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影青瓷怎麼鑑別

影青瓷屬於青白瓷釉的一種,以釉質晶瑩潤澤,質感如白玉,胎體極薄而著稱,經典瓷器就是斗笠碗,如同假玉器一般的質地。

宋元明影青瓷怎麼鑑別

“影青瓷”是起源於北方的青白瓷影響,隨著南宋都城南遷,在南方以景德鎮窯為主的一批窯口所燒造的青白瓷,受到了北方定窯、鈞窯、耀州窯等瓷窯的影響,其釉色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逐漸形成影青瓷民窯,這些影青瓷窯口主要聚集在景德鎮的湖田、湘湖、勝梅亭、南市頭、黃泥頭、柳家灣等處。經過宋元長達40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跟龍泉青瓷形成鮮明的特色。還有就是因為北方戰亂,北宋的制瓷名師雲集景德鎮,使其制瓷範圍和質量都得以疾速地擴大和加強;一直到元朝後期,形成了範圍龐大的景德鎮影青瓷窯系。

宋元明影青瓷特點

影青瓷整體特點是胎骨潔白,釉質細薄晶瑩潤澤,質感如白玉,胎體極薄,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在花紋邊上,顯出一點淡青色暗影,其餘幾乎都是白色。白釉和淡青釉交相輝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宋影青磁器的底部較高,南宋次之,元朝則很矮,以至靠近平底。

宋元明影青瓷怎麼鑑別

1.宋代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所以歷史上有“假玉器”之稱。

2.北宋時期的影青瓷釉面多光素無紋,正燒和覆燒都有,至中期以後,出現刻花、篦點、篦劃和印花裝飾,也有少數貼塑。宋影青瓷中尤其是湖田窯、湘湖窯產品在其底足的露胎之處,在白胎中間應有焦狀像傷疤樣的鐵質析出,這是宋代影青瓷的重要特徵,是鑑別依據之一。

3.南宋時期的影青瓷則盛行印花,盤碗多覆燒,紋飾題材、佈局方法明顯受定窯影響。

4.元代影青瓷由於戰亂影響,而且時間短,所以影青瓷工藝粗糙,而且器形笨拙,不如宋影青瓷器精細靈巧。在燒製方法上只有少數採用覆燒,大部分恢復正燒,所以,器物一般口部有釉,而足部無釉。造型基本沿襲宋代,但盤碗底足大多為很淺的圈足,有的甚至淺近平底。元代影青在瓷器紋飾上又歸於簡潔,印花減少,一般都為刻花和劃花,很多器物又都是光素無花,少數器皿出現紅褐色裝飾點。

5.明代影青瓷的釉色也是仿製北宋的影青瓷工藝,但由於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好一些。但是明代影青瓷的釉層比宋影青肥潤,釉內積聚的氣泡較宋影青大且多。明代景德鎮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種,數量較少,故而珍貴。

宋元明影青瓷怎麼鑑別

影青瓷怎麼鑑別

1.影青瓷的胎色,明淨細緻,淘洗精密,精密到簡直脫胎的水平,但在製坯和上釉過程當中常常會呈現不敷平均的地方,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現象。

2.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瓷器胎土用的是生料,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時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餡面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形態也有差異。多數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卻有針管樣細孔穿透釉層,連通瓷胎。經近千年土浸,釉層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狀扇型土浸斑。燈光照射影像明顯,可作為鑑定的重要佐證。

3.影青瓷高溫燒結產生大量氣泡,氣泡通過釉面逸出,釉色中的氣泡大而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