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价,不等于高房价


当地价和房价严重脱离价值本身,高地价不等于高房价,不等于高回报率,而恰恰等于高风险。

自2016年以来,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频频上演“抢地战”,苏州、南京等城市地价热度令人咋舌,彼时的网络资讯显示:“南京诞生19块地王。上海建工更是以64.8亿元,力挫一干强敌竞得河西G68地块,成为南京新“地王”,楼面价高达42561元/平米。” 地价的暴涨推高了房价预期,使更多人相信,房价在地价的推动下,还将继续暴涨。而高地价一定会等于高房价吗?笔者认为,也不尽然,在现阶段,据此理论去投资买房,依旧存在着较大风险。

在楼市发展和刚需旺盛初期,这种逻辑是成立的,原因是需求强劲,买房是必需品,高地价是建立在强大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而现今,楼市刚需趋于饱和,全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已接近90%,普通家庭拥有两套左右住房基本成为常态,而自2003年以来,房价已经历了A轮、B轮,C轮大涨,上涨了十倍以上,住房短缺,刚需旺盛阶段基本已过去,目前的楼市需求多为投资性支撑和政策性预期支撑,需求基础不牢,供给泡沫严重,产能相对过剩。而在此阶段,再硬套地价主导房价理论显然犯有主观唯心错误,原因有三:

一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是需求和价值主导价格,而非成本。就像股市,在 6000点买股的成本,不一定会涨到7000点,100元位置购买的股票,不会因为你的投资成本高,股票还会一路上涨,也可能因价格泡沫严重而直接掉头向下,使自己被高位套牢,甚至被迫割肉离场。成本高不是价格一定会上行的理由,而有效需求高才是支撑房价上行的核心要素。而现今后者恰恰严重不足。

二是高地价、高房价不等于高回报率。当地价和房价严重脱离价值本身,高地价不等于高房价,不等于高回报率,而恰恰等于高风险。商品投资的普遍规律是价格与风险成正比,低价格低风险,高价格一定是高风险,当高价买房时,投资回报往往是最低的,风险也是最大的。而将地价,房价暴涨理解为市场投资机遇和利好的,只是房企和利益攸关方的一厢情愿而已,即便在高地价的压力下抛出了高房价,依旧会面临有价无市的尴尬。没人埋单的高房价,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孤芳自赏可以,想赢得真爱,还是要回到凡间!

二是地价高,房价高不代表市场一定会向好。1997年日本和中国香港的楼市崩盘,哪一个不是高地价和高房价直接引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