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故事要先从王太常小时候的事讲起。

太常,是古时太常寺卿的称谓,是掌管宫廷礼乐祭祀的官儿。

这个王太常幼年的时候,某日的白天,躺在床上睡觉。

天忽然阴沉下来,接着便雷霆大作,令人惊心动魄。

一个不知名的什么动物,从门外奔了进来,趴在他脚下,安静的呆着,动也不动。王太常以为是猫,也没在意。这一人一兽便这样待了许久。

过了一会,天气放晴,那东西便出去了。王太常这才发现,那东西不是猫,便害怕起来,隔着房间大声叫他的兄长。

他哥哥听说了,大喜:“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啊,弟弟你未来一定会有大富贵。”

后来,果真这个少年便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可是,唯有一点,美中不足。王太常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元丰,却是个痴呆儿,长到十六岁,连雌雄公母都分不出。虽然王家是官宦人家,可亲友乡邻没有一家愿意把女儿嫁到他们家。

正在王太常发愁的时候,媳妇儿竟然送上门来了。

这天,一位妇人带着个少女来到王家,自己提出来要将女儿嫁到王家做媳妇。那妇人自称是虞氏,那少女名叫小翠,十六岁,一笑嫣然,美若天仙一般。

王太常夫妇看了喜不自禁,又问那虞氏要多少聘礼。虞氏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咽菜还吃不饱,嫁到这里,有广厦高门,仆婢成群,锦衣玉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也不是卖菜讨价还价。”

王夫人非常高兴,待她们母女更加热情。

虞氏便叫小翠拜见王家夫妇,叮嘱她说:“这是你的公婆,以后要好好孝顺服侍他们。我还有些事要忙,过几天再来。”

王太常命仆人牵马送她。虞氏说:“我只是去附近的街巷里一趟,不用费心。”

母亲走了,小翠也不伤心留恋,从自己的梳妆箱中取出针线,做起了女红,看着她落落大方的样子,夫人也非常喜爱。

就这样过了几天,那妇人虞氏却没再回来。王夫人犯了疑,便问少女到底家住在何处?少女小翠却只是娇憨的笑着,说不出来。

尽管那妇人不在,王家夫妇心急,也等不得了,就安排出来一个别院,让小翠跟儿子元丰成了亲。

亲友们听说王家痴呆的傻儿子娶了一个贫家女,想来看笑话,谁知众人一见小翠,见她如此美貌,又大方得体,惊为天人,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小翠不但美丽,而且聪慧,十分善解人意,公婆的喜怒好恶,她都心如明镜一般。王家夫妇对她又宠爱,又怜惜,但心里却总有一些不安,担心她会厌恶他们的傻儿子。而小翠平日里始终欢笑活泼,从来没有嫌弃过元丰。

小翠喜欢游戏玩闹,她用布头棉花做了一个球,玩起了古代的足球——蹴鞠,她穿着小皮靴,一脚就将球踢出几十步之外,公子元丰和丫鬟们就跑着去捡,玩的大汗淋漓。

一天,王太常偶然路过,忽然,那球“轰”的直飞过来,正好打中了王太常的脸。小翠和丫鬟们一看闯了祸,一哄而散,不见了人影。公子元丰还傻乎乎奔跑着玩的开心。王太常大怒,捡起一块石头,朝着自己儿子扔了过去。公子元丰被打中才趴在地上大哭起来。

王夫人知道了,把小翠叫过来,责骂了一通,小翠低着头微笑着,用手指轻轻的划着床沿,一点也不在意。从夫人那出来之后,小翠蹦蹦跳跳的欢笑打闹,依然如故。小翠又把脂粉涂了公子满脸,成了一个大花脸。夫人见到了,更加生气,大声责骂小翠。小翠就靠着桌案,抚弄自己自己的裙带,没有惧怕,也不说话。夫人实在无奈,就拿棍棒打自己的儿子。

元丰疼的大哭,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下向夫人请罪。夫人消了气,扔下棍子走了。小翠这才笑着把元丰拉进屋里,给他拍去衣服上的灰尘,擦去眼泪,轻轻抚摸棒子打过的伤痕,又拿出枣和栗子喂他吃。元丰这才破涕为笑。

过了几日,小翠又想出来新点子,她关上院门,把元丰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样子,或者是楚霸王,自己则穿上艳丽的服装,扮作虞姬,束起纤细的腰身,婀娜多姿的在帐下起舞。有时又给元丰扮成匈奴、胡人的样子,自己则装作昭君,弹拨琵琶,丁丁作响,每日欢笑不断,习以为常。王公夫妇因为自己儿子痴傻,也不忍心过多的责备小翠,偶尔听闻,便由她去了。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住在同一条街巷的,有一个王给谏。给谏也是官名,是明清六部给事中的别称,掌管建议、稽查等事务。

