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緣起


修行的緣起

我為什麼會走上修行這條路,源於一次特殊的體驗。

前年冬天某個下午,閒來無事拿了一本《金剛經》在咖啡館看。看了一個小時左右,漸入佳境,當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漸漸的,感覺自己的身體有一種語言難以形容的極度自在和舒適。

當時我翹著二郎腿,但是絲毫沒有翹久了腿麻的感覺。與此同時,感覺身體的輪廓圍繞著一圈一釐米左右厚度的白光。

我後來也沒想明白,究竟是這圈白光讓我的身體產生了極度舒適的感覺,還是因為我的身體極度舒適,讓我產生了身體周圍圍著一圈白光的幻覺。

當時的體驗讓我刻骨銘心,因為這種舒適的感覺,無法形容。如果非要用文字描述,就好像心裡沒有了任何事,真正的做到了心無掛礙,內心一絲煩惱都沒有,只有自在。

從那以後,我相信佛經的文字背後,一定存在一種無形無相的力量。我們雖然看不見它,但是也許某個時刻,我們的靈性真的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那麼多人走上修行之路的原因。我相信,他們也一定有著一些特殊的經歷。只是這樣的經歷說出來,很多人都覺得是迷信,因為人的侷限性,只能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或者親身體驗過的東西。

正是這次經歷,讓我走上了修行之路。我開始閱讀佛經書籍。這一年多來,大概讀了50多本書。總結了一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佛經

1、《心經》《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法華經》《六組壇經》以及南懷瑾的很多關於如何修正佛法的書。

2、看了關於藏傳佛教的書有10多本,因為有一段時期,對密宗特別痴迷。例如:《大圓滿前行》《大光明手印》《藏傳佛教》等。

3、看了當代很多仁波切或者禪師寫的書,例如:《佛陀傳》《西藏生死書》《正念的奇蹟》《觀呼吸》《根道果》等

看了很多佛經之後,個人感覺修持佛法必須要有一個好的上師,尤其是藏傳佛教,很多都是口傳心授,如果無法找到好的上師,自己摸索,進度慢不說,最怕的是修持的方向不對。所以我希望能夠找到離我們最近的大徹悟者,這樣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很多人很熟悉,我不做過多介紹。他是我目前最崇敬的大徹悟者,我看過很多他的書籍和視頻,我認為他已經真正做到了無我。

我只介紹兩個細節,其一是:他住在英國的時候,經常和保姆搶著做家務,因為他根本沒有自我,沒有人和人之間的區分。其二是:晚年他住在印度的時候,經常一個人去樹林裡散步,有一次遇見一隻老虎,他和老虎對視了一會,由於他完全沒有自我,思想是放空的,所以老虎感受不到任何威脅,也許老虎看他和看一棵樹是一樣的,所以走開了。

克里希那穆提,在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是我心目中第一個上師,也是一生的老師。

第三階段:西方關於靈脩的書籍

西方的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思維邏輯嚴密,更容易被現代人理解,所以讀來很有說服力。

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我讀了兩遍,他倡導讓心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生命只存在於當下這一刻。如果真能做到讓心安住於當下,就能讓煩亂的心念安靜下來。這和《金剛經》的善護念其實是一樣的。

目前正在看的是曠世奇書《奇蹟課程》。看了這本書,感覺修持有了一定的方法,方向開始清晰起來。目前在看第二遍,關於這本書,不是一兩下可以說清楚的,後續我會特別介紹。

之前一直覺得每天寫文章會影響每日修行,現在突然動了每日寫修行日記的念頭,因為我體悟到,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的過程,也是在審視自己的想法,哪裡是自己不足的,哪裡是有很大長進的。

思維是無形的,只有透過文字表達出來,才能讓自己潛意識裡的想法顯化出來,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潛意識在想什麼。只有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才能更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