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全球疫情仍在疯狂蔓延,目前确诊人数已破百万!不过,此时的中国已经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3月25日,湖北省政府正式下达通知:自25日零时起,恢复除武汉市以外的省内外旅客列车秩序,解封武汉市以外所有铁路车站的到达出发通道,推进中欧武汉班列等全部铁路货运正常营运。

湖北宜昌疫情现状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中西部,约420万人口,新冠疫情共累积确诊病例931例,累计治愈出院894例,死亡36例,属于湖北省中等严重的城市。

宜昌疫情感染最为严重的区域是西陵区(372例),其中葛洲坝分区又最为严重,因为该区是外出武汉务工人员的密集区,春节前夕大量武汉务工人员返程,致使宜昌市40%以上的感染人群来自该区域。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宜昌市新冠疫情确诊人数ToP3区域

交通解禁,票还是难买!

因交通3月25日解禁,我不得不退掉1个月前就订好的4月中旬的机票(当时预判4月中旬解禁,看来,能掐会算的功夫还要再提升)。

票依然难买,规模较大的航空公司如深圳航空、南方航空等,因得到政府补贴暂未营运,正在飞行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的航空公司,如东海航空、吉祥航空等,且很多航班需要中转才能到达目的地。高铁也必须提前预约。

在多方衡量下,我订到了4月3日由宜昌直飞深圳的机票。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复航一周后的三峡机场

算算日子,自1月31日起,湖北所有省市“封城”至4月3日返程回深圳,我一共在家渡过了64天“幽禁”的日子,其中60天在家远程办公(2月3日公司复工)。

如今,终于自由了!(那是飞一般的感觉……)

言归正传,在“宜昌-深圳”返程旅途中,我记录了中国“疫情尾声”时期搭乘航班的各个细节,下面将一一呈现。

1、去机场:公交车“间隔落座”

宜昌城际公交车已恢复运行,但相比疫情前,乘载的人数大大减少,且要求“间隔落座”,以前45座的公交大巴现在只允许22人落座,上车前必须查体温、查健康绿码、查身份证、查是否戴口罩是必备工作。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宜昌公交大巴车,间隔落座

2、机场直击:难过第一关

进入机场大门的第一关就是查体温、出示身份证和健康码!这是疫情前没有的!

在这个环节,我们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非湖北户籍的小朋友,必须出示出生证明

非湖北省户籍的小孩,必须拥有户籍所在地的健康证明或出生证明方可登机,这一下可急坏了!因年前回湖北时疫情尚未爆发,我们并未带够小孩的相关证件,深圳家中又无人,一时急的团团转,幸好急中生智,找到小孩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发来了相关证明复印件,冒险过关。

一位南昌户籍的小朋友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临时打电话向家人求助,才顺利登机。

3、值机处:恢复正常!

第一道安检后,我们进入值机大厅。相比疫情前,值机大厅人少了很多,值机处只开通了2个服务窗口,足以服务所有旅客。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三峡机场值机处,仅开通2个服务窗口

可能因疫情好转,这里并未要求排队的旅客保持一定的间隔,但都必须戴口罩,值机处的酒精消毒凝液,可自取使用。办理值机业务的小姐姐也只戴了口罩。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登机前的正常安检

在顺利办完值机手续后,开始进入登机前的第二道安检,这道程序与疫情前并无太大差别,不再检测体温,主要查看是否携带违禁品,充电宝、雨伞、电脑等例行检查。因为有近距离接触,此处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

4、候机大厅:严密防护,各出奇招

安检结束后,进入候机大厅,人明显多了起来,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眼镜和口罩。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候机大厅,人满为患,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小朋友的“双重保险”

候机的旅客也穿戴着各自认为安全的防护装置,比如穿着一次性雨衣,年老人甚至穿着防护服,带有小孩的旅客,一般都是“双重保险”——除了口罩外,还戴着一层透明面罩。

5、登机:舱门10米处,设置特别“检查点”

相比疫情前,登机多了1道程序。

以前只有2道程序,一是检票准入,二是入舱前机票查验。而现在除了之前的2道程序外,机场在舱门前的10米处设置了一个特别检查点,旅客必须出示机票、身份证和健康绿码,并接受体温检测。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舱门10米处的检查点

登机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头一天网上值机选座时,中间座位显示“灰色”,即不可选,而实际上登机后发现却是满座,这说明“宜昌-深圳“人员返程需求迫切,航空公司可能临时做了调配。

登机后各种换座位,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家人坐在一起更安心)

6、飞行:1次体温检测+简餐

飞行过程中,所有旅客都做了1次体温检测,而飞机餐是简单的三明治和矿泉水,方便快速用餐,缩减不戴口罩的时间。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飞行过程中的测温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穿着厚厚防护服、带着眼罩的年长者

因疫情多发人群系年长者,因此有年长旅客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防护眼镜和口罩,下机时额头满是汗水。

7、落地:粉红色的“接收证明”

飞机落地前,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测温。这次下机的时间比疫情前长了约20分钟,因为要等待接收地——深圳机场工作人员的检查接收。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深圳机场工作人员“接收”检查

工作人员穿着白色防护服,查看身份证、健康绿码,并测量体温,并为“合格”的旅客发放粉红色的“接收证明”。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粉红色的“接收证明”

下机时,出示“接收证明” 方可出舱。

8、地铁:“非接触式“购票,新鲜!

机场接驳地铁。

在机场大楼乘坐垂直电梯到达地铁所在的负一楼,工作人员要求出示健康绿码以及扫码购票(以前是人工售票、自助售票、地铁卡和深圳地铁APP共4种通行方式,现在统一归为“非接触式”售票1种)。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地铁“非接触式“购票

此处,对不习惯使用互联网的老人来说有些困难。

9、小区检测

深圳住宅处的小区大门口设置了“返程人员登记处”,测量体温、出示绿码、查身份证、登记随行人员基本信息,并拍照取证。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返程人员登记处

这只是第一关。

第二关是到达社区服务管理处进行二次登记,这里要求信息更详尽,除了查体温,检查身份证和健康码外,还要填写如航班号、联系电话、具体住址等信息,并签署“湖北人深反岗人员防疫义务告知书”,信息填妥后管理处会为每人发放一张粉红色“出入许可证”,凭此证方可出入小区。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社区出入证明

我大致计数了一下,自湖北家中出发到深圳家中,期间一共查体温7次,出示健康码7次,出示身份证5次。

重重关卡真的很累,但时隔2个月,回到充满活力的深圳,也是一件乐事!

10、复工:一切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

4月7日,返程后第一天上班。

早上7点,深圳地铁检测和管控已经没有想象中严格,几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状态。工作人员没有查体温,也没有要求出示绿码和检查身份证,只是人流比疫情前少很多,疫情前拥挤的11号线,如今变得十分宽松。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地铁:疫情前(左),疫情后(右)

8点25分,抵达办公楼下。

入口处,疫情高峰期的各种温馨提示仍在(佩戴口罩、测体温、保持间距等)。进入大厦后,物业工作人员测了一次体温。值得一提的是,大厦物业在电梯处准备了按电梯的专用纸巾,很贴心哦!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公司大厦入口处和电梯处

8点30分,在公司门口打上班卡,前台处量了一次体温,进入正常办公状态。无比开心的是,作为公司最后一名复工的员工,还能领到开工利是!简直Perfect!

自述:“禁闭”64天后,我从湖北回深圳啦

领到公司最后一份开工“利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