王给谏跟王太常家相隔十余户,但平时关系不好,不能相容。当年正值朝廷每三年一次对官吏的考核稽查,因为王太常当时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王给谏对他很是嫉妒,想要中伤陷害他。王太常知道王给谏想对自己使绊子,但却苦于没办法,日夜忧虑。

这一天晚上,王公夫妇早早的睡下了。小翠带着两个丫鬟,跑了出来。她们好好的乔装打扮了一番。小翠戴着高冠,穿上了一身威风的朝服,又用细丝做成大胡子贴在脸上,好一幅当朝丞相的样子,又叫两个丫鬟穿上青衣,扮成丞相的随从,偷偷的从马厩里骑上马,小翠拉长声音,戏称一句:“拜见王先生去!”这便出门而去。

小翠骑着马经过王给谏家门口,忽然掏出鞭子“啪”、“啪”的打的震天响,又作势要打随从,只听她高声喝道:“好个糊涂的奴才!老夫要见的是王御史,不是王给谏!如何给老夫引到此地?快回去!”说着,喝令着随从们牵着马回到家。到了自己家门口,家中的门人一见那做派,竟以为真的丞相到了,赶紧禀告王太常。

不明就里的王太常连忙爬起来,穿戴整齐出来迎接,才发现是自己家儿媳妇带着两个小丫鬟玩闹,顿时大怒,对夫人说:“别人正在想方设法的陷害我,我家儿媳妇不守妇道,在家胡闹也就罢了,如今还闹到别人家门口去了,这不是送上门的大罪吗?大祸不远了!”

王夫人也怒气冲冲的跑去责骂小翠。小翠只是娇憨的笑着,一句话也不说。王家夫妇看着这个儿媳妇,也很是无奈,责骂鞭打吧,也不忍心,休了她赶出门吧,小翠又无家可归。夫妇两人非常懊恼,愁的整夜都睡不着。

小翠扮作丞相经过的事情,当时就惊动了王给谏。王给谏家的门人向王给谏报告,说一位大官去了王太常家,说起那人的打扮随从做派,跟朝中某位丞相一模一样。王给谏竟信以为真,赶忙派人到王太常家去盯梢。一看那“大官”进了王太常家,整夜都不出来,便怀疑丞相跟王太常是不是有什么密谋?

第二天早朝,王给谏便问王太常:“昨晚,丞相大人是不是去了贵府?”王太常还以为王给谏在讥讽自己家中出了这种荒唐事,又羞又愧,就“嗯嗯”的含糊其辞。王给谏见他不置可否,觉得高深莫测,心里更加怀疑,回来左思右想,心里实在没底,只得换了一番脸孔,又来跟王太常交好。王太常后来才探听到实情,暗自窃喜,但是还是悄悄的嘱咐夫人,让小翠以后收敛言行,不要再这般胡闹,小翠笑着答应了。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第二年,丞相获罪被罢免,当时有一封给王太常的私密书信错给了王给谏。

王给谏得到这封书信,如获至宝,就拿信来勒索王太常,开价一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这天,王给谏就亲自来到王太常家,打着如意算盘,想要好好的要挟一番。

听说王给谏来了,王太常就找自己的官服官帽,准备出门见客,可是离奇的是,这官服怎么找也找不到。

王给谏在厅堂上坐了许久,左等右等,也不见王太常出来,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心想,好个王太常竟如此轻慢于我,正要拂袖而去。而这时,厅堂上来了一个人,王给谏一看就惊呆了!

这个年轻的公子,竟然穿着一身皇帝的龙袍冠冕,一个女子笑嘻嘻的把他从屋里推了出来,那公子还在“嘿嘿”的傻笑呢!

老谋深算的王给谏刚开始吓了一大跳,然后反而笑了起来,他耐心的安抚公子,哄着他把龙袍和冠冕脱了下来,等拿到了这大逆不道的“罪证”,王给谏就赶忙离去了。

王太常听说了,惊的面无人色,大哭说:“大祸来了!这回难逃抄家灭族了!”夫妇二人拿着棍棒直往小翠的房间杀去!

小翠听说公婆杀来了,就关上门,任他们怎么骂也不开门。王太常气急攻心,拿着斧头就要砸门。小翠在屋里笑着说:“公公无须生气。有儿媳在,杀头也好,刀砍也罢,儿媳一人受了,一定不会连累双亲。公公现在这个样子,是要杀儿媳灭口吗?”

