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在眾多的江南古鎮中,並不是所有古鎮都有好運氣的,有些古鎮因為豐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內涵,得到了遊客的喜愛。而有些古鎮因為名氣並不大,因此被忽略了,在上海西部的青浦區,就有這樣一座原汁原味的古鎮,明明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卻無人問津,它就是練塘,千百年來它一直低調地隱於青浦,而且它是“共和國掌櫃”陳雲的故鄉。朋友們,你去過這個地方嗎?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相傳練塘因三國時期東吳水師的訓練營而得名,又傳是因高州刺史章仔鈞攜章練夫人居住於此,章練夫人舍宅為寺而得名,這裡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的故鄉。練塘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練塘古鎮位於青浦區,地處上海西南,東鄰上海市松江區,西南緊挨浙江嘉善。近千年的時間,它一直隱藏於上海的青浦,練塘的未經修飾之美,給人一種淡然的感覺。練塘古鎮雖然不大,古橋卻有十幾座,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八座。這些橋樑讓這個古鎮更加充滿著江南水鄉的味道,溫暖了時光,也驚豔了歲月!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這裡和相鄰的朱家角、楓涇比起來,沒有成群的遊客,也沒有遍地開花的商鋪,環境更清靜,卻自有一套慵懶恬靜的節奏。街道兩旁的民居重脊高簷,過街樓,河埠頭,長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鎮呈現古樸,恬和、幽靜的風貌。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下塘街61號的“茶於·1946”。據說,現在茶空間所在地,就是1946年下塘街開茶館的地方——四合院宅,粉牆黛瓦。只不過,過去的茶館是專門供南來北往客人歇息吃茶的地方,現在的茶空間恐怕是供遊人參觀學習以及開展傳統文化傳播之地。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練塘老街不長,就三里,一條俗稱“三里塘”的市河貫穿古鎮東西。“上塘”、“下塘”;“東風”、“前進”此四街道延市河分佈。在不長的市河上,至今還有義學橋、棧房橋、流芳橋、萬善橋、朝真橋、中虹橋、順德橋、餘慶橋等10餘座橋掩映在垂柳之間,各橋各式,小木船不時輕輕劃過,像一幅濃濃的江南水鄉畫。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到了這裡完全是一副古韻的慢生活,老街上白牆黑瓦的建築都是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過街樓、河埠頭、長廊小弄老宅院,綠樹成蔭,古蹟斑斑。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下塘街44弄19號~33號街廊,青浦區文物保護點。這街廊是清代練塘鎮的漕運碼頭的街廊,可佐證練塘鎮當年漕運的繁忙景象。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行走在練塘古鎮非常具有歷史感的廊街,你能感受得它厚重的歷史。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南區救火會舊址。東區、西區、南區三處救火會的遺址都還保留至今,並和附近的建築構成重要的空間節點,見證水鄉古鎮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歷史。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李華港橋,俗名:永興橋。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建。單孔石拱橋。橋中方石有花紋,還算是比較漂亮。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當然,古鎮最具特色的還屬這裡盛產的茭白,因練塘水質優良、土壤肥沃,這裡出產的茭白色澤潔白、營養豐富,入口清甜可口、香糯鮮嫩,被譽為“水中人參”。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棧房橋,這座橋又被叫作東木橋,原為石墩木面單孔梁式橋,後人利用石臺、石級,改建為水泥平橋。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陳雲青浦農村調查舊居,位於下塘街25號,坐南朝北,是一座兩進式、三開間、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現底層中間為客堂,東西廂房佈置了《陳雲與青浦農村調查》專題展。陳雲同志在全面主持全國財政經濟工作期間,為使中央的政策符合國情、順應民意,於1955年1月至1961年7月先後四次回家鄉調查。他在傾聽民聲、瞭解民意、掌握實情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實情的意見,為國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沿河民居,建築主要體現清末民初的傳統江南水鄉民居特點,頗有民國遺韻。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顏安小學前身是顏安書院,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三十一年改稱顏安初級小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顏安國民高等小學校,解放後更名練塘鎮小學。練塘一批名人志士,如吳開先、吳志喜、高爾松、高爾柏、袁文彬,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都在顏安國民高等小學接受教育,陳雲同志於1919年秋在該校畢業後去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1986年9月,陳雲同志為母校題寫了校名。顏安小校,仍然保留了早年陳雲讀書時的書院格局。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義學橋,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道光17年重修,俗名:惠世庵橋。這座橋上有4只獅子,奇特的是兩邊臺階各不一樣,北面22級,南面18級。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義學橋北堍下是“青浦縣公安第二分局”和“東區救火會”舊址。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東區救火會位於下塘街居委會東風街11~12號,民國建築。根據史料:練塘東區救火會,原是惠世庵的舊址。民國期間,改為練塘東區救火會。解放後,為青浦縣公安局第二分局,建築外立面上豐富的雕飾及文字仍完好,2017年2月“東區救火會”被列為“青浦區文物保護點”。