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穩壓快手“一哥”地位,從這一點看,快手內部人豎起大拇指

抖音穩壓快手“一哥”地位,從這一點看,快手內部人豎起大拇指!

從 App Store 的排名來看,上線 500 天的抖音已經牢牢地壓制住了快手的“一哥”地位。

2018年1 月 31 日至 2 月 27 日不到一個月期間,抖音短視頻在app store的排名一直穩居高點。

而根據 SensorTower 平臺的數據,2017年9 月開始,App Store上抖音的單日下載量便開始持續走高;而從話題熱度與社交影響力來看,抖音也足可以與快手並駕齊驅。“現象級產品”抖音,終於證明了自己並非一閃而逝的“爆款流星”,互聯網產品圈,開始對“上線僅 500 天的抖音,這個團隊到底做了什麼”產生了濃重的好奇。

抖音穩壓快手“一哥”地位,從這一點看,快手內部人豎起大拇指

變化如此之快的短視頻市場,舊有格局為何再次被改寫?早在 2017 年 5 月抖音的“爆發曲線”剛剛開始騰飛的時候,鈦媒體曾發佈一篇文章,探討抖音會否能成功逆襲快手(《抖音有可能逆襲快手嗎?》)。基於當時抖音的產品形態,我的結論是:快手是底層青年的生活圈,抖音則是上層青年的KTV。

快手走的是平民生活化路線,而“抖音們”走的新潮娛樂化路線——是都市青年們早期捧紅了抖音。

據不完全統計,上線至今,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目前抖音用戶層已經呈現出低齡化、老少同臺的趨勢。

一位 7 歲小男孩的母親向鈦媒體表示,自己的孩子是抖音的忠實粉絲,同時也是一位“非重度”用戶,偶爾會根據音樂設定對著手機攝像頭“扭一扭”。為何抖音能同時受到青少年歡迎?

在上述接受鈦媒體採訪的母親看來,“設定好場景、背景音樂、臺詞等,十分便於參與,也符合青少年模仿從眾的心理,也是吸引他們參與的主要原因。”她還向鈦媒體表示,視頻內容“顏值很高”,也是讓“刷抖音”成為潮流的重要因素。

運營為王

如風靡的“海草舞”這樣的音樂元素,玩兒法設定 標準化,被認為是抖音“逆襲”的關鍵因素。不過,抖音並沒有固守music.ly這樣的“音樂短視頻”高端路線,而是在以音樂短視頻吸引了核心潮流青年之內,不斷加入更“接地氣”的草根玩法。

據鈦媒體觀察,抖音上的短視頻已經既“不抖”,也不一定需要音樂,而是成為了和快手一樣的綜合性短視頻社區。快手的輕運營、去大V化和對UGC的堅持,給了抖音以可乘之機。這固然可以讓快手成為展現中國底層青年生活的萬花筒,營造一個平等的內容社區。

然而,在娛樂性內容方面,抖音的熱點運營、明星帶流量、扶持達人的玩法更容易快速突破,普通用戶只需要做個手機版的沙發土豆。從娛樂性上來看,抖音明顯比快手“更好玩兒”,無論是特效濾鏡還是魔鬼炫音、炫酷剪輯,雖然提高了創作門檻,但無疑有助於生產出好玩的視頻;相比之下,快手的視頻更加“原生態”,更像是身邊人的生活,快手上的娛樂效果,更依賴於其生活本身的“獵奇性”,而抖音則可以依靠濾鏡特效和剪輯的“加持”。

快手的產品頁面數年不變(每一次升級都只是例行公事的問題修復及性能提升),而抖音兩週一個版本迭代,這並不能說明快手產品的“偷懶”與抖音產品的“拼命”,而是因為快手除了優化算法,並不會頻繁升級玩法,而是依靠用戶自發的創造力與社區傳播,而抖音則在不斷升級玩法,推動一波又一波的熱門玩法,包括去蹭《中國有嘻哈》和直播問答的風口。可以這樣說:抖音展示的是年輕人的玩法,而快手更想展示是年輕人的活法。

抖音穩壓快手“一哥”地位,從這一點看,快手內部人豎起大拇指

只需要對比一下抖音和快手上推薦視頻的拍攝場景,就能發現這種區別:抖音視頻半數以上都是在日常場景(主要是室內)拍攝,而快手的鏡頭則伸向了田間地頭、縣城廣場、出租屋內、高速路上……

快手對“記錄世界 記錄你”數年如一日的堅持,使它成為底層青年的生活圈,成為中上層社會窺視“底層殘酷物語”的一扇窗口。問題則出在,這讓它更願意把“原生態記錄”而不是“娛樂效果”放在第一位,讓它幾乎不進行內容的運營、大V的拉攏培植與明星代言,一門心思不斷優化推薦算法。

在“前短視頻時代”即短視頻尚未成為風口的時代,快手承載了底層青年自我展示、娛樂、獵奇、社交等綜合訴求。而頭條的短視頻戰略通過抖音、火山兩路出擊,對快手形成夾擊之勢,抖音分流了娛樂性段視頻,而火山則希望通過簡單粗暴的補貼政策,發動底層群眾生產原生態生活內容。

這種分化策略之所以正在奏效,一方面是 95 後、 00 後這一代年輕人“娛樂升級”的結果,另一方面隨著他們的生活狀態、娛樂方式漸漸同質化,萬花筒不再五彩斑斕。更重要的是,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快手上的娛樂效果取決於生活及行為本身的“獵奇性”,對於絕大多數普通青年來說,只能圍觀而無法模仿,除了喊麥、社會搖、鬼步舞等少數自發流行的meme —— 這是一條“內容為王”的老路。

獵奇性本身就是稀缺的,這與好內容稀缺同理。

抖音穩壓快手“一哥”地位,從這一點看,快手內部人豎起大拇指

對於人人表演慾高漲,“戲精”附身的年輕人來說,哪怕生活本身平平無奇,也可以通過抖音上的視頻特效、音樂剪輯,通過模仿熱門的“視頻段子”變得好玩。

更何況,抖音推薦的高顏值小哥哥、小姐姐們能充分“挑逗”起用戶們的表演慾。

抖音異軍突起,是短視頻進入細分化時代的必然結果:抖音的“上層滲透下層”路線,說明了底層青年們的娛樂方式正在向城市青年看齊,無論是一票難求的春節票房還是抓娃娃機、miniKTV的覆蓋下沉,都在合力推動著這一趨勢。當然,當這些都市青年們有了更新的玩具,抖音也可能會像當年的小咖秀一樣被拋在身後。

快手將如何應對抖音的來勢洶洶?我們十分好奇。儘管在宣傳推廣上快手和抖音路徑相似,緊貼娛樂節目,然而快手的內容運營與“娛樂化”尚未跟上,仍然頑強地堅持自我的原生態,不願意放棄“記錄生活”的使命(這使得它的推廣效果落後於抖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