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故事要先從王太常小時候的事講起。

太常,是古時太常寺卿的稱謂,是掌管宮廷禮樂祭祀的官兒。

這個王太常幼年的時候,某日的白天,躺在床上睡覺。

天忽然陰沉下來,接著便雷霆大作,令人驚心動魄。

一個不知名的什麼動物,從門外奔了進來,趴在他腳下,安靜的待著,動也不動。王太常以為是貓,也沒在意。這一人一獸便這樣待了許久。

過了一會,天氣放晴,那東西便出去了。王太常這才發現,那東西不是貓,便害怕起來,隔著房間大聲叫他的兄長。

他哥哥聽說了,大喜:“這是狐狸來躲避雷劫啊,弟弟你未來一定會有大富貴。”

後來,果真這個少年便中了進士,從知縣一直做到監察御史。

可是,唯有一點,美中不足。王太常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元豐,卻是個痴呆兒,長到十六歲,連雌雄公母都分不出。雖然王家是官宦人家,可親友鄉鄰沒有一家願意把女兒嫁到他們家。

正在王太常發愁的時候,媳婦兒竟然送上門來了。

這天,一位婦人帶著個少女來到王家,自己提出來要將女兒嫁到王家做媳婦。那婦人自稱是虞氏,那少女名叫小翠,十六歲,一笑嫣然,美若天仙一般。

王太常夫婦看了喜不自禁,又問那虞氏要多少聘禮。虞氏說:“這孩子跟著我吃糠咽菜還吃不飽,嫁到這裡,有廣廈高門,僕婢成群,錦衣玉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也不是賣菜討價還價。”

王夫人非常高興,待她們母女更加熱情。

虞氏便叫小翠拜見王家夫婦,叮囑她說:“這是你的公婆,以後要好好孝順服侍他們。我還有些事要忙,過幾天再來。”

王太常命僕人牽馬送她。虞氏說:“我只是去附近的街巷裡一趟,不用費心。”

母親走了,小翠也不傷心留戀,從自己的梳妝箱中取出針線,做起了女紅,看著她落落大方的樣子,夫人也非常喜愛。

就這樣過了幾天,那婦人虞氏卻沒再回來。王夫人犯了疑,便問少女到底家住在何處?少女小翠卻只是嬌憨的笑著,說不出來。

儘管那婦人不在,王家夫婦心急,也等不得了,就安排出來一個別院,讓小翠跟兒子元豐成了親。

親友們聽說王家痴呆的傻兒子娶了一個貧家女,想來看笑話,誰知眾人一見小翠,見她如此美貌,又大方得體,驚為天人,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小翠不但美麗,而且聰慧,十分善解人意,公婆的喜怒好惡,她都心如明鏡一般。王家夫婦對她又寵愛,又憐惜,但心裡卻總有一些不安,擔心她會厭惡他們的傻兒子。而小翠平日裡始終歡笑活潑,從來沒有嫌棄過元豐。

小翠喜歡遊戲玩鬧,她用布頭棉花做了一個球,玩起了古代的足球——蹴鞠,她穿著小皮靴,一腳就將球踢出幾十步之外,公子元豐和丫鬟們就跑著去撿,玩的大汗淋漓。

一天,王太常偶然路過,忽然,那球“轟”的直飛過來,正好打中了王太常的臉。小翠和丫鬟們一看闖了禍,一鬨而散,不見了人影。公子元豐還傻乎乎奔跑著玩的開心。王太常大怒,撿起一塊石頭,朝著自己兒子扔了過去。公子元豐被打中才趴在地上大哭起來。

王夫人知道了,把小翠叫過來,責罵了一通,小翠低著頭微笑著,用手指輕輕的划著床沿,一點也不在意。從夫人那出來之後,小翠蹦蹦跳跳的歡笑打鬧,依然如故。小翠又把脂粉塗了公子滿臉,成了一個大花臉。夫人見到了,更加生氣,大聲責罵小翠。小翠就靠著桌案,撫弄自己自己的裙帶,沒有懼怕,也不說話。夫人實在無奈,就拿棍棒打自己的兒子。

