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但凡篆刻印章的人,一般都會給人溫文爾雅的印象,而蘇宣卻不一樣。他是能執劍的大俠,也是能操刀的印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1


蘇宣,名應制,

字爾宣,是安徽歙縣人。

他父親蘇眉陽的草書一級棒,

因為家學深厚,

年少時的蘇宣雅好讀書,旁通經史百家,

這樣的人,本應是個儒雅公子,

然而他差點輪落為通緝犯。

這個事情被明人趙重道,

在《蘇爾宣傳》中記載了:

起因乃是邑中一達官,

垂涎蘇宣妹的妹美色,欲強搶為妻。

而蘇宣之妹已有婚聘之約在先,

達官各種搞事,各種糾纏,

把蘇宣的父親蘇眉陽給氣死了。

蘇宣血氣方剛,絕對不能忍,

問同鄉大司馬汪道昆借了一把大寶劍,

大白天就衝到達官家裡去殺人。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2


後來他的朋友,

還專門寫了文章來讚歎他的武力值,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蘇生意氣一何豪,防身凜凜昆吾刀。

不惜千金保恩怨,常拼一死輕鴻毛。

一怒投袂起,再怒發上指,

豈顧仇家勢若出。白晝提刀向都市……

看見了嗎,“白晝提刀”要劃重點。

做個狂夫得了無放浪形骸之外

深得酒仙三昧、都是這樣他豪橫(放)的風格。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蘇宣篆刻“深得酒仙三昧”


3


可惜的是達官家中侍衛眾多,

蘇宣並殺人沒有成功。

但是蘇宣挺劍大聲咋呼,

嚇得達官夠嗆,

倉皇逃竄,十分狼狽。

達官跑了,蘇宣也跑了。

之後,蘇宣在朋友的幫助下,

避禍在包郵地區,

混跡於宰牲、賣酒販夫之中。

事情慢慢平息之後,他跑到了蘇州。

即往來於父輩故舊之門。

文彭與蘇氏為通家之好,

所以他去了文徵明長子,也就是文彭家。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4


剛到文彭家的時候,

覺得陌生,

啥事不幹,

就是吃飯發呆。

不讀書,不耍劍,

當如借他大寶劍的好基友,

汪道昆已經去抗擊倭寇了,

在蘇州,他沒有盆友一起玩耍,

每天過的都很廢柴,

他在《蘇氏印略自序》中說:

以通家坐落絳帳下,

然食指日貧,書劍埋沒,幹祿無謀,

喟然嘆曰:丈夫不能執一藝成名,釜甑塵生乎?”

但是蘇宣還是想學一門手藝,

於是就跟著文叔叔學起了篆刻,

文彭(可)憐其才華,把他收為了弟子。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文彭篆刻“七十二峰深處”牙章


5


文彭還有一位得意的弟子,何震。

何震比蘇宣大了將近20歲,

所以何震的徒弟都和蘇宣差不多大年級,

但是也要叫蘇宣一聲小師叔了。

因為文彭的親授古文字六書之學和刻印技法。

加上何震也在一旁既師兄又是老師的教導,

而蘇宣天資聰穎,年輕好學,盡得兩位親傳。

對於風頭正勁的師兄何震,

他視為比學趕超的“標杆”。

所以刻印的學習更加刻苦。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何震篆刻“笑談間氣吐霓虹”石章


6


蘇宣在吸取優秀傳統方面,

所作的求索絕不遜於何震,

他曾應滎陽收藏家潘雲傑之請,

與印人楊漢卿一起用青田石,

精心摹刻秦漢璽印達兩千四百餘方。

這種練級生活過了四十年,

蘇宣總算畢業啦。

並且他終於不負眾望。

與師傅文彭,師兄何震鼎足而三,以篆刻聞名。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文彭、何震、蘇宣


7


如果說明朝時期的篆刻流派大師,

人們肯定會記住文彭和何震,

兩個人是師徒,

師父開創了三橋派,

徒弟開創了雪漁派,

而小師弟蘇宣則開創了泗水派,

明朝時期的五大篆刻流派,

就被這師徒三人集齊了三個,

不久蘇宣又去上海、嘉興,

拜謁書畫印大鑒藏家顧從德和項元汴,

飽覽兩家所藏的秦漢以來印章原作,

領悟到了“世不相沿,人自為政”,

作品當隨時代,與時俱進,

更需具備鮮明個性特色的藝術真諦。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蘇宣篆刻“放浪形骸之外”


最重要的是,

蘇宣不僅善於臨摹,

而且善於創新,

他在前期學習何震的猛利風格之後,

時時出新,印風多變,

以其豪放、剛毅、豁達的俠義性格。

和揮運自如的衝、切刀法,

使作品氣格壯偉,氣質渾樸,

特具一種“放浪形骸之外”的恢宏氣象,

對萬曆年間文人用印風氣盛行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蘇宣篆刻“做個狂夫得了無”


另外蘇宣獨創的,

用單刀法刻草書、

隸書邊款文字,

衝、切刀法靈活並施,

奔放瀟灑,

最後歸於渾樸典雅,

也開一代新風。

周亮工在《印人傳.書沈石民印章前》認為:

印章漢以下推文國博(即文彭)為正燈矣,

近人惟參些一燈。

以猛利參者何雪漁(何震),

到蘇泗水(蘇宣)而猛利盡矣。

時人將他與文彭、何震譽為鼎之三足,當是受之無愧的。


*參考文獻:

1、趙重道《蘇爾宣傳》

2、韓天衡《亦儒亦俠的印壇鉅子蘇宣》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搞篆刻的不一定是文人,也有可能是個大俠

▲蘇宣篆刻“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