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



01擺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

最近讀書郎推出的《你的愛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短短6分鐘的視頻裡,多少人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更扎心的是,孩子的未來全由你的一舉一動決定的。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面對孩子一次次出錯,明知道生氣沒用,還是禁不住火冒三丈。

孩子明明需要鼓勵,卻不斷指責批評。

孩子明明需要關心,卻不自覺地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母便是那個作畫的人,父母的一筆一畫都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親愛的父母們,當你帶著孩子來到這世界上,為了他願意付出所有的愛。但是,你的言行會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呢?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你該如何做好一個擺渡人?

短片中父母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擺渡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愛孩子,從接納孩子的不同開始,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避免苛責。

愛孩子,不只看重孩子的分數,保護他的好奇心,用陪伴代替督促!


02我一直都在,只要你需要我

曾看過這樣一段視頻,小女孩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可她生活得很快樂。她常常與父親一起越野跑步,他們跑過田野,跑過山地。

她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長大後與父親一起參加馬拉松。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可是,命運偏不能讓她如願,她的眼睛因病失明瞭,而就在這時,一直陪著她的父親也失蹤了。

她不停地問:爸爸,你在哪兒?你在哪兒?可是,無人應答。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父親“拋棄”了她?!

她摸索著在原本熟悉的路上跑著,毫無目的地跑著,汗水淚水流了一路。一直到了懸崖邊上,一隻有力的大手抓住了她。

那是她失蹤好久的爸爸!

“你不愛我了嗎?”

“我還是那個美麗的女孩嗎?”

“你不再以我為驕傲了嗎?”

“你怎麼可以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離開?”

……

望著女兒無光的眼睛,父親早已淚流滿面,“我一直都在,只要你需要我。”

原來,父親為了讓孩子適應無光的世界,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孩子,假裝“失蹤”來強迫孩子養成獨立生存的能力。

“我離開你,好讓你知道你比自己相像中還要堅強,好讓你知道自己有多美麗,無論外在還是內在,好讓你學會挑戰自己,好讓你發現自己有多強大……”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有一種愛,從不曾離開,儘管伴隨著疼痛;

有一種愛,從不曾放棄,只要你需要,我會一直都在。

有一種愛,是一直堅信,無論生活多難,你都行,一定行!

有一種愛,是一份力量,無論遭遇如何,我一直都在你身邊。

劉媛媛說: 這個世界有時不講道理,但我們可以選擇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用力,並沒那麼容易,幸好,有父母在,給孩子需要的一切,而不是她想要的一切。


03抓得越緊,反而消失的越快

上海有一名叫沈巍的流浪漢,被稱作“知識淵博的流浪漢”“流落在民間的大師……”

視頻中,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但是說起《左傳》、《尚書》時侃侃而談,各地掌故、企業治理頭頭是道……

原來,她喜歡讀歷史類書籍,可是父親覺得她不誤正業,嚴厲禁止他讀這些書。

他只好偷偷撿垃圾賣了買書,晚上等全家都睡了,他躲在被子裡偷偷地看。即便這樣,他仍然讀了好些古典書籍。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大學時,他想選中文專業,但拗不過父親,只好上了審計專業。

後來工作了,他仍然喜歡撿垃圾,別人都認為他有問題,家裡人也不理解他,小吵天天有,大鬧三六九。

別人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是十件事中難挑一件順心的事。這樣的天日子何止是一地雞毛呢。

家人,父母,給他最多的就是否定和拒絕。

也許,他們對他寄予了厚望,想強制他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但那不是他想要的。

他無力反抗,委屈地痛哭著說:“以前語文老師說我有壓抑感,是的,我在父親面前無所適從啊。”

父親,應該給孩子力量,但他感受到的只有壓力。

家,應該讓孩子覺得溫暖,但他感受到的只有壓抑。

他的未來,也許在中學時就註定了。生而為人,卻無法坦坦蕩蕩,只能偷偷做自己喜歡的事。直到有一天,精神徹底崩潰,淪落到四處流浪時,才可以肆無忌憚地談古論今。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第一次睜開眼時,看到的必定是父母歡喜的笑臉。也許,從那時開始,他就已經認定,那笑臉能給他安全,給他快樂,給他幸福。

可事實呢?多少父母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想盡辦法給孩子最好的。他們堅信,自己給孩子做的事,都是為他好。

同時,又屢屢用指責來表示愛,用控制來給他安全。

其實,愛如沙子,抓得越緊,消失的越快。


04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

親子教育短片《如何帶好孩子》中說: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擁有健康快樂而成功的人生,但孩子來的時候並沒有附出說明書,所以,大部分人都得自己摸索,只能靠著一片善意,希望孩子順利長大。

但在錯誤中摸索,並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一再的衝突,往往會帶來孩子的報復和反抗,如何確保子女長大之後,能對自己有信心,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呢?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該如何訓練孩子,同時保留他的骨氣?

孩子不是狗,你不能象訓練狗一樣訓練孩子,他們不是可以被控制的東西,你去訓練、控制或佔有孩子,就會永遠失去他們的愛。

孩子不是人類之外的特別物種,小孩子只是還沒發育完全的男人或女人罷了。

要是你人隨便使你,一直反駁你,處處限制你的自由,你會喜歡嗎?

小孩子的感覺也是一樣,只是他還無法反抗,於是他會報復,蓄意破壞自己的東西。

唯有讓孩子發揮他的自決力,才能保有他的那份愛與甜美。

強迫孩子,總是無效的。至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6分鐘扎心短片: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擺渡人?

當然,孩子也需要一定的控制,需要按父母的指示行動。只要很好地溝通,孩子是願意接受的。同時鼓勵孩子幫忙做事,享受存在感,讓他自信自己是個能幹的人。

養育孩子,可能會成為父母一生中最可貴的經驗。

接納孩子的美德或是過錯,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放棄你的偏見或不切實際的期待,因為你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位清華學霸在談到自己的父母時曾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奶奶曾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父母。可當時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為了孩子能夠好好活著,我們需要用心做好孩子的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