元豐疼的大哭,小翠這才變了臉色,跪下向夫人請罪。夫人消了氣,扔下棍子走了。小翠這才笑著把元豐拉進屋裡,給他拍去衣服上的灰塵,擦去眼淚,輕輕撫摸棒子打過的傷痕,又拿出棗和栗子喂他吃。元豐這才破涕為笑。

過了幾日,小翠又想出來新點子,她關上院門,把元豐裝扮成各種戲劇人物的樣子,或者是楚霸王,自己則穿上豔麗的服裝,扮作虞姬,束起纖細的腰身,婀娜多姿的在帳下起舞。有時又給元豐扮成匈奴、胡人的樣子,自己則裝作昭君,彈撥琵琶,丁丁作響,每日歡笑不斷,習以為常。王公夫婦因為自己兒子痴傻,也不忍心過多的責備小翠,偶爾聽聞,便由她去了。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住在同一條街巷的,有一個王給諫。給諫也是官名,是明清六部給事中的別稱,掌管建議、稽查等事務。

王給諫跟王太常家相隔十餘戶,但平時關係不好,不能相容。當年正值朝廷每三年一次對官吏的考核稽查,因為王太常當時任河南道監察御史,王給諫對他很是嫉妒,想要中傷陷害他。王太常知道王給諫想對自己使絆子,但卻苦於沒辦法,日夜憂慮。

這一天晚上,王公夫婦早早的睡下了。小翠帶著兩個丫鬟,跑了出來。她們好好的喬裝打扮了一番。小翠戴著高冠,穿上了一身威風的朝服,又用細絲做成大鬍子貼在臉上,好一幅當朝丞相的樣子,又叫兩個丫鬟穿上青衣,扮成丞相的隨從,偷偷的從馬廄裡騎上馬,小翠拉長聲音,戲稱一句:“拜見王先生去!”這便出門而去。

小翠騎著馬經過王給諫家門口,忽然掏出鞭子“啪”、“啪”的打的震天響,又作勢要打隨從,只聽她高聲喝道:“好個糊塗的奴才!老夫要見的是王御史,不是王給諫!如何給老夫引到此地?快回去!”說著,喝令著隨從們牽著馬回到家。到了自己家門口,家中的門人一見那做派,竟以為真的丞相到了,趕緊稟告王太常。

不明就裡的王太常連忙爬起來,穿戴整齊出來迎接,才發現是自己家兒媳婦帶著兩個小丫鬟玩鬧,頓時大怒,對夫人說:“別人正在想方設法的陷害我,我家兒媳婦不守婦道,在家胡鬧也就罷了,如今還鬧到別人家門口去了,這不是送上門的大罪嗎?大禍不遠了!”

王夫人也怒氣衝衝的跑去責罵小翠。小翠只是嬌憨的笑著,一句話也不說。王家夫婦看著這個兒媳婦,也很是無奈,責罵鞭打吧,也不忍心,休了她趕出門吧,小翠又無家可歸。夫婦兩人非常懊惱,愁的整夜都睡不著。

小翠扮作丞相經過的事情,當時就驚動了王給諫。王給諫家的門人向王給諫報告,說一位大官去了王太常家,說起那人的打扮隨從做派,跟朝中某位丞相一模一樣。王給諫竟信以為真,趕忙派人到王太常家去盯梢。一看那“大官”進了王太常家,整夜都不出來,便懷疑丞相跟王太常是不是有什麼密謀?

