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最近,烟台律师鲍毓明性侵养女事件,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当事女孩小可(化名)称,她从2016年起跟着“养父”鲍毓明生活,3年间遭多次性侵。除了行为上的伤害,鲍毓明还对小可(化名)进行洗脑:“我们的行为很正常”“说出去你就不干净”“我是对你最好的人”,令受害人身心俱伤。直到小可(化名)上网看病,才在医生奶奶的告知下,知道自己被鲍毓明性侵了。

与鲍毓明的洗脑式伤害类似,《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李国华就是利用精神控制,和舆论压力伤害房思琪。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房思琪式少女,是如何被李国华们便有用心地利用的。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应当怎么样做,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产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一、家庭性教育的缺失:房思琪自我毁灭的导火索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作家林奕含,根据自身经历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美丽的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十三岁的房思琪在临近教师节的时候,被自己的补习老师李国华诱奸,随后遭受对方长达数年的性侵。

李国华将思琪困在肮脏的小旅馆里,逼迫她进行口交。好学生房思琪无助地挣扎:“不行,我不会。”说完还有些自责,就像是在课堂上,被数学老师当众提问了一道自己不懂的数学题。

于是思琪对李国华说:“对不起。”

对性事懵懵懂懂的房思琪,因为性知识的缺乏,在第一次受侵害时,居然向施暴者道歉!等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痛苦的房思琪尝试告诉母亲,自己缺少性教育,以此暗示自己被信任的老师伤害。

母亲却诧异地看着她,回答:

“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的。”

从此,房思琪了解到,在性教育方面,自己的父母就像旷课的学生,已经缺席,还自以为没有开学。

李国华恰好利用了,房思琪性教育缺失这个漏洞。

十三岁的房思琪,就这样在父母的忽视,家庭教师的诱骗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二、高度的自尊心:房思琪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国文补习老师李国华为什么偏偏选中思琪作为猎物呢?李国华不愿意碰有钱人的小孩,思琪本来是安全的。是思琪的文学追求和高度的自尊心吸引了李国华。于是他以给思琪免费补习作文的名义,诱捕了思琪。

对于李国华来说,一个觉得处女膜比断手断脚还难以复原的小女孩,再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的猎物了。

自尊心就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自尊像订书机一样,订紧了思琪的嘴巴。一旦试图张开,里面掩埋的一切腐烂和恶臭之物会喷泻而出。

被侵害的房思琪,觉得自己的自尊像衣服一样,被轻易剥落了:“其实我第一次想到死的时候已经死了。人生如衣物,如此容易被剥夺。”

因为被老师诱奸,房思琪感到痛苦不堪。她觉得自己肮脏不洁,于是不得已选择爱上李国华,来保护自己岌岌可危的尊严。因为爱,所以愿意和对方肌肤相亲。倘若承认双方不是相爱的,那么事实上思琪对于李国华就只是玩物。一件寻常不过的物件。思琪无法接受自己对李国华来说只是一个泄欲的工具。于是她假装自己爱上对方,以此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试想一下,十三岁的年纪,花一样的小女孩。本来思琪对爱情本来还饱含朦胧的期待,却被人残忍地刺穿了身体,撕裂了尊严。从此思琪觉得自己没有爱人和被爱的资本和勇气。

高尚者思琪最终的结局是,住在精神病院里,被铐起来,成为邻居家长里短的笑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三、“谈性色变”的社会舆论:房思琪自我毁灭的催化剂

因为性的禁忌,思琪甚至没有勇气告诉身边的人,李国华对她长达数年的侵害。

那么说出来又会怎么样?

作者于是创造了另一个人物郭晓奇。她是思琪的映射,代表着思琪内心反抗的一面。

这个被李国华抛弃的女高中生,在认识到李国华的真面目之后,勇敢地在论坛上曝光了李国华的肮脏事迹。

想不到她得到的,却是恶意中伤和各种不怀好意的揣测。光是女学生和男老师这样的词语组合,已经完全足够点燃所有人的沸点。人们在自己的想象中自由嵌入各种香艳情节,并且在网络上骂她勾引师长,不知廉耻,破坏老师的家庭。

舆论如利刃排山倒海迎面袭来。

郭晓奇甚至没来得及舔舐自己的伤口,就被恶毒的言论再一次伤害。

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想不想要。没有。

甚至父母都怒斥她的下贱,为她向李国华夫妻道歉。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受害者成了舆论的焦点,承受一次又一次不怀好意的窥探。而李国华却成了台北热门的补习老师,求学的学生应接不暇。甚至出了桃色事件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无辜的,只是被下贱风骚的女学生诱惑。

李国华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鲍毓明案中,这位精通法律的鲍律师同样利用了社会舆论和法律漏洞。这位鲍律师钻了法律的空子:14岁以上的女孩就可算作“妇女”,不算儿童,在量刑时罪名就会大大削弱。

在一次和鲍毓明争吵和互打之后,到派出所鲍毓明在警察的促使之下在保证书上写道: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以此来模糊焦点,转变为“夫妻争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四、李国华和鲍毓明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房思琪的故事来源于作者林奕含本人的亲身经历。她回忆痛苦的过往,将房思琪的故事写下来,只是为了让世上再少一个房思琪。

我们身边有无数个房思琪,她们忍受着侵害,却诉苦无门,于是她们被迫沉默着忍受伤害。

前段时间,有个19岁女生跳楼身亡。这个女学生在读书期间遭到班主任的猥亵,从此罹患抑郁症。

她将事情告诉父母,试图让班主任受到法律的制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女学生渴望的正义没有到来。于是,她绝望地选择自杀。

她对救援人员说了最后一句话是,“哥,谢谢你,我走了”。

我们无法想象彼时她有多绝望。我们该如何帮助房思琪们呢?

1、我们的社会舆论应对受害者进行支持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说到,“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无法对每个人的痛苦都感同身受。但希望每个人身边的房思琪,都能得到善意的对待。

至少能给予她们足够的空间,不让舆论成为凶手的保护伞,从而减少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性禁忌感和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的温床


2、学校与家庭应加强性教育的普及

可怜的小可(化名)直到上网寻医,才知道自己是受到了性侵犯。在此之前,家长从未对她进行基础的性教育。

在2018年央视的《呵护明天》的节目中,曾给出这样一个数据:国内平均每天有7个孩子遭遇性伤害,其中熟人作案的占88%左右。但相关犯罪心理学专家提醒,这些儿童性伤害事件中,“隐案比例”为7:1,即每7个性伤害事件只有1个被曝光。但真实的数据往往更加触目惊心。

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上的职责相当,都需要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普及,给孩子们正确的性教育。

① 从小教育孩子们,即使是认识的人,也不能触摸身体。

② 帮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性伤害。

③ 提醒孩子们:遇到困惑或“不舒服”的事情,要跟爸妈说。

3、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引起警示作用

林奕含鼓起勇气,曝光李国华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害怕李国华再去伤害其他的女孩子。

“我原谅了他,因为这样我才能活下去。你们不能原谅他,因为这样其他女孩子才能活下去。”

对于李国华案和鲍毓明案,我们之所以强烈关注,并且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就是因为希望通过严惩鲍毓明们,给其他心怀不轨的人产生警示作用。当犯罪成本持续增加了,心怀歹念的人会因此受到震慑,不会轻易行动。

让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让正义得到声张,是为了无数的女孩子未来更加光明。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性教育,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可以勇敢地对人形牲畜说,不!

END-

今天的话题:你觉得,家长们应该怎么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