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優先 西安為群眾幸福“加碼”

編者按: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9年10月,西安十項重點工作中提到,要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教育強市。近半年來,西安市將增進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多方下手,加大“真金白銀”投入力度,不斷回應民眾關切,補齊民生短板,打出了一套接地氣、聚民心的“組合拳”。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將圍繞“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教育強市”這一項重點工作進行系列報道,展現西安民生改善成果,記錄西安幸福城市建設之路。

國際在線陝西報道(吳宇婷):2019年起,西安市系統地規劃了“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實施方案,確保2021年6月前完成繞城高速以內80%以上老舊小區、42個城中村(棚戶區)、599條背街小巷的改造,58條“斷頭路”的打通,完成89條主城區道路253.8公里架空線纜落地等工作。

“三改一通一落地”作為西安市2020年重點工作,是迎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民生工程。在4月8日、4月9日兩天時間裡,國際在線陝西頻道走訪多個項目施工現場瞭解到,各相關單位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民生小事大情懷 老舊小區換新顏

老舊小區改造是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的現實需要,可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西安市雁塔區明德門北區居民樓外立面換上“新衣” 攝影 吳宇婷

4月8日,在西安市雁塔區明德門北區,國際在線陝西頻道看到,工人們在為居民區的舊樓作“新衣”,道路破除、管網開挖等工作有序進行。

作為西安市最早的安居工程,明德門片區從建設至今已有27年,管網老化、供暖不足、樓體外立面老舊,這裡的居民都盼望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75歲的魏金田老人提起小區以前的環境說,原來這裡路面不平、水道堵塞,家裡的窗子不隔音還滲水,玻璃常年模糊看不清外面。為了取暖家裡裝了壁掛鍋爐,老人不太會調,冬天取暖也是個問題。“現在窗子換成了雙層的,水路電路都換新了,暖氣也給我們裝上了,今年冬天可以享受集中供暖了。”魏金田笑著說道。比起施工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她更期待改造後的舒心環境,因此也非常理解,願意配合。

截至目前,該小區已累計完成18棟樓的防護網拆除及外牆保溫施工;沿街商業真石漆噴塗完成70%;小區西南側中央廣場改造完成60%;汙水管網改造完成40%;圍牆改造完成50%;已完成明德門北區38棟樓的窗戶加工,完成4棟樓的窗戶更換,整個改造工程預計9月底完工。

據雁塔區住建局局長王闖介紹,下一步還要給小區新建一個養老幼托綜合服務中心,重點解決小區老人無人照料,幼童無人看管的難題。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在紅會醫院家屬院,工人正在做樓體節能保溫層施工作業 攝影 吳宇婷

與此同時,位於西安市碑林區的紅會醫院家屬院,工人們正在忙著為樓體增設節能保溫層,其它各項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建於1984年的紅會醫院家屬院,因建設年代較早,居民樓未設計節能保溫,樓梯牆面部分脫落,採暖管道、供水管道、排水管道年頭已久,管道老化,防護網不規整,居民私自改建陽臺參差不齊,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且影響小區整體觀感,小區戶外適老、健身活動場所、設施也不足。

“我們希望系統地解決屋面漏水、道路破損、管道老化等民生問題,並通過增加節能保溫、完善綠化、景觀、增設健身等設施,讓居民生活得更舒心。”碑林區住建局局長張慶說道。此次還將進行樓梯間改造,清理牆面垃圾並翻新,更換欄杆扶手、照明設施和節能窗。小區的線纜落地工作和雨汙水管道鋪設也將同時進行,避免二次開挖。老式的磚牆也將塗上新顏料,做成文化牆,增添文化氣息。

該小區老年人不少,大家對加裝電梯呼聲很高。採訪時,張慶表示,他們非常重視群眾對電梯的需求,正在積極謀劃,加裝電梯工作也將與小區改造同步推進。“我們準備了幾套方案,現在正在逐一論證,確保電梯加裝既要使群眾方便,還要保證樓體安全。”張慶說。

目前該小區窗戶防護網拆除完成60%,外立面保溫完成50%,樓梯間改造完成70%,屋面原有隔熱層和垃圾清理任務也已過半,預計在6月底全面完成改造工作。

根據“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實施方案,西安將對2000年以前建成,環境條件差、配套設施不全或破損嚴重,具有合法產權、未列入危房及棚戶區拆遷範圍的老舊小區,按照小區實際和居民意願開展改造,於2021年6前完成繞城高速以內80%以上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主要是通過牆體節能保溫和老舊供熱管網改造、老舊燃氣管網改造、自來水改造和室外雨汙水管網改造,解決管道破損、堵塞嚴重、汙水外溢、雨汙不分等問題。

