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智能櫃:Livehouse苦盡甘來

近期《樂隊的夏天》熱播,節目歌曲更是在QQ音樂霸榜,這檔節目除了讓觀眾知道了一些樂隊,更是帶動了不少樂迷對livehouse的興趣。尤其是對於沒有親身經歷過90年代狂熱搖滾樂的90後、00後而言,原來現場音樂還可以如此炸裂。而對於livehouse而言,在艱苦維持十幾年之後,終於時來運轉。

近兩年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Livehouse終於迎來發展轉機,可以說最難熬的日子算是挺過去了,市場已步入快車道,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均有專業性的Livehouse出現,杭州MAO、北京疆進酒、上海摩登天空、南京歐拉、深圳B10等場地幾乎每月演出都可以排滿,頭部的Livehouse的已經可以有穩定的營收能力。

共存智能櫃:Livehouse苦盡甘來

對於livehouse市場的積極變化,為MAO、摩登天空、育音堂數十家Livehouse提供自助寄存服務的共存智能櫃感受最為直觀,因為每場演出到場用戶對寄存櫃的使用情況可以直觀顯示livehouse市場的火爆程度。共存智能櫃​聯合創始人俞佳斌,將近兩年Livehouse市場變化因素總結歸納為10個方面:

變化因素1. 用戶規模日益擴大

日本Livehouse市場已經成熟,普遍以場租模式為主,若樂隊演出收入較低,還需自己掏腰包補足場租費用。與日本不同,中國Livehouse運營模式以演出門票收入分成為主,酒水只佔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說,日本Livehouse賺的是樂隊的錢,有足夠多的樂隊,就能生存發展,而中國的Livehouse賺的是聽眾的錢,用戶規模是生存根本。

根據道略音樂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年,22—40歲的年輕音樂消費人群對於Livehouse的現場演出體驗日益增高。2012年Livehouse的觀眾數為56萬人次,到了2016年,觀演規模已經突破90萬人次,2017年Livehouse營收漲幅51%,門票收入首次破億,達到1.25億元。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是支撐Livehouse發展的根本因素。

變化因素2. 音樂節的聯動效應

與5億數字音樂用戶相比,百萬級的Livehouse用戶群根本不值一提,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Livehouse還有5億潛在用戶的市場空間,但需要更多的獲客方式。這兩年在全國各大城市興起的音樂節對Livehouse的發展起到了聯動效應。在草莓、迷笛、麥田等知名音樂節的帶動下,高峰時一年中全國大大小小的音樂節可達200多場。

音樂節可以簡單理解為一次性的性放大版Livehouse(現場音樂),音樂節的大部分表演嘉賓日常就在Livehouse內演出。對於此前未曾接觸過Livehouse的群體,音樂節是他們第一次直觀的體驗“現場音樂”。親身感受過現場音樂與在線音樂不一樣的氛圍之後,有助於更多的樂迷走進線下的Livehouse。

共存智能櫃:Livehouse苦盡甘來

變化因素3. 數字音樂扶持計劃

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字音樂公司對獨立音樂人的扶持計劃使線下Livehouse受益。由激烈的市場競爭引發的版權戰導致數字音樂公司陷入持續虧損的泥潭,長遠戰略考慮,10年、20年後的主流音樂是由現在的年輕人所創造,所以挖掘年輕獨立的原創音樂人是為未來版權做戰略儲備。

所以各數字音樂公司門都已推出自己的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如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劃”、騰訊音樂的“覓樂行動”等。這其中數字音樂公司除了用線上平臺的宣發優勢,還會為優質音樂人舉行線下巡演,而巡演場地正是線下各城市的Livehouse。數字音樂平臺給獨立音樂人更多的曝光,可以為Livehouse帶來直觀的門票收益。

變化因素4. 音樂綜藝熱曲傳播

在當前娛樂至上的時代,一檔爆款的綜藝節目可以引發社會熱議,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再到現在的《樂隊的夏天》,音樂綜藝一直都有足夠大的受眾市場,這些節目也讓馬頔的《南山南》、宋冬野的《董小姐》、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歌曲走向了大眾視野。近期熱播的《樂夏》則是更直接的突出了Livehouse元素。

共存智能櫃俞佳斌認為,實際上中國音樂市場的用戶基數足夠大,但多數人沒有機會了解Livehouse,在跟周圍人講述與Livehouse的自助寄存合作時,甚至大部分人還將Livehouse誤認為是酒吧。Livehouse需要更多的曝光,音樂綜藝是有直接價值的傳播媒介,《樂夏》中歌曲已在QQ音樂上霸榜了。