第二天早朝,王給諫便問王太常:“昨晚,丞相大人是不是去了貴府?”王太常還以為王給諫在譏諷自己家中出了這種荒唐事,又羞又愧,就“嗯嗯”的含糊其辭。王給諫見他不置可否,覺得高深莫測,心裡更加懷疑,回來左思右想,心裡實在沒底,只得換了一番臉孔,又來跟王太常交好。王太常後來才探聽到實情,暗自竊喜,但是還是悄悄的囑咐夫人,讓小翠以後收斂言行,不要再這般胡鬧,小翠笑著答應了。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第二年,丞相獲罪被罷免,當時有一封給王太常的私密書信錯給了王給諫。

王給諫得到這封書信,如獲至寶,就拿信來勒索王太常,開價一萬兩銀子。王太常拒絕了。這天,王給諫就親自來到王太常家,打著如意算盤,想要好好的要挾一番。

聽說王給諫來了,王太常就找自己的官服官帽,準備出門見客,可是離奇的是,這官服怎麼找也找不到。

王給諫在廳堂上坐了許久,左等右等,也不見王太常出來,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心想,好個王太常竟如此輕慢於我,正要拂袖而去。而這時,廳堂上來了一個人,王給諫一看就驚呆了!

這個年輕的公子,竟然穿著一身皇帝的龍袍冠冕,一個女子笑嘻嘻的把他從屋裡推了出來,那公子還在“嘿嘿”的傻笑呢!

老謀深算的王給諫剛開始嚇了一大跳,然後反而笑了起來,他耐心的安撫公子,哄著他把龍袍和冠冕脫了下來,等拿到了這大逆不道的“罪證”,王給諫就趕忙離去了。

王太常聽說了,驚的面無人色,大哭說:“大禍來了!這回難逃抄家滅族了!”夫婦二人拿著棍棒直往小翠的房間殺去!

小翠聽說公婆殺來了,就關上門,任他們怎麼罵也不開門。王太常氣急攻心,拿著斧頭就要砸門。小翠在屋裡笑著說:“公公無須生氣。有兒媳在,殺頭也好,刀砍也罷,兒媳一人受了,一定不會連累雙親。公公現在這個樣子,是要殺兒媳滅口嗎?”

王太常呆了,長嘆一聲,斧子也扔在了地上。

王給諫回到家,連忙寫了奏摺彈劾王太常圖謀不軌,大逆不道,並把龍袍冠冕作為罪證。皇帝看了奏摺大驚失色,趕忙叫人將那“罪證”呈上來,讓他親自查驗。

一看那“罪證”,皇帝卻笑了。哪有什麼龍袍皇冠,不過是一頂玉米秸稈做的帽子,幾片黃色的破包袱皮。

皇帝還不放心,叫人把王太常家的公子元豐帶過來。皇帝一看元豐,這痴呆憨傻的樣子反而把他逗樂了。皇帝笑著說:“這樣的孩子也能做天子麼?”

王給諫眼睜睜的看著“鐵證如山”的罪證變成了一場鬧劇,驚的目瞪口呆。他還不死心,便說那證據是他親眼所見,王太常家定是藏有妖人,會妖法,這才掉了包。

皇帝令刑部法司嚴加審問調查,可什麼也沒查出來,王太常家哪來的什麼妖人,不過有一個瘋瘋癲癲的媳婦,一個痴痴呆呆的兒子,兩人成天嬉戲笑鬧罷了。連街坊四鄰也都可以作證,眾口一詞。

皇帝認定王給諫誣告,龍顏大怒,罷了王給諫的官兒,充軍雲南。從此,王給諫便倒了臺,王太常也對此事暗暗稱奇,對小翠另眼相看,因為小翠的母親再也沒有來過,王太常也對她的來歷也犯了疑,覺得小翠可能不是凡人。王太常叫夫人去旁敲側擊的試探打聽,小翠只是笑不說話。再問的多了,小翠掩口嫣然一笑說:“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母親您不知道嗎?”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過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任了太常寺卿的高官。王太常已五十多歲了,就經常長吁短嘆,想要抱孫子。小翠嫁到王家三年,每晚卻與公子元豐分床睡,好像從來沒有過親密的夫妻生活。

夫人叫人把公子的床撤走,囑咐公子跟小翠同床睡。過了幾天,公子對母親說:“母親把我的床拿走了,怎麼不還我!小翠每晚都把腿腳放在我肚子上,我喘不過氣,她還老掐我大腿!”丫鬟僕婦們就偷偷的笑。夫人也是無可奈何。

