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品牌栏目,开擂台赛之先河,曾在戏曲栏目届独领风骚。戏迷们为之振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戏曲爱好者找到了归宿,一到星期天就守住了电视台。《梨园春》曾为中原戏曲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栏目差评不断,影响力显著下降。爱之深,责之切,栏目该何去何从?

做一个大胆的想象,鄙人不才,也以半瓶醋身份当一当栏目制片人。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想必也是大家好奇的事情。我想查一查栏目档案,《梨园春》面临什么困难了?是缺钱了,还是缺人了,还是缺心眼了呢?有道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倘或是没有缺钱缺人的问题,我可以大刀阔斧干一场;倘或是真有缺钱缺人的问题,栏目恢复元气就会变成一个长期任务,只能更加谨慎。但无论如何,有多大空间就施展多大空间,我要使出臭皮匠的功力,将这个节目重塑一下。

第一招:先治标,后治本

沉疴日久,顾不得什么标本兼治。先把节目风格正一正。

(1)片头片尾曲改造,只能从戏曲曲牌改编整理。就像最初使用的《鸟入林》,噔噔蹬蹬邓,等等噔噔灯。不使用和戏曲舞台相抵触的洋音洋乐。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2)演出舞台从冷色系改为暖色系,再也不能使用满眼蓝光暗束的搭配。整个场子亮起来,精致典雅一些,亲和力强一些,民族艺术元素多一些。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3)擂台赛选手单纯一些,要原汁原味的。可以大小剧种,可以五行八作,但坚决不要戏曲班灌出来的假戏迷,不要任何托关系走门路的“擂二代”。

(4)全面放弃与戏曲无关的成分,谁谁谁怎么不容易,谁谁谁考什么学位,谁谁谁拿什么梅花奖,别在这啰嗦。节目气氛要欢乐,但是不接受与戏曲无关的扯闲篇。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第二招:不换思想就换人

(1)选拔一批有戏曲素养的主持人,试播一段时间后确定主持人梯队。

(2)选拔一批有戏曲素养的后期制作人,杜绝剪辑掌声的现象。注重演出呈现,而不是八卦镜头。

(3)改组出一支优秀的采编团队,给节目创造、节目选送打下基础。

整个团队进入创业状态,不能让一些蹭资历、混流量的人瞎搅和。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第三招:为有源头活水来

(1)眼界放宽,不能让少数派别霸占舞台,再优秀也不行

豫剧“有几大名旦”,万万不是“分几大名旦”,在这几大名旦之外,还有千姿百态,还有姹紫嫣红。这么多年了,这个舞台有曾记起过孙映雪、刘伯玲的名字吗?有曾推动过周玉珍、董秀娟的展演吗?而像李天方、张钰东这样“正当年”的人,《梨园春》有正眼看过他们吗?像王宽老师如此优秀的演员,在郑州的戏曲茶楼奔波十余年,《梨园春》装聋作哑,反倒是让《感动中国》先发现了,真是岂有此理。作为一个本土强档节目,没看到是失察,看到了不重视更是渎职。要有这样的羞耻心。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不要让优秀的艺人,都成为苏兰芳那样的耄耋老人。等到那时候再挖掘,就晚了。当今戏曲舞台上那些真正“现在进行时”的艺人,《梨园春》应当给一席之地。他们唱得好,就去捧他们,不能等到他们功成名就了再去“追星”。《梨园春》的品味与追求应当牢牢建立在这一点上。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2)百花齐放,帮扶小剧种焕发青春

现在四平调、道情戏一类的小剧种,处于专业团队剩空壳、唱不起一台戏的尴尬境地。他们没有舞台,没有收入,空有着一大批乡村戏迷。这是一个极不对称的市场。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梨园春》应该给他们提供舞台,不是蜻蜓点水地提一提,而是实实在在地演一演。

豫北好几个大平调剧团,貌似还不如一个菏泽大平调剧团发展得好。这就是一个保护不力的问题。还有那么多的坠子演员,长期活跃在基层,不能就因为没有所谓“名家”就被忽视。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梨园春》应予重视。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3)增强专业性,避免外行指导内行

坚决杜绝相声演员、歌唱“明星”,乃至非本土剧种演员,来到这个舞台做什么“点评”。不能让他们看扁戏曲艺术。也不要把年事已高的豫剧界老艺术家,天天捧着当“吉祥物”,时不时供一供,这没什么意义。马金凤大师就这个问题处理的很好,在她不方便演出以后,相对来讲十分低调。

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评委老师呢?除了资深演员以外,还有资深作曲家、剧作家,乃至资深演奏家,都可以的。当然,如果他碰巧比较健谈,那就更合适了。当年齐飞、朱超伦老师就是绝好好的先例。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梨园春》的专业性,当然体现在戏曲专业上,各剧种的声腔艺术(板腔体、曲牌体)是戏曲之根,不发掘就要失传了,岌岌可危。《梨园春》资料详备,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梨园春》的节目形式,除了以唱功表演为主以外,也要注意其他戏曲元素的传承,比如身法步表演、比如乐队表演。有必要突出乐队的地位,尤其是传统乐器。

(4)结合新舆论新场景,增强栏目的草根性。

这两年来,很多戏迷朋友在自媒体上活跃。抖音就曾有一个“手拉着我的儿小罗成”的搞怪视频,中规中矩的表演加上“我的儿”这三字唱词,成就手机上的狂欢,引发大量关注与仿拍。而且这不是孤立事件,抖音平台上以戏曲元素做的戏谑视频非常多。

《梨园春》栏目决不能呆立在旁边做傻子,最起码要整理出来,播放给不习惯用手机的老人家,这不是功德吗?如果本事再大点,在抖音平台发起这样的戏曲模仿大赛,让戏迷朋友动起来

,这不是一大创举吗?难道栏目组采编人员的水平,倒输普通网友三条街?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自媒体上涌现的戏曲红人,也可以成为《梨园春》节目创作的顾问,或者参加表演。

《梨园春》要接地气,首先是立意上要正确,要引领潮流,而不是随波逐流。节目想吸引年轻人,首先要懂年轻人,做知心人,摸到他们在学业、事业或者感情上的痛点,创作一些让年轻人共鸣的节目。除此之外,别说跳街舞没用,打篮球也不好使。

终极大招

梦太美,睡沉了。

把我叫醒。我要搬砖。

如果我是梨园春制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