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德國政府就搞了一場大規模比較試驗:他們比較了50個以遊戲為中心的幼兒園,和50個以教授知識為中心的幼兒園,來看看哪種模式效果好。

結果是驚人滴!試驗顯示,娃子提前學習打下的優勢最多隻能保持到4年級!

從4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出現直線下滑,特別是在閱讀和數學方面有明顯的劣勢,並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齡的孩子。

德國政府一看這個實驗結果嚇壞了,緊急叫停了學前教育的計劃,要求所有的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不得提前教授知識(說白了就是:給勞資減負!)。

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實驗。一個美國研究員跟蹤了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地區68個高度貧困的孩子。

這些娃子被分配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幼兒園:

A. 傳統型:反對任何提前授課,以遊戲為中心(類似國內公立園);

B.混合型: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實驗中挑選的是高瞻課程High Scope,與國內很多私立或者國際幼兒園很接近),但是成人介入較多,孩子會在課堂中使用作業紙;

C.學科教授型:老師直接教學,有很多的作業,並且有考試(類似國內比較雞血的私立幼兒園/幼兒培訓機構,招生格外強調自己的小學名校錄取率)。

研究發現,在4年級以前,C組的孩子確實有領跑的優勢,但過了4年級,這種優勢就逐漸消失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5歲到23歲這個年輕段時,這三組小孩在學習能力上已經沒啥差別了。但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C組的表現卻沒有A、B好。

他們有更加明顯的叛逆行為,並且更容易受挫和受到情感的傷害。

而可怕的是,C組的娃子如果結婚了,在婚姻中更難尋找幸福;

更更可怕的是,C組孩子的犯罪率比其他兩組高3倍!

可見,提前教育的優勢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級左右,但造成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

看到這篇報道,還是挺震驚的,但是,這是在外國做的實驗。注意,是實驗。

在中國,我們不是做實驗,我們是實打實地帶著娃提前教育,而且不是隻在幼兒園提前教育,我們是全程都在提前教育,所以,這個國外的實驗結果對我們來說是無效的!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提前教育,可以抓住孩子的各種敏感期,讓孩子更快速的成長,適當的提前教育,讓孩子在同齡人中保持競爭優勢,擁有足夠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也因為互聯網信息時代,各種提前教育的方法特別多,大家百花齊放,各有有的優勢,促成社會的整體進步是非常有益的,也是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

不過,這個實驗也給大家一個警示作用:提前教育不當會對孩子傷害終身!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國外的實驗對中國的家長不適用。

第一, 德國的實驗說的不太清楚,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幼兒園做了實驗,但是小學沒有持續進行提前教育動作。

這種情況,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

沒有哪個家庭,在幼兒園開始有意識的提前教育之後,到了小學階段反而停下來,坐等其他同學趕上而不做任何動作。

而且孩子表現地足夠優秀的時候,家長提前教育是會加速度的。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說提前教育的優勢只到四年級就結束了。

第二, 美國的實驗,有一個關鍵詞,68個高度貧困的孩子,這高度貧困意味著沒有錢給孩子進行提前教育訓練,也不太可能有高度貧困的家庭重視孩子的問題,花時間花精力在孩子身上進行提前教育訓練。

這個問題在中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除非是機構去做實驗。否則,一個家庭在幼兒園期間開始各種提前教育訓練,說明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允許的,那麼小學階段的這些提前教育訓練課程是不會停下來的,特別是學科訓練課程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家庭重視並加大投入的情況下,孩子是不可能說優勢只保持到四年級。經濟條件允許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是可持續的狀態。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讀書都是跟著學校按部就班的來。

有些負責任的老師會主動在放學後留校給學生補課,完全是憑著當老師的熱忱和良心免費地額外輔導學生學習。

那個年代,高考的錄取率從1977年的5%到1990年的22%到1998年的34%,這些能考上大學的都是真正的精英,都是真正有實力靠自己的學習能力取得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很少有人培優,那個年代偶爾聽說有請家教的都是家裡經濟條件特別好的。

那個年代國家還包分配,大學畢業生都直接給分配一個國營企業當幹部,因為國家確實極度缺乏人才,所以,大學畢業生是非常受各單位重視的,而考上大學的基本上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單位,接下來這幾十年的發展都還不錯,陸續都走上了單位的各個領導崗位。