變化因素5. 行業定位逐步清晰

對於Livehouse而言,早期大眾將其視為酒吧的一種形式,普遍稱其為——音樂酒吧,雖然Livehouse在音樂氛圍與經營環境上與酒吧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實則真要劃分歸類的話Livehouse更應該與劇院劇場、大型體育館為關聯產業,Livehouse的核心是提供表演場地,而不是經營酒水。

共存智能櫃:Livehouse苦盡甘來

在《Livehouse與酒吧、在線音樂公司、獨立音樂人的關係》一文內容中對比分析了Livehouse與酒吧的差異性,這裡不做重複。Livehouse的清晰定位對市場發展有積極作用,因為多數人對酒吧的認知為娛樂服務,行業形象並不健康,而Livehouse的定位是文化產業,所以至少現在去Livehouse的年輕人可以讓家長們放心了。

變化因素6. 經營場地已有著落

早年的Livehouse雖然很難賺錢,但依靠酒水和門票收入還可勉強維持,到了2013年之後,因北京房地產爆發,房租上漲或場地拆遷等問題,MAO、疆進酒等Livehouse不得不搬遷。而近年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處境已有所好轉,藝術空間、文化創意園,以及商場綜合體等都願意接納Livehouse入駐,甚至可以在房租上給予一定優惠。

疆進酒開到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B10開在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杭州MAO開在利星廣場,育音堂新店開在了上海米域聯合辦公空間。一線城市大型Livehouse與地產結合是發展趨勢,二三線城市房租壓力還可承受,Livehouse在選址上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變化因素7. 市場運營已專業化

隨著行業不斷髮展,如今Livehouse不僅設備更加專業化,運營效率也大幅提升。例如MAO在與樂隊對接演出開始,到確定演出時間,再到門票預售,演出營銷傳播,現場調音踩場,以及演出秩序維護等工作,是經過兩代運營團隊的努力才形成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專業化服務一方面可提升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為樂隊提供更舒適的演出環境。

在北上廣深杭這樣的超一線城市,Livehouse的專業性尤為重要,因為這些城市經常有外國音樂人演出,他們更重視演出環境,對場地的軟性和硬性要求都比較高,一般都會選擇場地更大的Livehouse,以便效益最大化。

變化因素8. 門店的連鎖化發展

從過去1家店都難以維持,到如今連鎖化發展的跨越,是Livehouse市場今非昔比最直觀的寫照。MAO、摩登天空、樂空間、VOX等都在連鎖化發展,有全國連鎖模式,如MAO,也有區域連鎖模式,如成都小酒館,其中MAO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佈局10家門店。

門店連鎖化是市場運營專業化的升級表現,如MAO可以直接承接一支樂隊在杭州、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巡演,對於表演樂隊而言大大降低了與Livehouse的溝通成本。另外,MAO還可藉助一線城市門店,為昆明、西安、長沙等門店帶去更多的演出資源,通過大店帶小店、老店帶新店的方式發揮連鎖運營能力。

變化因素9. 風險資本嘗試介入

線下開連鎖門店是重資產運營模式,對於此前入不敷出的Livehouse是不敢想象的,然而一旦有資本進入,沒有什麼模式是不可以想象的。這兩年MAO糧草充足的殺向全國市場,線下連鎖門店不斷進入Livehouse氛圍較為積極的熱點城市,主要得益於2017年上半年獲得太合音樂集團和君聯資本聯合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而在更早的15年時復星集團控股的復娛文化宣佈1.3億元獲得摩登天空音樂10%的股權,雙方還共同成立30億元的音樂產業投資基金。不過摩登天空是廠牌公司,主要精力在於音樂市場的運營能力,並未全部資金砸向Livehouse建設上。但有資本的加持,這兩家公司在Livehouse市場的運營能力確有顯著之處。

變化因素10.孵化廠牌培養新人

資本進入除了可以開更多門店外,可以做更多的嘗試,如MAO除了大力拓展線下門店外,也在推自己的廠牌專注電子樂領域的M.E,與此同時也在做藝人孵化與培養,孵化對象包括高校樂隊、年輕樂隊以及部分網紅。另外,疆進酒·OMNI SPACE也在2018年中旬擁有了自己的廠牌VIBES 。

而對於做了多年廠牌音樂的摩登天空而言同樣非常重視挖掘新人,旗下ModernSkyNow專門設立了一個Young Blood舞臺,用於發現新人樂隊。其實Livehouse天生具有挖掘新人的屬性,例如盤尼西林就是被School老闆挖掘出來的樂隊。專業化的廠牌更有利於新人的成長。

小結:Livehouse已質變

俞佳斌總結到,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如今Livehouse已產生質變,不用再靠情懷堅持維持發展,而是可以通過正常的市場手段運營,但Livehouse離全面爆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行業大環境持續向好沒錯,但Livehouse本身存在諸多短板頑疾,還需要時間慢慢解決,這個市場也需要更多對熱愛音樂的第三方參與其中,共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