這天,小翠在屋裡要洗澡,公子見了,就吵著要跟小翠一起洗。小翠笑著,也不答應,她叫人在盆中倒滿了滾燙的開水,跟丫鬟一起給公子脫了衣服,扶他進了盆裡。公子覺得悶熱受不了,大喊要出來,小翠不聽,反而拿被子矇住了公子的頭。公子在裡面掙扎大喊大叫,過了一會,聲音就沒了。揭開被一看,公子已經沒有呼吸了。

小翠若無其事的笑著,一點也不吃驚,將公子放在床上,將他的身體擦拭乾淨,又蓋上被。

這時,夫人大哭著闖進來,邊哭邊罵:“好你個瘋女人,為何殺了我的兒子?”

小翠毫不在意,反而一笑說:“這樣痴傻的兒子,還不如沒有。”

夫人聽了,更加憤怒,就要跟小翠拼命,用頭去撞小翠,旁邊的丫鬟們趕忙來拉住,一時間,屋裡又哭又罵,拉拉扯扯,鬧騰的亂成一鍋粥。正鬧得不可開交時,一個丫鬟跑來大聲說:“公子哼了一聲!”

夫人趕忙抹了淚去看,公子緩緩的有了呼吸,過了一會就大汗淋漓,床鋪被褥都溼透了。過了一頓飯功夫,汗都幹了,公子忽然睜開了眼,環視了一圈家人,好像都不認識,他忽然說出一句話:“這麼多年,都像是做夢一樣,我到底怎麼了?”

夫人聽他說話,一點也不痴傻了,非常驚奇,帶他去見父親,公子元豐說話清楚,思慮明白,不論怎麼試,果真一點也不呆呆傻傻了。夫婦兩人就好像撿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珍寶,大喜過望。

到了晚上,夫人又想著試探兒子,便把元豐的床榻又放回他的房間,還準備好了另一套被褥枕頭。公子夜裡回屋休息,將所有的丫鬟都遣走。早上夫人再來看時,另一張床上的被褥都沒有動過。夫人這才放下心來。從此公子再也不痴傻,跟小翠兩人琴瑟和鳴,形影不離,和和美美。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又過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給諫的黨羽彈劾,丟了官,還受了處分。王太常想著怎麼送禮去賄賂。當時家裡有一個玉瓶,是廣西巡撫所贈,值一千兩銀子。小翠喜歡這個玉瓶,在把玩時一不小心把玉瓶摔碎了。她很慚愧的告訴了公婆。王太常夫婦因為剛剛被罷官而不快,聽說之後非常生氣,兩人一起厲聲大罵小翠。

小翠感到很委屈,也很憤憤不平。回來之後,她對公子說:“這麼多年來,我為你家保全的何止是一個瓶子,為何如此不留情面?老實對你說吧,我並非是人類,因為母親當年遭受雷霆之劫,受了你父親的庇護,又因為咱倆命裡有五年的緣分,所以我來報答,了結因果而已。我在你家捱了多少罵,數都數不過來,之所以一直留在你家,就是五年的姻緣未滿,到了今日,這緣分也就盡了!”小翠氣沖沖的走了,等追她的時候早已蹤跡全無了。

王太常自己也知道做的過了頭,但後悔也來不及了。公子回到屋裡,看見佳人留下的脂粉環釵,睹物思人,痛哭欲絕。從此,公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日漸消瘦憔悴下去。王太常憂心忡忡,急著想要給兒子續娶,而公子執意不肯,只是請來一個畫師畫了一幅小翠的畫像,日夜供奉禱告不已。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某天,公子外出歸家之時,天色已晚,明月皎皎。公子經過一個村莊,那村外有一處王家的庭園。那庭園荒廢已久,也無人居住。

公子騎著馬從牆外過,忽然聽見牆裡傳來女子的笑語聲。公子停了下來,叫馬伕拉住馬,自己站在馬鞍上,攀著牆沿往裡看,牆裡竟有兩個女子嬉笑打鬧。

公子想看她們的模樣時,一陣雲遮住了月光,朦朦朧朧的看不清了,只聽見其中一個翠綠衣服的女子說:“你這死丫頭,應當把你趕出家門!”另一個紅衣女子說:“你在我家的庭園裡,反倒來趕我?”翠綠衣服的女子說:“你這丫頭,好不害臊,當不好人家的妻子,被人趕出家門,還敢冒認你家的產業?”紅衣女子說:“那也比你這個找不到婆家的老姑娘強!”