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走過東風街的時候,會不時發現頭頂晾曬著衣服,因為沒有陽臺,很多家庭沒有地方晾衣服,所以會把竹竿伸出窗外晾衣服,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老街在如今的練塘鎮中,鬧中藏靜。沒有常見的美食小吃、土特產紀念品,幾乎不見商店。除了街口臨近公路的地方,有幾家小飯館,石板路上再無油煙四溢、油炸臭豆腐飄散。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漫步老街,看石板街上聚在一起交談甚歡的老人們,這裡的居民仍舊保持著一種悠然自得的原生態。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古鎮上鮮見遊客,沿河的兩岸不見商鋪,也沒見掛紅燈籠,不像其他古鎮那樣商業化氾濫,想買瓶水喝也須留意尋覓一會。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在東風街上,發現一家棉絮加工店,現今,手工彈棉逐漸為機械所代替,“ 彈棉花”手藝,漸行漸遠,但留下的印記卻是溫暖的、詩意的、久遠的。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流芳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建造為石橋。1973年修建朱楓公路改為水泥板梁橋,2000年4月兩側增建石拱雙橋,這座橋的背後是老朱楓公路。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茭白葉編織體驗館邊上的一棵紫藤花開了,如瀑布般掛滿樹枝,驚豔了所有人。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遊人走過都會摘下口罩,聞一聞這久違的芳香,然後,用手機拍一張美圖保存。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萬善橋,這座橋是單孔橋,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混塘浜橋。是一座清代修建的橋樑。這座橋原來是環洞橋,後改為水泥踏步拱橋,再後來又改了回去,變成了今天的石拱橋。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陳雲故居在下塘街95號,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老式江南民居。故居臨街部分為店面,先後用作裁縫鋪和小酒店。店面後是兩層小樓,樓上為陳雲舅父母所居,樓下為陳雲居住過的房間,現今故居里的陳設基本保持了當年的原貌。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陳雲兩歲喪父,四歲喪母,被舅父母收養,並隨舅父廖文光的姓改名廖陳雲,現在的陳雲故居是其舅父母家。現今故里的陳設基本保持了當年的原貌。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朝真橋,俗稱聖堂橋,始建年代不詳,在隱真道院前,橋因院而獲名。初系木橋,歲久傾圮。明嘉靖壬子年( 1552 )由道人胡善勒募款,鳩工伐石修建石橋。越一百四十餘年又圮,里人葉秦壓發願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守竣。為單孔石拱橋,青石和花崗石材質。拱橋內部有一雕刻精細的園花紋圖案。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橋北隱真道院前有照壁一座(即今“江南水鄉練塘”照壁),東側橋身上生長著石榴樹。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承藝堂位於前進街48號,原為宋代隱真道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重修。傳說中,隱真道院是鎮上最佳風水地,乃是一處龍穴。北橋堍下兩口井是龍眼(現已填沒),道院前埭、中埭是龍額,後埭玉皇殿是龍首後部。道院前朝真橋是龍鼻,朝真橋南橋堍兩側的小弄是龍鬚。明朝時劉伯溫為阻斷天子之氣,在朝真橋北橋堍上建照壁一座。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橋中見橋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站在橋上西望,橋下是市河,遠處是中虹橋。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中虹橋,這座橋也是石拱橋,單孔,還有個不怎麼好聽的名字叫中木橋。不要看這座橋也是石拱橋,以前它可是木質結構的橋樑,直到2000年才重建為石拱橋。所以論歷史這座橋不算古橋了。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高氏住宅,根據資料:高氏住宅,原來是高爾松和高爾柏的父親創辦的“西王同興鹹貨店”。2017年2月被列為“青浦區文物保護點”。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前進街的阜康醬園,建於1919年,是清代和民國的老字號醬坊,保留著民國初期特有的石庫門建築。阜康醬園外牆立面保存完好,為青磚砌築,上有“醬園”兩字,簷口處及門上方有磚雕線腳和匾額題字“阜康醬園”兩側石板護壁線腳。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天進內牆及風火牆基本保存完好。阜康醬園是典型的前點後工場佈局,石庫門內為門市部,後面設工場間,有釀酒、造醬、飴糖、醬菜加工等工場。其中釀酒用“三白”(白水、白米、白麵),味甜色清,受到青睞。該店建成後由於經營得當,後又在鎮上開設東號和西號兩處分店。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西區救火會舊址,民國時期的救火會。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順德橋,元至正間(1341—1368年)建,清順治間(1644-1661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次重修。花崗岩質三跨平梁,中跨為航道。橋欄、橋面均為花崗岩長條石,橋柱為青石,長條形,南北各3塊,並列而成石壁式,結構簡潔,具有元代橋樑特色。北堍橋墩的3塊青石已向東傾斜,橋頂向東微傾。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今日古鎮留存最老的橋——順德橋始建於元代。


練塘,一座不加渲染的原生態古鎮,低調的讓人心疼

很難想象,經過了歷史的磨礪,這座小鎮還能保存得這麼完好。周遭的朱家角、楓涇、七寶等古鎮總是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從喧鬧中走出來,又走進了另一種喧鬧之中!但這裡卻能保留一份淳樸純真,沒有朱家角、七寶古鎮那樣濃濃地商業氣息,人太多了反而不好。不喜歡熱鬧的可以趁休息日去散散心,畢竟這麼一個遠離喧囂的地方真的不多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