同時,老舊小區改造時還要合理增加停車場所,增設老人、兒童活動設施,增加監控設施,讓居民生活更加舒心安全。同時,還要打造配套完善、環境整潔、安全有序、管理規範、特色宜居的美麗家園,使改造後的小區不光要“好看”,關鍵要“好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苗寶明介紹,今年按照“任務不減、目標不變、標準不降”的總要求,西安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100個,190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西安正在實施367個小區的改造,共有902.9萬平方米,佔全年47.4%。

打通“斷頭路”贏民心 修路繞古樹更顯情懷

“斷頭路”是城市交通“腸梗阻”,它不僅給群眾交通出行帶來不便,而且極大地影響了城市形象。近半年來,隨著“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的推進,截至2019年底,西安已順利打通204所西側規劃路、高新路南延伸段、航天西路等25條斷頭路。目前剩餘的33條“斷頭路”中,已打通學府大道、向陽路西延伸等2條“斷頭路”,27條正在有序推進,4條正在徵地拆遷和施工準備。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航天北路施工現場 攝影 吳宇婷

4月8日,在航天北路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土方外運工作。據悉,航天北路項目西起雁塔南路東至神舟四路,全長1035.64米,紅線寬度50米。

為把“斷頭路”儘快變成“民心路”,該項目加快施工進度,採取了東西方向同時出土、管道敷設和土方外運交叉作業等措施,目前已經完成項目進度三分之一,下一步,航天基地將對地下雨汙水管道進行施工。預計10月底前,這條航天基地北部路網中的城市主幹路將被徹底打通。

據航天管委會住建局局長林楊介紹,打通後,航天北路將與東面的神舟四路、西側的雁塔南路、北側的南三環、南面的航天大道形成一個“微循環”,駕車較之前能夠節省15分鐘左右,將有力緩解雁塔南路的交通壓力。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西安市長安區學府大道中段的古樹被圍擋保護起來 攝影 吳宇婷

在已經建成通車的西安市長安區學府大道中段,鋪設的柏油路寬闊平整,道路標線標識清晰醒目,雙向六車道上車來車往,唯獨矗立在路中央的一棵皂莢樹卻略顯“突兀”,周邊用隔離設施圍擋保護。據悉,該樹已有260餘年歷史,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為“西安市古樹名木”。

學府大道全長6.3公里,西連高新區,中連常寧新區和大學城,東臨航天基地。但由於中段是“斷頭路”,導致整條大道無法發揮其優勢。施工初期,為了保護古樹,守護當地村民的鄉愁,長安區住建局重新調整施工方案,將古樹放在路中間保護起來,在它的周圍修建了圍欄、混凝土圍擋,設置了交通警示標誌,還進行了綠地鋪植。該舉措得到當地村民的認可,一位村民表示:“這棵樹承載了我們幾代人的記憶。如今雖然村子拆遷了,馬路修得更寬敞了,但是古樹也保留了下來,守住了我們的鄉愁。”

經過11個月的施工,學府大道中段於4月6日建成通車,對長安區市政道路互聯互通的路網格局形成具有重大促進意義,被圍擋保護的古樹也成為該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空中“蜘蛛網”落地 織就美麗天際線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在建設東路,工人們正在做架空線落地的後續清掃工作 攝影 吳宇婷

“現在這架空線馬上就落地了,我的心也能放下來了。”4月8日,家住西安市建設東路附近的張先生看著家門口的變化,心裡的擔憂也紓解了。他說,“之前每次路過的時候,看著頭頂亂七八糟的電纜線,總是提心吊膽,尤其是趕上風雨天,有些老化的線路耷拉下來,看著很揪心。現在政府通過改造,把它們落地,我們都非常高興,希望大街小巷的空中線纜都能落地,還城市美觀,讓大家心情更舒暢。”

據瞭解,建設東路(雁塔路—太乙路)架空線落地工作已於3月9日進場施工,由於該道路兩邊都有樹池,只相隔1.8米,無法進行挖掘機作業。據施工負責人王建峰介紹,面對此類問題,工人們只能通過傳統的鐵鍁等工具進行施工作業,為了減少周圍居民出行不便,大家每天加班加點趕工期。該路段通信管道工程共計1.181公里,目前完成主管群600米,管道建設原計劃5月9日完工,由於追趕工期,預計可提前至本月下旬完工,該路段架空線預計7月底完成纜線拆除工作。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含光路上車流量較大,為架空線落地工作增加難度 攝影 吳宇婷

