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工资促消费,权力切莫太任性

4月8日,一张“怀化市要求从教师工资中扣取促进消费款”的微信截图在网上流传,迅速引发网民热议。截图内容显示,湖南怀化要求从公职人员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钱作为消费券额,并规定消费券需要在5月5日前消费完毕。

扣工资促消费,权力切莫太任性

▲网传“怀化市下发通知要求从工资中扣取消费款”截图。图据网络

该消息引起了广泛争议,不知是否受到舆论压力,官方随后将文件内容改为“厅级干部直接扣,处级和科级干部自愿扣,不做强制要求”。虽然 “强制”变成了“自愿”,表面上看好像是当地政府及时听取了网民心声,实则却是“换汤不换药”。网民纷纷表示,基于我国复杂的人际关系考量,到头来,普通公职人员往往还是会“被自愿”。退一步讲,即便真的做到了相关领导强制扣款,其他人员自愿,这波操作就真的没有问题了吗?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都面临困局,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发放现金或消费券等方式来促进消费,我国许多地方也不例外。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6日,全国至少有40多个地区推出了数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政策,以激发居民消费热情,从而一定程度上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这些城市中发放的消费券不需要居民自掏腰包,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对百姓的原有收入来说,是增量,因此深受百姓称赞。

可到了湖南怀化却演变成了“东施效颦”,以扣工资促消费,还以限期的方式,逼着教师消费。当地的公权力太过任性。

在城市经济被迫按下“暂停键”时,当地政府鼓励、倡导民众促经济适当多消费,无可厚非,但动用行政手段,下发红头文件,强制要求教师等公职人员把部分工资变成消费款却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是对法治的践踏。公职人员也有家庭,一人收入的变动对整个家庭造成的影响并不小。再者,因我国各地经济条件不同,所以国家从未一刀切地要求全国各地必须给民众发放消费券。

如何加快城市复苏,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板,各地政府应根据自身财政情况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跟风或攀比。也许当地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发挥公职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疫后经济复苏做贡献,但做法上也的确欠考虑。

恢复经济,不能病急乱投医。无论如何,强制扣除公职人员工资来促消费,绝非恢复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