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杭新城“三步走” 奋力夺取“开门红” 杨汛桥工业经济“逆流而上”


“自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产值达41.03亿元,发展势头稳健。”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杨汛桥街道的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相关负责人一边翻着项目进展书,一边信心满满地介绍,在杭州、绍兴承接的多个工地均如火如荼建设中。与“宝业”同一批复工复产的“永和建材”,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厂区内车辆穿梭,整齐堆放的管片将被运往杭州、绍兴等地,不仅正常生产,还额外招聘了几十名员工加班加点赶工期。

  而在浙江世纪联华智慧物流基地,则为全省230余家世纪联华门店提供物流服务。“一季度出货量达700万件。”园区物流经理孙飞说,基地最高吞吐量达60万箱、最高储存量达150万箱,全面保障经济复苏的“大后方”。

  这只是杨汛桥街道发展动能强劲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街道第一季度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55万元,同比增长26%;财政总收入29323万元,同比增长25.6%;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2.62亿,同比增长27.97%。

  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街道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企业转型升级寻自救,以及不断深化“三服务”,为经济稳增保驾护航。

  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杨汛桥街道不少外贸企业当起了灵活转向的“步鱼”,各显神通展开自救,转危为机。在浙江新月朗服饰公司,总经理胡祖林的电话响个不停,“出口的订单都延期了,好在及时转型出口口罩,外贸内销并驾齐驱,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大幅上升。”原来,这家出口欧美国家的外贸纺企紧急“转舵”,引进口罩生产线,日产口罩30万只。据介绍,一季度外贸额预计达5000万元。

  此外,杨汛桥街道借“腾笼换鸟”的契机,扎实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去年年底以来,已盘活低效土地近百亩,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吸金器”。其中,“曼远纺织”新建年产300万米绣花布项目、“宏剑针纺”新建年产500万米经编布项目火热建设,“华恒工程”年产6000吨新型差别化化学纤维稳步推进……

  为复工复产“加把火”,杨汛桥街道深化“三服务”,在区下派驻企服务员的基础上,街道又增加“一对一”驻企服务员30人。一企一策、精准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畅通人流物流商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企业申报职工返岗、防疫物资、稳岗补贴等各类补助750余万元,及时发放各类补助300余万元。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步鱼计划’,将杨汛桥摆入沪杭都市圈产业链中去谋划产业共振,把服务更加高效地落到企业、群众、基层急需处,努力把杨汛桥打造成为新时代镇域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排头兵。”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