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疫情以来,发生在隔离点里的奉献故事多不胜数,这些故事的主角也都被视为最勇敢的人。不过,这群“平民英雄”却想亲口告诉您的是,其实他们并非那么勇敢。请听记者汤丽薇发来的报道:

「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白厦君亭酒店总经理李敏是个85后,不喜欢说套话,他回忆说,当得知酒店作为普陀区第5个隔离点被紧急征用时,一晚上没睡好,当时他担心的还有员工们的反应: “我们有个员工当天打离职,我说尊重你的选择。我们的客房阿姨吓哭了。 不过,这些来自“战斗前夜”本能的第一反应,却并不是员工们最终的选择。那个要辞职的小伙子还是留了下来,而客房阿姨则成了后面最能吃苦的骨干:”到了晚上大概九点钟,他说李总,我想清楚了,不走,我要与大家并肩作战,第二天真的穿隔离服上去了。“

「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在紧急筹备9小时后,隔离点启用当天就迎来12批次共191人的入境隔离者,客房直接满员。但在经历了这场高强度的“首战”之后,大家开始学会如何克服心理的担忧,与它“和平相处”: ”奋战了4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我们有一个客房大姐直接晕倒在这里,员工下来的时候是哭着下来的,有的时候为了不让员工害怕,我就穿着衣服自己冲到里面去,我们的部门经理都上了,后面就顺了很多了。“

「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帮助抑郁症留学生克服恐惧,给过生日的隔离者送上蛋糕,每天和焦虑的老奶奶通上十几次安抚电话,变花样做美食确保14天隔离期餐餐不重样……酒店一线26名员工如今都成了勇敢的战士。普陀区另一家隔离点维也纳国际酒店的总经理彭超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房间清洁所有的大姐是不太愿意上去的,因为心里有所顾虑,这个时候我在我们酒店的指挥部写了一个口令,如果要有病毒,我彭超愿意是第一个被感染的,我们定的标准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要实实在在的去做出来,员工愿意跟着你去干。“

「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人们对疫情的本能恐惧,使新曹杨集团总经理戴许敏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大年初一,她接到了紧急筹备全区第一个隔离点的任务:”在跟这个酒店方谈到这个隔离点征收的时候,酒店方表示是支持,但是提出所有的员工一个人都不留。那么当时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我相信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是经过再三的沟通,在这一天我们看到了重金之下没有勇夫,那个时候我们是非常无助的。“ 最终,通过向国企单位中环国际酒店求助,这个隔离点才真正筹建成功,然而最初来到这里支援的每个人也并没有做好留下来长期战斗的准备: ”她们以为是帮个忙,但是没想到就是一进驻之后,从1月26号正式启动,到今天整整79天,就没再离开过。“ 不过很快地大家就在忙碌中忘记了害怕,彼此也在看着对方的付出时有了更多的力量。在当时外送服务都暂停的情况下,戴许敏自己也开着私家车做起了隔离点送餐员: ”我们这个里面有作为经理助理的保洁员,作为经理的客房服务员,作为公司老总的前台保安,我们刨去了所有的社会身份,就是按照我们的分工一路走来。“ 截至目前,普陀区已成立7个集中隔离点,里面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隔离者最强有力的守护者。不过,用李敏的话说,大家并非天生勇敢,只不过都愿意努力去做一个勇敢的人: ”很平凡平凡的一批员工,但是做一些很不平庸的事情。“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汤丽薇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金晓英

「听」普陀区隔离点工作者自述“怂”经历:“我们并非那么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