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永远在心中——50年前云南建水抗震救灾亲历记

今年除夕夜,为抗击疫情,空军军医大学143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看到他们整装列队,勇敢踏上征程的场面,心里非常激动。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五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刚刚从抗震救灾一线完成任务回到驻地的我们新兵连,和战友们坐在操场上,欣赏着部队文工团的慰问演出,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支“洗衣歌”,“军民本是一家亲,我为亲人洗衣裳”。

是啊,军民本是一家亲,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只要人民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我们毫不犹豫,就立刻冲到那里。

随着悠扬的歌声,抗震救灾的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浮现。

那是1970年1月5日凌晨,入伍半个多月的我们,睡梦中好像在行军的列车上,全身来回摇动着,突然紧急集合哨响了,大家赶忙爬起,这时只听见连长大声喊道:“不要穿衣服,赶快向外跑。”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到院子。

只听见由远至近传来轰隆隆的响声,紧接着大地便像筛子一样来回振动,力量特别大,门口碗口粗的大树像小树枝一样刷刷地摆动着。

我们以为打起仗来了,要么就是敌人扔原子弹了。连长告诉大家这是地震。他说他在河北当兵时,经历过的邢台大地震就是这样子。连长命令大家赶紧将被褥搬出来,在操场上露天扎营。

没过一个小时,只见团部的老兵们已经集合上车,向远方开去。

人民永远在心中——50年前云南建水抗震救灾亲历记

这一晚上谁也没有睡着,因为余震不断,先是远处闪光,接着便是隆隆的响声,紧接着大地就开始摆动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新兵们集聚在一起谈论着给灾区捐钱的事,接着你二元,他三元,各班都自觉地凑了起来。后来,连里请示上级后,不让大家捐钱,说是国家已经组织力量抗震救灾,要求我们新兵连随时做好前往灾区的准备。

第三天晚上,我们接到了前往灾区救灾的命令,黎明时到了离我们驻地有五十多公里的建水县曲江公社。

一走进灾区我们一个个都傻眼了。房倒屋塌,村庄被削为平地。有的木屋被劈成两半,一半倒下一半竖在那里摇摇欲坠;有的房屋只剩下残垣断壁,屋前老太太坐在地上哭着喊着,叫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在一片空地上,一排排全是遇难的同胞。

人民永远在心中——50年前云南建水抗震救灾亲历记

我们新兵连到了灾区,抢救人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大概也是部队首长们考虑新兵年龄小,胆子小,没有经验,有意让我们这个时候到灾区。

我们连到了一个叫新庄的村子,遇难者都已经被老兵们掩埋了,只有一家人的一个女孩子没有找到,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们连。

大家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虽说临行前连队进行了抗震救灾教育,但心里还是有点害怕。

大概寻找了一个多钟头,找到了这个小女孩的尸体。我们新兵连一位四川籍的老班长,把这个女孩子轻轻地从瓦砾中拽了出来。

接下来,我们全力寻找压在房屋下的牲畜、家禽,把它们挖出来然后拉到偏僻的地方埋掉,以防灾后瘟疫的发生。

这些工作做完后,上级要求我们为灾民搭建临时住房。那时条件艰苦,不像现在有救灾帐篷,而是用废墟中挖出的木料搭建住房。

部队住的则是用草帘临时搭建起矮小的窝棚,晴天遮阳倒还凑合,一到下雨天,则是外边大下,里边小下,被子、衣服全淋湿了。

为老乡搭建好防震棚,但老乡却不下山,特别是快临插秧时节,老乡们不下山会耽误农时,来年生活将成大问题。

于是,上级要求部队不光要抗震救灾,还要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我们新兵连也成立了宣传组,专门做群众工作,我也是宣传组的一员。

人民永远在心中——50年前云南建水抗震救灾亲历记

宣传组担负着双重任务,白天参加抗震救灾,晚上到山上向群众做宣传,为群众讲解地震知识,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地方政府关于生产自救的方针政策,直到半夜才回到驻地。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十多天,群众终于陆续下了山,和部队一起进行生产自救。

临时住房搭建好后,又开始帮助村民建造相对固定的住房。这些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又接到命令,来到了一个叫太平庄的村子继续开展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是非常艰苦的,但是,部队上下一条心、一股劲,战斗力非常强。当时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很有力,政治气氛非常浓,主要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武装战士们,使大家自觉树立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克服了种种困难。下面是1970年1月下旬,我在烛光下写的一篇日记。

1970年元月25日,太平庄

在抢灾救灾的战斗中,当肩膀发肿的时候,当膝盖发酸的时候,当浑身疲倦的时候,当一有闲时想躺下休息的时候,战友们还是毅然起来,一刻不停地去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什么力量使我们浑身是劲,精神焕发呢?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思想的忠实执行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毛主席的教导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们,也促进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因为我们是贫下中农的子弟,我们的父母亲在旧社会吃尽了人间苦,我们和灾区贫下中农是一个苦藤上的瓜,虽然我们过去不相识,但是我们心心相映,息息相通。贫下中农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

当我们因疲倦刚刚躺下时,我们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贫下中农憔悴的面容,悲惨的家园,将心比心,难道能休息吗?不能。为解除人民痛苦,再苦也是甜。为灾区贫下中农一刻不闲,下去苦干,干到底,是革命战士的最大幸福。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我们终于在春节前为灾区人民创造了一个基本的生活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我们新兵连记了三等功,我荣获了连部的嘉奖。

人民永远在心中——50年前云南建水抗震救灾亲历记

大年三十,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当天返回驻地。离别时灾区人民依依不舍。新庄通往县城的大道上,锣鼓喧天,红旗飘扬。在欢送队伍里,多少人热泪盈眶,大伯、大娘拉住亲人的手,激动地说:“大军同志,谢谢你们。”

晚上回到部队驻地,留守的老兵敲锣打鼓把我们迎进早已搭好的防震棚内,未等解甲洗漱,热腾腾的大米饭便抬到了院子中央。吃了饭,我们又背上背包,集合来到了大操场看部队文艺宣传队给我们演节目。

这既是部队为我们举行的庆功晚会,又是春节联欢晚会。当部队领导讲话结束后,我们真有一种从战场下来的感觉,群情激昂,非常兴奋。

这是我离开家乡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从灾区回到部队驻地的第一个晚上,大家久久不能入睡。

如今,我们退伍了,人也老了,但是看到国家有难,人民有难,不由得热血沸腾,狠不得亲上前线,奋战一番。

细一想,此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宅在家,不添乱,就是自己最大的贡献。把抗击疫情的真情实感告诉大家,也算尽点绵薄之力。

(图一至图三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