對於車流量較大的路段,實施電纜線落地,面臨許多難題:比如周邊小區、單位眾多,地下的水電氣線路已經鋪滿,頭上的線纜究竟該落到哪裡?雁塔區範圍內的含光路線纜落地工作如今正存在上述問題。含光路是西安市城市主幹道,全長2.7公里,這條路的架空線落地也成了全市重點工程之一。

經過前期調查研究,相關部門決定將架空線落到道路中央的綠化帶內。“這樣,既能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出行影響,也能減少大面積開挖對機動車道通行的影響。”雁塔區住建局幹部左騰說。

目前,該路段正在加緊施工,計劃5月20日完成管道建設。目前各運營商已對該條路線纜落地啟動立項和摸纜等前期工作,計劃今年7月底全面完成架空線落地。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施工人員整理線纜 攝影 吳宇婷

按照“核心區域優先、架空線集中路段優先”的思路,西安市建立了“市級統籌、各區和開發區落實”的責任體制,加強統籌協調能力,充分發揮市區聯動、部門協同作用,一路一策,分類實施,全面推進架空線落地工作。

2021年5月底前,西安將完成主城區道路以及城中村、老舊小區通信架空線落地工作,優先完成主、次幹道,重要區域及含光路通信架空線落地工作;完成迎賓大道(一級道路)及“十四運”場館周邊電力架空線落地共89條路段、253.8公里,並對主、次幹道(二、三級道路),背街小巷(支路)及城中村、老舊小區電力架空線進行歸順整理;“十四運”前,完成32公里管廊建設和架空線落地。目前,西安市已累計完成通信架空線落地管溝建設117.36公里,落地53.1公里;完成電力架空線落地管溝建設94.53公里,落地68.7公里;子午大道、“三中心”配套管廊等6個項目主體已基本完工。

整治背街小巷讓“最後一公里”的路更好走

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關乎城市功能、關乎城市形象,也是改善人居環境、方便市民出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家住樂遊東路的張寶榮老人今年已經82歲了,看著小區門口變化,接受採訪時老人笑呵呵地說道:“我在這裡住了30多年,這環境改造的越來越好了,你看現在這馬路多寬闊,現在這路邊還在繼續改造,這周圍環境一提升,我們可太享福了。”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樂遊東路臨街建築整治施工 攝影 吳宇婷

毗鄰大雁塔北廣場的樂遊東路,建成年代久遠,基礎設施不全,周邊商戶居民停車難,綜合風貌差,與周邊區域特別是大雁塔景區反差強烈。為此,雁塔區確定了發掘大雁塔輻射區域的歷史文化,與大雁塔的歷史文化內涵相結合,通過運用現代表現方式,展現古今融合的街巷風貌。樂遊東路提升改造項目改造長度710米,於2019年12月開工建設,改造內容包括人行道、圍牆、道路兩側臨街建築和商鋪、街景綠化等整治工作。此外,還將進一步規劃停車點。截至目前整街8棟建築腳手架搭設已完成,共約15000平方米,預計2020年5月底完工交付。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信義巷改造時顯露原有的紅磚 攝影 吳宇婷

既要保留街道原有的市井氣息,又要為居民創造更舒適、更具現代化的生活環境,秉承這一理念,西安市碑林區城管局對信義巷進行了一番拆舊還舊、節約成本的改造。目前,信義巷共拆除違建13處,總面積約600平方米 ,同時對周邊圍牆進行了整體提升。”據碑林區城管局副局長張亮介紹,在改造過程中,他們選擇對部分牆面進行打磨,顯露原有的紅磚質感,為街道增加溫暖的顏色和歷史感,並“原汁原味”地應和街區的民國風和紅色文化的定位,該街巷改造將在5月底前完成。

公共空間缺失是背街小巷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增補街道休閒設施,碑林區計劃利用兩處違建拆除形成的空地在信義巷增設“口袋公園”,豐富周邊居民的活動空間。目前,該事項還正在與居民協調中。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皇城西路的牆面被綠植美化 攝影 吳宇婷

皇城西路南起西新街,東至西五路,全長650米,因為坐落在明代秦王府城牆的西側,所以叫作皇城西路。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開展以後,新城區將皇城東路和皇城西路作為示範道路,同時將周邊8條道路一併納入改造提升範圍,形成了整體化改造推進的模式。改造過程中,因為道路比較狹窄,沒有綠化的空間,所以新城區大膽創新綠化方式,對皇城西路實施多層次微型綠化,採用PVC-U型排水管切割組合成立體花槽,花槽內搭配種易成活、耐觀賞的植物,懸掛於沿街欄杆處和牆面上,打造出了一座“空中花園”。

