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春風盈袖,櫻花正豔。走進被櫻花包圍的客家文化城,就像走進了客家人遷徙、生養、奮進的展示館,這裡客家文化景觀設施豐富,陳列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各類文物,偶爾還能聽到一段淳樸的客家山歌,讓人流連忘返。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文化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103畝,有客家宗祠、楊公祠、客家圍屋、藝術長廊等客家文化景觀設施,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閒娛樂為一體,曾先後承辦或舉辦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祭祖大典、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中國客屬第三屆懇親聯誼大會、第六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臺灣客家鄉親贛州祭祖大典等重大活動。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文化城主體建築之一的宗祠是客家人心目中的聖地,是祭祀、議事的重要場所,這裡有客家非遺花燈展、客家匾額展和客家族譜展。一盞盞花燈、一塊塊牌匾,一本本族譜,無不體現客家人不忘根、不忘本,對祖先的深切懷念。客家宗祠分為前庭、中堂、後殿三個部分。踏入宗祠大門,撲入遊客眼簾的是照壁上一個大大的“福”字,書畫合一,意境深遠,原題寫在客家古村——白鷺古民宅照壁上,人稱“客家第一福”。細看這個“福”字,它的一部分筆畫已演變為展翅的蝙蝠、深情的回頭鹿、駕著祥雲的仙鶴。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文化城的客家圍屋是客家建築的典型代表,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明防禦功能和宗族群居特徵的堅固民居。客家非遺精品展覽館採用了圍屋的外形特徵,根據非遺分類,按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術和民俗等,形式多樣集中展示贛南客家非遺精品。


  贛南是最早接納客家先民的地區,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客家民俗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而為世人所矚目,千百年來,客家人由北向南長途跋涉和頻繁遷徙中創造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一些文化傳統,還吸收了畲、瑤等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使客家民俗風情萬種、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客家文化城內榕樹掩映下的客家藝術長廊就為廣大遊客打開一扇瞭解客家民俗風情的窗口,長廊採用客家風雨橋的建築形式,上面有頂,兩邊是“美人靠”,總長100米,可供遊客歇息。中間有一堵藝術壁,一面是歷代名人詠贛南的詩詞;另一面則為民俗風情百態圖,分為農事篇、節日篇、俗性篇、祭祀篇、求學篇、婚事篇、生活篇等七個篇章,濃縮客家的民俗風情,非常直觀地把客家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呈現在大家面前,讓遊客在參觀遊覽中尋找鄉情、聆聽鄉音,感悟鄉愁,這幅圖也被稱為“客家清明上河圖”。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風景獨好】“文化+旅遊” !贛縣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搖籃迎盛會,奮鬥進取譜新篇。目前,以全省旅發大會為契機,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項目在原有基礎上,深入發掘客家文化歷史,通過實施“客家搖籃”非遺展示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客家文化城進行全面提升改造,集中展示贛南客家文化及客家非遺項目,打造一流客家博物館,同時對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形成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