那個年代沒考上大學的都羨慕考上大學的,因為沒考上大學,沒有大學文憑,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錯了,日子就是平平淡淡地過。

如今,這批人當父母了。他們都明白讀個好大學就意味著好工作,有著好前程,當然會有意識地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學,考上好大學,陸陸續續開始有家長有意識地走上提前教育之路。

提前教育早的孩子,出路都還不錯,也摸索出一條又一條提前教育路線圖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開始提前教育了,漸漸地,這個提前教育開始有點變形走樣了。

家長下功夫研究路線圖的,不管選哪條路徑,基本上不會走樣,而且效果極佳,孩子的表現也非常亮眼,有一路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學的,也有各種競賽,各種特長生,藝考生走出特色路徑來的,加上出國熱持續升溫,連以前當傳奇聽的哈佛,麻省理工,劍橋,牛津每年都有提前教育成功的中國孩子考上了。

但是萬事皆有意外。提前教育不當確實會造成很多家長的困擾和對孩子的影響。

提前教育成功的故事越來越多了,有些機構別有用心地渲染成功,製造焦慮,很多家長稀裡糊塗地跟風,沒有下功夫研究自己的娃的能力和特點,只是聽著機構的忽悠,今天吹東風就跟著東風跑,明天吹西風又跟著西風跑,沒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路徑,沒有踏準自己的節奏而失去了方向。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久而久之,孩子非常辛苦卻收效甚微,家長也很疲憊又茫然。

這是提前教育的錯嗎?不!這是家長的錯。是家長盲目跟風造成的。

那麼這些家長怎麼做才能不盲目提前教育而傷害到孩子呢?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客觀地安排提前教育的路線圖。

天上的星沒有2顆是完全一樣的,孩子也是一樣,每個孩子的性格,智力,學習興趣和能力,愛好都是不一樣的,當父母的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擅長什麼,喜歡什麼,有針對性的提前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快速發展。

不要生搬硬套一些不適合孩子的方法,傷害了孩子還沒有效果。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家長有責任挖掘出孩子的潛力併發揚光大!

第二,控制好家長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每個人都希望更成功,但是大部分家長對自己的現狀是不滿意的,覺得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殷切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和幻想,對孩子提出不現實不客觀的要求,這樣的壓力是孩子無法承受的,也是不應該承受的精神壓力。

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是獨立個體,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願望而存在的。要讓孩子有主見,要讓孩子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這才能更好地在社會里生存,才能在離開父母的懷抱後還能更好地生活。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第三, 學習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內容。

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說的最多的是,你的任務是學習,其他的不要你做。但是,在孩子最閃亮的18年裡,真的只有學習這一個任務?學會生活,學會感受這個世界,學會了解社會和人生難道不是孩子必須要學習的嗎?

在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那18年裡缺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一旦要面對社會,表現出來的就像一個巨嬰,這真的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嗎?

第四, 孩子除了學習,身體一定要棒棒噠,精神狀態也一定要健康的。

體育鍛煉真的需要從小重視。不說工作以後,就說前18年日常的學習壓力,特別高三的壓力是巨大的,沒有一個好身體,如何扛得住啊?

前18年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以至於很多年輕人上大學後開始放縱自己,熬夜打遊戲,或者通宵娛樂,生活不規律,走入社會後工作重擔再多一重壓力,很容易各種癌症或者過勞死。壓力大而不會排解的,造成抑鬱失眠的也是越來越年輕化了。家長看著難道不心痛嗎?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第五, 家長切忌跟風提前教育。特別是機構的各種忽悠說辭都不要輕易相信。

家長都是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心疼。機構除了看中家長口袋裡的錢和他們自己的數據,其他因素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你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你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你孩子的心理建設,也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家長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這是一場馬拉松,這是一場超過18年的拉鋸戰。

為了孩子的健康而快速的發展,家長必須多學習多放一點心思在孩子身上,不僅僅是出錢交學費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這個錢花了是對自己的孩子好還是不好。最終受益人是誰?是為了孩子一時的好,還是為了孩子一生的好?

家長考慮地越多,孩子的未來會更美好。

畢竟,最瞭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心疼孩子的還是父母。

德國說提前教育會傷害孩子終身,sorry,你不瞭解中國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