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這是一個大家都容易忽略的問題。

將關注度全部集中在動作的細枝末節,

忽略了核心內容。

很多孩子在初學動作的時候都是憋著氣做,

無論是陸上還是在水中都是如此。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如果不能把這個基礎環節紮實,

未來的天花板是非常低的。


不會運動呼吸的孩子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有一次幫助一位孩子看自由泳技術動作。

孩子(一個可愛的小胖子)的爸爸說,

小朋友每次只能遊一個半程(還只是18米的泳池),

游完後覺得特別累,

面紅耳赤。


這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累?

技術動作不合理?

體能非配不充分?

都不是。

僅僅是因為這個孩子從來不換氣,

每次抬頭只把嘴張開,

嘴巴在水下的時候看不到呼出的氣體泡泡。


其實不過是在水中,

我發現,

即使在路上做動作時,

他都是處於憋氣的狀態。


學會運動呼吸的重要性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在體育鍛煉中,

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配合動作呼氣。

儘量減少“憋氣“、緊張性和靜力性練習,

以免造成心肌過度疲勞。

如舉重“憋氣”的時候,

胸腔和腹腔內壓力加大,

迴心血量減少,

心臟輸出血量減少,

對心臟本身血液供給也會減少。


因此,

對於青少年運動員來說,

需要在運動中掌握適宜的呼吸方式,

使她們在運動中學會呼吸與運動動作配合,

學會有意識地加深呼吸。


陸上運動與水上運動的呼吸節奏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一般來說,

肢體伸展的動作便於吸氣,

而肢體屈曲的動作便於呼氣;


在胸廓肩帶需要固定的動作便於複式呼吸,

而腹肌用力和收縮的動作便於胸式呼吸;


爆發力用力和上下肢體大幅度活動的動作有時必須在呼氣中進行或暫時屏息甚至憋氣;


游泳時(或者跑步時),

呼吸必須有一定節奏。

比如一劃一呼、三劃一呼等。


自由泳呼吸怎麼改?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還是回到那位不會換氣呼氣的小朋友這裡,

如果他想做出正確的呼吸動作怎麼做呢?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第一步,

原地呼吸練習。

雙手扶住池邊,

身體下沉,

用鼻子呼氣吐泡泡,

起身用嘴吸氣。


反覆起身下沉練習,

直到這種練習成為一種本能。

這種本能的體現就是在我們任何一次跳進水中時,

鼻子開始呼氣(吐泡泡)。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第二步,

浮板踢腿練習。

只用一隻手拿浮板在前,

踢自由泳腿,

頭部轉動向一側開始吸氣,

轉回時在水下呼出泡泡。


這個練習既可以輕鬆模擬自由泳的換氣動作,

又可以兼顧平衡性的練習。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第三步,

單手划水練習。


將前幾步練習銜接起來,

呼吸配合踢腿和划水,

有節奏的進行練習。


三個步驟的分解練習如果能夠較好的完成,完整動作時的呼吸問題就可以解決。通過這些練習,可愛的小胖子終於解決了半程就無法繼續遊的問題。現在不但可以長距離遊行,還知道如何通過憋氣來(雖然這是不健康的,我建議他不要急於求成)加速。


小結

不會呼吸的“痛”,你有沒有?

其實不光是青少年游泳選手,很多成年朋友也在初學游泳的時候忽略了這個問題。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游泳的時候憋得難受,那就琢磨、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是否正確吧。

無論我們的呼吸是否有問題,上面的三個分解練習都是可以經常拿出來的動作。希望你的自由泳呼吸經過努力的練習越來越棒,最終在這個基礎遊得更加漂亮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