王太常呆了,长叹一声,斧子也扔在了地上。

王给谏回到家,连忙写了奏折弹劾王太常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并把龙袍冠冕作为罪证。皇帝看了奏折大惊失色,赶忙叫人将那“罪证”呈上来,让他亲自查验。

一看那“罪证”,皇帝却笑了。哪有什么龙袍皇冠,不过是一顶玉米秸秆做的帽子,几片黄色的破包袱皮。

皇帝还不放心,叫人把王太常家的公子元丰带过来。皇帝一看元丰,这痴呆憨傻的样子反而把他逗乐了。皇帝笑着说:“这样的孩子也能做天子么?”

王给谏眼睁睁的看着“铁证如山”的罪证变成了一场闹剧,惊的目瞪口呆。他还不死心,便说那证据是他亲眼所见,王太常家定是藏有妖人,会妖法,这才掉了包。

皇帝令刑部法司严加审问调查,可什么也没查出来,王太常家哪来的什么妖人,不过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媳妇,一个痴痴呆呆的儿子,两人成天嬉戏笑闹罢了。连街坊四邻也都可以作证,众口一词。

皇帝认定王给谏诬告,龙颜大怒,罢了王给谏的官儿,充军云南。从此,王给谏便倒了台,王太常也对此事暗暗称奇,对小翠另眼相看,因为小翠的母亲再也没有来过,王太常也对她的来历也犯了疑,觉得小翠可能不是凡人。王太常叫夫人去旁敲侧击的试探打听,小翠只是笑不说话。再问的多了,小翠掩口嫣然一笑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母亲您不知道吗?”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过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任了太常寺卿的高官。王太常已五十多岁了,就经常长吁短叹,想要抱孙子。小翠嫁到王家三年,每晚却与公子元丰分床睡,好像从来没有过亲密的夫妻生活。

夫人叫人把公子的床撤走,嘱咐公子跟小翠同床睡。过了几天,公子对母亲说:“母亲把我的床拿走了,怎么不还我!小翠每晚都把腿脚放在我肚子上,我喘不过气,她还老掐我大腿!”丫鬟仆妇们就偷偷的笑。夫人也是无可奈何。

这天,小翠在屋里要洗澡,公子见了,就吵着要跟小翠一起洗。小翠笑着,也不答应,她叫人在盆中倒满了滚烫的开水,跟丫鬟一起给公子脱了衣服,扶他进了盆里。公子觉得闷热受不了,大喊要出来,小翠不听,反而拿被子蒙住了公子的头。公子在里面挣扎大喊大叫,过了一会,声音就没了。揭开被一看,公子已经没有呼吸了。

小翠若无其事的笑着,一点也不吃惊,将公子放在床上,将他的身体擦拭干净,又盖上被。

这时,夫人大哭着闯进来,边哭边骂:“好你个疯女人,为何杀了我的儿子?”

小翠毫不在意,反而一笑说:“这样痴傻的儿子,还不如没有。”

夫人听了,更加愤怒,就要跟小翠拼命,用头去撞小翠,旁边的丫鬟们赶忙来拉住,一时间,屋里又哭又骂,拉拉扯扯,闹腾的乱成一锅粥。正闹得不可开交时,一个丫鬟跑来大声说:“公子哼了一声!”

夫人赶忙抹了泪去看,公子缓缓的有了呼吸,过了一会就大汗淋漓,床铺被褥都湿透了。过了一顿饭功夫,汗都干了,公子忽然睁开了眼,环视了一圈家人,好像都不认识,他忽然说出一句话:“这么多年,都像是做梦一样,我到底怎么了?”

夫人听他说话,一点也不痴傻了,非常惊奇,带他去见父亲,公子元丰说话清楚,思虑明白,不论怎么试,果真一点也不呆呆傻傻了。夫妇两人就好像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珍宝,大喜过望。

到了晚上,夫人又想着试探儿子,便把元丰的床榻又放回他的房间,还准备好了另一套被褥枕头。公子夜里回屋休息,将所有的丫鬟都遣走。早上夫人再来看时,另一张床上的被褥都没有动过。夫人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公子再也不痴傻,跟小翠两人琴瑟和鸣,形影不离,和和美美。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又过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给谏的党羽弹劾,丢了官,还受了处分。王太常想着怎么送礼去贿赂。当时家里有一个玉瓶,是广西巡抚所赠,值一千两银子。小翠喜欢这个玉瓶,在把玩时一不小心把玉瓶摔碎了。她很惭愧的告诉了公婆。王太常夫妇因为刚刚被罢官而不快,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两人一起厉声大骂小翠。

小翠感到很委屈,也很愤愤不平。回来之后,她对公子说:“这么多年来,我为你家保全的何止是一个瓶子,为何如此不留情面?老实对你说吧,我并非是人类,因为母亲当年遭受雷霆之劫,受了你父亲的庇护,又因为咱俩命里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我来报答,了结因果而已。我在你家挨了多少骂,数都数不过来,之所以一直留在你家,就是五年的姻缘未满,到了今日,这缘分也就尽了!”小翠气冲冲的走了,等追她的时候早已踪迹全无了。

