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石頭記》(即《紅樓夢》),今人爭相說雨花石

  一部《石頭記》,今人爭相說雨花。眾所周知,《石頭記》(即《紅樓夢》)的主人公賈寶玉“一落胎,嘴裡便含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甲戌成本第二回),今人以為,此稱作“通靈寶玉”的就是雨花石。


一部《石頭記》(即《紅樓夢》),今人爭相說雨花石

石唯玉

  理由一:質、色、形、紋類似。《石頭記》卷八雲:此玉“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與史料對雨花石的描述如出一轍。如宋代杜綰《雲林石譜》載:“江寧府江水中有碎石,謂之螺子,凡有五色……紋理瑩繭,後面望之透明,溫潤可喜”。而自古以來,南京具上述特色的石頭惟雨花石與之相近,別無其他。


  理由二:作者曹雪芹自幼在南京生活,至十三歲才離開,此後一直愛石詠石畫石。祖輩也極為好石。


  所以說,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居住長達六十年之久,連他們家掌管的江寧織造府的衙役都愛藏石,文人雅士上流社會自不待說,而一代文學巨匠是不可能對此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無所知,而在作品中生造出一個“通靈寶玉”來的。


  理由三:此玉的背景描寫與古詩文對雨花石的描述極為相似。


  劉賡堯《雨花石》詩云:“曾聽生公來說法,媧皇補天是何年”,《石頭記》詩云:“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明.華成漮《詠靈岩石子》雲:“君不見女媧補天幾千秋,猶有遺石存山丘”,《石頭記》詩云:“只因鍛鍊通靈後,便向人間惹事非”,可謂遙相呼應。


  如今,江寧織造府西苑遺址——曹雪芹早年生活過的地方,考古發掘出黃石、湖石、瓷片、瓦當等遺存,但願有一天也能出現“通靈寶玉”的生活原型——雨花石,以了卻“紅迷”、“石迷”們的一段懸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