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馬太太是一名中年家庭主婦,丈夫在外地工作,馬太太一個人在家照顧三個孩子,大女兒11歲,二女兒五歲,小兒子一歲半。

馬太太把重心放在小兒子身上,大女兒很懂事會主動承擔很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但是對於二女兒馬太太卻是無從管教。

不管是在什麼場合,只要二女兒有什麼想幹的事情,媽媽和姐姐沒有達到她的要求,二女兒就會坐在地上哭鬧。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抱著媽媽的腿,鑽在媽媽的腿下撒嬌,如果這些都做完自己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妹妹就會拿出她的"獨門秘籍"尿褲子。

屢試不爽,不管媽媽有多生氣,多忙碌,只要二女兒一尿褲子,媽媽立馬就會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給二女兒換褲子,然後滿足二女兒的心願。

馬太太的二女兒這種類型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只多不少,雖然人小,但是孩子心裡有一杆秤。

二女兒清楚的知道只要自己拿出殺手鐧,不管自己要求如何過分,都會有人來滿足自己,只要撒撒嬌,就可以分來一半媽媽的關注和愛護。

同理很多被寵壞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想法。

家長往往很多時候只覺得自己的孩子可愛,絲毫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嬌縱。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一、經常會亂髮脾氣,不尊重長輩

有一次為了替嫂子捎一雙耐克拖鞋,我去嫂子家取,結果出門的時候被小侄子看到了。

一個兩歲的小孩已經有了領土意識,一路蹣跚的追趕著我,想要回媽媽的拖鞋,被奶奶抱回家的時候眉頭皺的都能藏個人了。

後來我們在一起說笑討論到這件事,嫂子說這是基因遺傳的問題。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沒有一個好脾氣的人,大家脾氣都很火爆,連帶著小侄子才兩歲也會經常發洩自己的小脾氣。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有這方面的可能,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那個隨便亂叫長輩名字,動不動就扇自己爸爸耳光的小男孩就是因為被家裡人寵壞了,才會這麼的肆無忌憚,覺得不管是誰都會怕自己。

在自己家裡,在自己的領土範圍內,小男孩沒有怕的人。不管爺爺奶奶,只要自己不高興了,想玩耍了,全家都要來配合自己。

就算是爸爸上班忙了一天也要陪趴著讓自己騎大馬,如果爸爸不願意,小男孩反手就是一耳光。

小時候挖空心思的寵孩子,等孩子變成"小魔王"以後,又想盡辦法教育孩子,是不是稍微有點晚呢?

二、自理能力差

什麼都不幹,什麼都不會幹。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提高孩子自理的生活能力,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給孩子添加不同的家務。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2-3歲的孩子可以給寵物添加食物,可以用抹布擦乾淨弄髒的桌子,可以把自己的童話書擺好放在一起。

4-6歲的孩子可以

整理自己的書包自己刷牙,換衣服,還可以幫家人扔垃圾,澆花等等。

7-8歲的孩子可以倒垃圾,整理床鋪,拖地板,吃飯時幫忙擺放碗筷等。

9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獨立收拾安排自己的臥室,男孩可以幫爸爸洗車,幫忙跑腿買東西,女孩可以幫媽媽掃地,端飯,洗自己的襪子等小衣物

逐步的增加難度,讓孩子更加堅強獨立,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

可是被家人寵壞的孩子,他們什麼都不會幹,牙要爸爸來刷,衣服要媽媽來換,早上去幼兒園要是書包還沒有準備好,就會立馬坐在地上哭鬧不止。

大人把孩子寵的成了生活菜鳥,除了撒嬌賣萌發脾氣別的什麼都不會幹,就算偶爾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去幹個什麼也會被拒絕,因為在被寵壞的孩子看來,這些都不是自己應該操心的事情。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三、和家長談做事條件

在2012年的《變形計-少年何愁》這一期上,城市少年易虎臣,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為了能讓易虎臣答應去山區交換改造,易虎臣的爸爸用了一部新出的蘋果手機作為獎勵交換,換來了兒子心甘情願的去山區待夠七天。

易虎臣在一部iPhone4S的"獎勵"下,爽快的決定了參加《變形計》。

易爸爸也許早就清楚這招一定有用,甚至百試不爽,從不失手。

可在"獎勵"背後,我們不確定易虎臣得到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和父親談判的孫子兵法,物質的刺激就像安眠藥,第一次管用,以後就要加碼啊!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要想讓孩子做事情首先要能拿出可以讓孩子滿意的籌碼,在一個原本溫暖的家庭裡,做事情變成了一種獲得豐厚籌碼的交易活動。

親子關係不再融洽,更可怕的是,孩子的這種意識和習慣慢慢被培養起來以後,等到有一天父母老了,父母無法再拿出孩子滿意的籌碼,完成孩子的心願的時候,孩子還會旅行對父母的贍養責任嗎?