王太常自己也知道做的过了头,但后悔也来不及了。公子回到屋里,看见佳人留下的脂粉环钗,睹物思人,痛哭欲绝。从此,公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日渐消瘦憔悴下去。王太常忧心忡忡,急着想要给儿子续娶,而公子执意不肯,只是请来一个画师画了一幅小翠的画像,日夜供奉祷告不已。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某天,公子外出归家之时,天色已晚,明月皎皎。公子经过一个村庄,那村外有一处王家的庭园。那庭园荒废已久,也无人居住。

公子骑着马从墙外过,忽然听见墙里传来女子的笑语声。公子停了下来,叫马夫拉住马,自己站在马鞍上,攀着墙沿往里看,墙里竟有两个女子嬉笑打闹。

公子想看她们的模样时,一阵云遮住了月光,朦朦胧胧的看不清了,只听见其中一个翠绿衣服的女子说:“你这死丫头,应当把你赶出家门!”另一个红衣女子说:“你在我家的庭园里,反倒来赶我?”翠绿衣服的女子说:“你这丫头,好不害臊,当不好人家的妻子,被人赶出家门,还敢冒认你家的产业?”红衣女子说:“那也比你这个找不到婆家的老姑娘强!”

公子听那红衣女子的声音,酷似小翠,便大声喊她。绿衣女子说:“我不跟你争,你家男人来了!”红衣女子走近了,公子一看,果然是小翠,欣喜若狂。小翠让公子从墙头爬过来,又扶着他下来,说:“两年不见,你瘦的只剩一把骨头了!”

公子握住小翠的手,喜极而泣,倾诉这些年来的思念之情。小翠说:“我也知道,可也无颜再见你的家人。今天正跟我的大姐玩闹,却又与你再次相遇,看来这缘分真是剪不断。”

公子欣喜的请小翠跟自己一起回家,小翠不答应。公子又求小翠就住在这园子里,小翠这才同意了。

公子派了仆人奔回家告诉夫人,夫人连忙坐着轿子赶过来,拿钥匙开了园子大门进来。小翠过来迎接,下拜行礼。

夫人握住小翠的胳膊,流着泪承认自己的过错,几乎不能原谅自己。夫人说:“如果不记恨我,就跟我们一起回家,让我老来有个慰藉。”

小翠坚持不肯。夫人看到这园子荒芜冷寂,想要多派人手来服侍。小翠说:“其他人都不愿见,只有之前的两个丫鬟跟我朝夕相处,就打发她们来吧。再派一个老仆人看门,其他的都不需要。”

夫人便答应了,对外就说公子在园子里养病,每日送来食物和日用。小翠经常劝公子另娶一个妻子,公子也不答应。

《聊斋·小翠》:升米恩,斗米仇,狐女有情,凡人无义

过了一年多,公子惊奇的发现,小翠的眉眼样貌,说话声音,渐渐跟过去不一样了。公子拿出过去的那张画像来看,竟然判若两人。

公子问小翠是何故,小翠说:“看我现在,跟过去比哪个美?”公子又看了看,这才迟疑的说:“现在的你也很美,但好像不如过去。”小翠说:“看来我是老喽!”公子说:“二十多岁的人,怎么会老的这么快?”

小翠笑着不说话,那画像却忽然着起火来,公子赶忙要去救,哪里来得及,画像已经成了灰烬。

有一天,小翠对公子说:“过去在家中时,公公总说我死也不生孩子。如今,双亲年纪大了,你又是独子,我实在是生不了孩子,怕耽误你家的香火子嗣。不如另娶一个妻子侍奉公婆,你两头跑跑,也没什么不便。”公子听得有理,就娶了钟太史家的女儿。

等到婚期吉日快到时,小翠为新人做了嫁衣和绣鞋,送到钟家。当新娘子迎进了家门,公子忽然发现那女子举止相貌,竟跟小翠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公子非常惊讶,回到那所园子里,小翠已经不知去向了。

公子问她的贴身丫鬟,丫鬟拿出一个红绸子裹着的东西交给公子说:“娘子说要回趟娘家,叫我把这个给公子。”公子打开红绸子一看,原来是一枚玉玦。玉玦就是永远“诀别”的意思,再也不会相见了。

回到家中,公子虽然忘不了小翠,但看见新娘子也像见到小翠一样,公子这才明白,原来小翠早就知道自己会娶钟氏之女,所以先变作她的模样,也许这样能稍稍宽慰他对小翠的思念。而狐女终究不属于这凡尘俗世,佳人却早已远去,从此杳杳再也不见芳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