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弘揚向東渠精神 拼出攻堅新速度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4月13日訊 (朱喬檉 方岳)連日來,雲霄縣向東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縣委黨校徵遷工作如火如荼開展,下河鄉世坂村、上窖村等屋前厝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徵遷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

世坂村、上窖村作為城鄉結合部,徵遷工作存在複雜、多變的因素,且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從縣裡決策部署,到一線落實推進,成效斐然,映射出的是不懼艱難困苦的“向東渠精神”。

50年前,雲霄、東山兩縣5萬多名幹部群眾,用“一釺一錘”“肩挑鋤挖”的方式,逼水上山,穿嶂越澗,建成有“江南紅旗渠”之稱的向東渠。50年後,雲霄幹部以向東渠精神為引領,把使命記在心中、將責任扛在肩上,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韌勁,譜寫了一曲曲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的奮鬥讚歌。

為推進徵遷“加速跑”,下河鄉創新工作機制,推動黨支部“變”指揮部,成為引領徵遷工作又快又好推進的堅強核心;班子成員“變”小組長,成為帶領幹部在一線攻堅克難的骨幹力量;本地能人“變”宣講員,成為帶動群眾支持配合徵遷工作的橋樑紐帶,由此建立起黨建引領、幹部擔當的徵遷模式。

“無論是50年前建設的向東渠,還是50年後即將落地的向東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都是有利於子孫後代的民生工程。”今年78歲的許輝德除了是村裡的老黨員,還是鄉鎮退休老幹部、德高望重的老人會老會長。在得知政府要徵用他家田地建設向東渠精神教育實踐基地後,許輝德不但自己主動配合,帶頭測量自家田地,同時還積極向鄰居、徵遷群眾宣傳黨的好政策,為測量人員辨認戶界,利用“三老”人員原則性強、威信高、能服眾的優點,協助推進徵遷工作的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