公子聽那紅衣女子的聲音,酷似小翠,便大聲喊她。綠衣女子說:“我不跟你爭,你家男人來了!”紅衣女子走近了,公子一看,果然是小翠,欣喜若狂。小翠讓公子從牆頭爬過來,又扶著他下來,說:“兩年不見,你瘦的只剩一把骨頭了!”

公子握住小翠的手,喜極而泣,傾訴這些年來的思念之情。小翠說:“我也知道,可也無顏再見你的家人。今天正跟我的大姐玩鬧,卻又與你再次相遇,看來這緣分真是剪不斷。”

公子欣喜的請小翠跟自己一起回家,小翠不答應。公子又求小翠就住在這園子裡,小翠這才同意了。

公子派了僕人奔回家告訴夫人,夫人連忙坐著轎子趕過來,拿鑰匙開了園子大門進來。小翠過來迎接,下拜行禮。

夫人握住小翠的胳膊,流著淚承認自己的過錯,幾乎不能原諒自己。夫人說:“如果不記恨我,就跟我們一起回家,讓我老來有個慰藉。”

小翠堅持不肯。夫人看到這園子荒蕪冷寂,想要多派人手來服侍。小翠說:“其他人都不願見,只有之前的兩個丫鬟跟我朝夕相處,就打發她們來吧。再派一個老僕人看門,其他的都不需要。”

夫人便答應了,對外就說公子在園子裡養病,每日送來食物和日用。小翠經常勸公子另娶一個妻子,公子也不答應。

《聊齋·小翠》:升米恩,鬥米仇,狐女有情,凡人無義

過了一年多,公子驚奇的發現,小翠的眉眼樣貌,說話聲音,漸漸跟過去不一樣了。公子拿出過去的那張畫像來看,竟然判若兩人。

公子問小翠是何故,小翠說:“看我現在,跟過去比哪個美?”公子又看了看,這才遲疑的說:“現在的你也很美,但好像不如過去。”小翠說:“看來我是老嘍!”公子說:“二十多歲的人,怎麼會老的這麼快?”

小翠笑著不說話,那畫像卻忽然著起火來,公子趕忙要去救,哪裡來得及,畫像已經成了灰燼。

有一天,小翠對公子說:“過去在家中時,公公總說我死也不生孩子。如今,雙親年紀大了,你又是獨子,我實在是生不了孩子,怕耽誤你家的香火子嗣。不如另娶一個妻子侍奉公婆,你兩頭跑跑,也沒什麼不便。”公子聽得有理,就娶了鐘太史家的女兒。

等到婚期吉日快到時,小翠為新人做了嫁衣和繡鞋,送到鍾家。當新娘子迎進了家門,公子忽然發現那女子舉止相貌,竟跟小翠一模一樣,毫無二致!公子非常驚訝,回到那所園子裡,小翠已經不知去向了。

公子問她的貼身丫鬟,丫鬟拿出一個紅綢子裹著的東西交給公子說:“娘子說要回趟孃家,叫我把這個給公子。”公子打開紅綢子一看,原來是一枚玉玦。玉玦就是永遠“訣別”的意思,再也不會相見了。

回到家中,公子雖然忘不了小翠,但看見新娘子也像見到小翠一樣,公子這才明白,原來小翠早就知道自己會娶鍾氏之女,所以先變作她的模樣,也許這樣能稍稍寬慰他對小翠的思念。而狐女終究不屬於這凡塵俗世,佳人卻早已遠去,從此杳杳再也不見芳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