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考申論熱點:粉絲經濟

可能性推理是各種公職類考試的一個重點內容,對於有些同學而言也是一個難以突破的難點。尤其是“另有他因”的選項,有的時候會給大家造成一定的困惑:好像在有些題目中我們會說這樣的選項具有削弱效果,但是在有些題目中我們又說它是無關項,這是為什麼呢?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從邏輯主線的結論的語言表述來判斷這樣的選項到底有沒有削弱效果。

[背景鏈接]

近期,顏值崇拜、拜金、攀比、暴力等粉絲追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與價值觀相關的亂象不斷浮出水面,引發社會輿論爭議——粉絲們創造出了成百上千個專用術語,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語言體系,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之類的低俗詞語;這個群體戾氣叢生,掐架不斷,一旦有人與自己意見相左,他們就會訴諸人肉搜索、人身攻擊、詆譭造謠,甚至打架鬥毆等暴力行為;粉絲的消費行為越發狂熱,他們喊著“愛他就為他花錢、不花錢不是真粉絲”的口號,心甘情願地奉獻自己的生活費,理直氣壯地掏空父母家人的錢包;大行其道的粉絲集資應援也成為問題頻發的灰色地帶,由於集資行為不規範,往往給詐騙等不法行為可乘之機。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粉絲追星屬於偶像崇拜行為。偶像崇拜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人們尤其是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往往容易將偶像視為其精神寄託和學習榜樣,加以追隨模仿。偶像崇拜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著青少年的心理世界,並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個性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堪稱體現青年人價值觀健康與否的晴雨表。因此,在充分尊重多元價值觀的基礎上,引導青少年理性選擇偶像,合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對社會主流價值理念的構建具有積極意義。

[內涵、表現]

粉絲經濟總是與應援文化如影隨形。這個源於日本體育界的名詞,最初指粉絲支持偶像的行為,比如在看臺上組成啦啦隊,唱歌跳舞喊口號,以示加油。流傳到娛樂圈後,其含義得到進一步延伸,變成了一切支持、聲援偶像行為的總稱。

作為舶來品,應援文化在中國伴隨著養成型偶像的本土化實踐過程,深刻地改變了粉絲追星的傳統方式。在應援文化的指導之下,很多粉絲開始把偶像當家人、戀人般看待,豪擲千金,呵護備至,從日常吃穿住行到參演作品挑選,從影視劇拍攝宣發到個人輿論風評。為了讓偶像獲得更好的資源,一些粉絲深度參與規劃藝人事業發展,甚至不惜與經紀人或媒體進行對抗。

粉絲群體不只包括明星的粉絲,還包括網絡文學、影視劇、綜藝節目等IP的擁躉者。他們對影視創作環節產生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片方出於商業價值考量,在選取題材或演員時往往青睞吸引流量能力或粉絲購買力較強的“那一個”。於是,各類以吸引粉絲群體為主要訴求的影視作品應運而生,主打吸引電視真人秀粉絲群體的綜藝電影和跨屏霸幕再掀粉絲狂潮的熱門IP改編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影響與原因]

某種程度上說,粉絲群體已成為左右偶像前途命運的重要力量。從單純的仰慕者、追隨者,到明星的製造者與推動者,青少年粉絲在追星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和認同感,參與到明星工作生活中的慾望進一步膨脹。他們的狂熱極易被資本利用,其中一部分盲目而缺乏理性的人就這樣在市場的縱容慫恿之下走向瘋狂,使應援行為僭越了道德底線,變成擾亂影視行業秩序、干預社會健康發展的“暴行”。

如若往更深層次思考,當前粉絲文化的形成與我國社會結構的內在變化不無關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的腳步加快,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傳統家庭結構逐步瓦解,人際關係疏離,青少年的社會化、個體化趨勢越發明顯。再加上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生存所造就的“群體性孤獨”,使這一代人渴望獲得參與感、伴生感、認同感和歸屬感。而這些訴求正好可以在與明星的高頻互動、參與粉絲組織的活動中得以實現。只有充分理解這種深層社會結構性變化,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前青少年粉絲群體價值取向得以塑形的根源所在。

[參考對策]

一方面,引導偶像崇拜行為,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社會進步,觀念更新,“偶像”概念的變遷是一種必然,但英雄人物、道德模範等傳統榜樣被娛樂明星所掩蓋,卻不是必然。我們要引導廣大青少年將選擇偶像的視野從娛樂明星的狹小範圍之中轉移出來,就必須塑造弘揚更多具有人格魅力,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楷模。而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應努力為青少年營造充滿包容、尊重、溫情的成長環境,搭建主流文化與粉絲文化之間溝通的有效渠道,引導粉絲以更加理性積極的心態認識,以精神的成長和個體的完善為目的,從表層感性地崇拜向深層理性地敬仰轉變。相關部門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抵制資本對粉絲文化的投機、利用、操縱。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規範網絡文化秩序,用網治網水平,進而系統性地實現我國文化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另一方面,文化市場應迴歸文化本位。引導粉絲經濟,規範文藝創作,必須在淡化其經濟屬性的前提下,力促文化本位的迴歸。我們應該通過生產更多口碑與票房齊飛、質量與收視率並舉的優秀影視作品,去建構主流社會傾聽粉絲群體情感訴求的有效渠道,搭建主流文化與粉絲文化之間互動、影響、溝通的橋樑。

引導粉絲經濟,助力文藝創作,必須以約束引導情感參與的尺度和方式為準則,真正實現應援文化的健康發展和粉絲消費的轉型升級。在對接全球化明星生產機制有益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式粉絲的追星方式應當被加以規訓引領,使他們以更為理性的方式參與到偶像形象的塑造與建構中。而優質偶像也應以更為自律、更有擔當、更具表率的“象徵型資本”,以潛心的藝術修為、專業的職業素養、高尚的人格魅力,憑藉“拿得出、叫得響”的優秀文藝作品去影響進而指導粉絲社群,實現粉絲的理性消費與粉絲經濟的良性增值。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

1.對粉絲集資亂象不可放任

2.粉絲經濟不能攪局文化市場

[精彩開頭]

示例一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各自時代的偶像。對才華出眾、外形靚麗、造型時尚、為人友善、個性獨特的明星產生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年輕人必然經歷的心理體驗。由於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傳播渠道不同、審美標準不同,每一代人對偶像的認知自然會有所區別。然而,在差異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時代的人們又會對偶像的概念達成一定的共識,那就是任何優質偶像、大眾榜樣都應該具有過人的藝術才華、執著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公眾形象。

[精彩結尾]

示例一

粉絲經濟擁有巨大潛能,應使其朝著法治化軌道發展,粉絲與相關平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也很有必要。同時,也要讓制度監管與群眾監督露出“牙齒”。諸如制定實名制驗證、明晰盈利分配模式及構建群眾投訴機制等。總之,治理粉絲集資亂象,需要相關部門嚴把准入審核關,更要求平臺與粉絲把好底線,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娛樂市場氛圍。


吉林省省考申論熱點:粉絲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