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

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

少林劲道是少林拳柔极至刚的终极表现。少林劲道有四面大劲、八面小劲,是发劲的练习与应用方法,亦是如何将自身的拙力化开、在刹那间爆发出强大杀伤力的方法。

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其枢在腰,行于手,通过腰胯的枢机转折使劲力节节贯串,应用时随机而发。其发劲机理是在八大圆、十二小圆基 础之上,依圆转周折之理法,在螺旋线上发劲。即圆守直攻,画圆防守,发劲是直线。无论是大圆、小圆,均有顺缠、逆缠之法,以点画圆,每一圆均有四面大劲、 八面小劲,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此方能阴阳平衡。

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

劲道的练习除了徒手功法外,还有器械练习,如抛石锁、抖皮带、抖大枪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将自身的整劲爆发出来。

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

劲力的发放讲究六合归一,即动作的上下劲、前后劲、左右劲六个方向的劲相合,发放时形成强大的炮劲。少林劲道的内容异常丰富,有定禅发劲、行 禅发劲、活禅发劲,以不同的功法发放身体不同部位的劲力。单手臂的劲力就有十余种,如劈劲、挑劲、蹿劲、捋劲等,纵横变化,奇正相生。下面就手臂之直劲、 横劲、劈劲、蹿劲、挎劲等劲法的定步练习方法做一介绍。

少林劲道发于心,起于脚,传于腿

一、直劲

练习时成马步桩,双脚内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为弓状,沉肩垂肘,双手虎口圆撑,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

接上式,吸气,小腹前收,双手向下(下丹田,小腹部)划圆,呼气,腰胯后顶,瞬间以双掌向前下方发劲。

再回至起式,以8~10次为1组,分3组练习。长期练习能加强手臂向前打击的随意爆发劲。

劲道的发放源自脊柱与四肢弓状的抖弹合劲,这也是武术中常讲的身备五弓之意。吸气为合,呼气为开。

二、横劲

练习时成马步桩,双脚内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互拧,形成上下的拧别劲,双手臂轻抱对侧膀臂,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吸气。

上动不停,呼气,摇身晃膀,双膀臂极力挣开,劲至手背梢节,有大鹏展翅之势。

再回至起式,以8~10次为1组,分3组练习。

横劲多用于攻击对方的胸肋部及面颊部,如发放得势能令对方胸腹受内伤。

横劲的发放以腰胯转折与脊柱上下、左右的互拧为基本要点,开胯松肩,劲至梢节。

三、劈劲

练习时成马步桩,双脚内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互拧,形成上下的拧别劲,双手上下相扣举于头顶,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吸气。

上动不停,呼气,双手臂前后下劈,劲至手掌外缘,有力劈华山之势。

再回至起式,以8~10次为1组,分3组练习。

劈劲多用于攻击对方头面部及后脑,由上而下的发劲常令对方措手不及。

劈劲的发放以旋腰拧身斜向下的螺旋劲为特点,手形成刀状,斜向下劈,前后一致。

四、蹿劲

蹿劲亦属直劲的范畴,直劲分为前后直劲和左右直劲。

练习时成马步桩,双脚内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为弓状,沉肩垂肘,双手虎口圆撑,旋腰拧身,双手由小腹部向右肋部画平圆,小腹前收,舌舐上腭,目视侧前方,吸气。

上动不停,呼气,后脚前蹬,腰胯后顶,瞬间以双掌向侧前方发劲。劲至掌根,眼随手走。

再回至起式,以8~10次为1组,分3组,左右式反复练习。

蹿劲为攻击性颇强的劲法,多用于远距离攻击对方的胸背部,令对方感觉到劲道的震撼力。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蹿劲的发放是人体自身的合劲与地面形成的合劲,有炮击的后挫劲。

五、挎劲

挎劲是由下斜向上的提劲与横劲的组合,是少林劲道小劲的代表劲法。

练习时成马步桩,双脚内扣,收腹含胸,腰胯与肩背反拧,左手外旋置于右肩位,右手内旋置于大腿后,舌舐上腭,目视侧前方,吸气。

上动不停,呼气瞬间以双脚之争劲抖胯发劲,右手斜向身法的上后方发劲,左手则向左下方发劲,形成上下旋转的阴阳合劲。

再回至起式,以8—10次为1组,分3组,左右式反复练习。

上下相合,左右互拧,螺旋势上升在身法的抖动中发劲。挎劲多用于攻击对方的肘臂及脚跟内外侧,既有局部的合劲,又有整体的舍劲,体现了少林劲道功夫的整体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