篩檢儀,可以進行快速測溫篩查。教育部門將到各學校進行檢查。

張文宏教授昨天在接受採訪時認為,什麼事情都有輕重緩急,我們要讓最著急的初三和高三學生先復學。高三的初三的學生上兩個禮拜,經過一個隔離期後,沒有什麼問題,就讓更多別的年級的學生分步大批量開學。相對不那麼著急的大學生、研究生、幼兒園學生相應往後排,做到穩妥有序復學。

輸入病例增多、海外疫情洶湧,部分地方調整開學,家長仍不能鬆懈

倪閩景介紹,上海也是畢業班先開學,先觀察幾天,學校也會形成好的經驗和方法,高年級再開學,然後是低年級,幼兒園肯定是最後才開園的,學校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當然,在復學過程中,家長不要以為“神獸”歸籠,就萬事大吉。張文宏教授特別提醒家長,孩子的感染不取決於孩子本身,取決於家長。最怕的是家長感染了,再感染給孩子,孩子又傳染給了別的同學。

所以,對家長來說,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用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儘快安全復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