培養孩子的與人來往守住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的,但是一味地用豐富獎勵和條件滿足孩子也會把孩子引入歧途,讓孩子變得更加功利化。

永遠得不到滿足

經常刷視頻段子的時候大家關於取捨這件事肯定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面對喜愛的事物小孩子總是比較更喜歡哪個,而成年人不選擇,因為只要是有好感的全都想收入囊中。

而被家長寵壞了的孩子就像是不做選擇的大人一樣,看上眼的玩具全部都想要,貪心的像個被利益驅使的成年人。

結婚多年吳女士才生了一個女兒,女兒在家裡霸道慣了,不用女兒張口芭比娃娃,公主裙都會放進女兒的臥室裡。

過年的時候吳女士和丈夫帶著女兒回了蘇州孃家,哥哥家也有一個和女兒差不多大的小侄女,剛開始見面的時候兩個孩子還玩的挺好的。

可是沒有過半天,臥室裡就傳來了女兒的大哭,吳女士連忙進來查看,原來是女兒看上了小侄女的一套珍藏版的芭比娃娃,女兒的臥室裡也有,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搶姐姐的。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嫂子好生哄勸女兒把芭比娃娃讓了出來,結果吳女士的女兒竟然得寸進尺把娃娃扔在地上,又看上了姐姐房間的其他玩偶,在家裡也就罷了,在外面吳女士可不能太縱容女兒。

原計劃住兩天,發生了這樣的事,女兒一直哭鬧,當天吃完飯後吳女士一家就草草的回了家。

看在眼裡的都是想要的,吃完了漢堡還想著沒喝可樂,玩了旋轉木馬還想著過山車,家長老是覺得孩子還小,有這麼多要求是因為對世界的好奇,那孩子大一點了以後呢?

想法越來越多,就好像是旋渦一樣一直不停的吞噬東西,得不到滿足,一個小玩具還好。

如果是要天上的星星,或者別人的東西,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貪心,孩子又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停的哭鬧還是會憎惡上爸爸媽媽。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寵孩子是為了讓孩子生活的更加幸福,不是為了寵壞孩子給家人造成負擔和麻煩,就像那個把可樂倒在昂貴鋼琴上的孩子,在家裡也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皇帝,最後給父母造成了這麼大的麻煩。

而為了在讓孩子生活的幸福和寵壞孩子之間取捨,父母首先要學會告訴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1、讓孩子明白不遵守規則後果。

比如讓孩子明白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在電梯裡不能大喊蹦跳甚至小便等。

2、通過過家家遊戲讓孩子嘗試和家人平和相處。

明白家人扮演的角色,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見到長輩就要問好,作為孩子也要尊敬長輩,不能對長輩無禮。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3、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

不做巨嬰家長,要有自理能力,帶著孩子一起做事情,並告訴孩子自己該承擔的家務和職責。

告訴孩子家長就應該賺錢養家,媽媽就應該照顧家人,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不斷成長,每個人都要恪守自己的責任。

4、可以適當的對孩子做的好的事情給予獎勵。

但是不能只侷限在物質獎勵上,限制了孩子的視野,小孩子的獎勵可以是一顆糖果,一朵小紅花,父母一天的陪伴,媽媽的一個吻等等。

5、教會孩子取捨。

世上難有兩全的事情,不能因為孩子的撒嬌哭鬧父母就不斷妥協,把孩子的貪心喂大,從小就要教會孩子選擇,喜愛的玩具只能擁有一件,更不能霸佔別人的玩具。

孩子被寵壞的四種表現,不想讓孩子吃虧,家長趕緊改正

有二胎的家庭更要注意不能太偏心寵壞了二寶,讓大寶受委屈,孩子之所以會撒嬌哭鬧甚至尿褲子,就是因為她抓住了父母的弱點。

才會一直用這個辦法來威脅父母,你不帶我玩我就哭,你在超市不給我買巧克力我就睡在地上不起來,你不抱我吃飯我就尿褲子。

做一個理智的父母,不苛待孩子,也不寵壞孩子,教會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