此外,結合周邊建築功能、色彩、高度等特點,該街區還繪製了“老西安記憶”的特色牆體彩繪,畫中的“各年代特徵”老物件均由附近居民捐贈展示。如今,這條帶著濃濃懷舊氣息的街道,已成為新城區一景,深受到周邊居民和過往遊客的喜愛。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巷道的文化牆設置吸引周邊居民觀看 攝影 吳宇婷

據瞭解,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關於迎接第十四屆全運會的總體安排部署,西安市政府2019年11月21日研究印發了《西安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實施方案》,計劃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主城區599條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任務。主要內容包括違法建設治理、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管控、市政設施提升改造、街景綠化建設、城市傢俱提升改造、建築物外立面提升整治、牌匾標識提升改造、架空線纜落地和歸順整理、市容環境整治、豐富街巷文化內涵等10個方面。

截至目前,599條背街小巷已完成方案設計273條,開工建設185條。其中,24條由區級黨、政主要領導包抓的示範街巷均已制定任務清單,正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預計今年5月底前完成。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各單位要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街巷提升改造方案設計並開工建設,打通民心“最後一公里”。

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托起安居夢

4月9日,國際在線陝西頻道從西安市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事務中心獲悉,按照“三改一通一落地”整體安排,全運會召開前,西安市要完成主要區域和城市主要節點上42個重點城中村(棚戶區)項目的拆除提升工作,包括拆除37個項目,涉及2.77萬戶、9萬人;整治提升5個項目,涉及0.25萬戶、0.94萬人。全市42個重點城中村項目中的36個在今年全部啟動,年底前要完成其中14個項目拆除及5個項目提升工作。

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民之所盼,政之所為。如何讓城中村、棚戶區居民信得過、簽得了、搬得走、安得好,是對相關部門綜合素質、服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集中考驗。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正在建設中的自強東路北側火車站建強路 攝影 吳宇婷

自強東路北側火車站北廣場周邊棚戶區是西安“道北”最大的棚戶區,也是大明宮遺址區“三改一通一落地”的重點項目。

長期以來,該棚戶區建築佈局凌亂,建築多為老舊多層住宅樓、平房和群眾自建房屋等,抗震防災性能低,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同時,該片區的城市景觀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及即將建成的新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形成巨大反差,落後的環境面貌和匱乏的配套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正常生活需求。

在這裡居住了60多年的住戶趙廷舉是這次拆遷的受益者,他選擇了原地安置。他說:“拆遷過程中,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宣傳政策徵求意見。我原先居住的房子在6樓有60多平方米,我年紀大了上樓感覺越來越爬不動。安置後的房子有80多平方米,還裝了電梯,對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來說,上下樓就方便多了,對安置的結果我很滿意。”

據大明宮保護辦主任施俊昂介紹,截至4月7日,自強東路北側火車站北廣場周邊的“道北”棚戶區已完成評估4836戶,收房4302戶,簽訂協議2963戶,改造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騫村、杏園村的集中安置小區施工現場 攝影 吳宇婷

騫村和杏園村兩個城改項目屬於全市迎十四運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全運村、媒體村、奧體中心廣場等核心配套建設,涉及1436戶5000多人的拆遷安置工作。國際港務區按照“主場館周邊全清零”原則實施迎十四運城中村改造工作任務,目前改造已經全面完成,為全運會“一場兩館”的順利建設和按時竣工奠定了基礎。

據瞭解,騫村、杏園村的集中安置小區位於西安奧體中心核心區,所有樓高不超過17層。截至目前,騫村安置小區新築新城二期的主體部分已封頂。杏園村安置小區杏園新居正在建設中

民生优先 西安为群众幸福“加码”

段家村改造項目施工現場 攝影 吳宇婷

段家村改造項目涉及滻灞生態區規劃範圍內香槐六路工程、杏渭路上跨繞城高速連接錦堤六路橋樑工程,是連接西安市委、市政府與“三中心”的主要通道,也是緩解灞河兩岸通行壓力、優化西安東北部交通體系的重要支撐。

為了保障十四運重要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周邊環境,滻灞管委會在66天內收儲土地313.59畝、拆遷16萬平方米,目前段家村整村拆遷任務已經完成。截至今年2月8日18時,滻灞管委會共完成協議簽訂及房屋拆除223戶,完成比例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