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先講一個與夢有關的真實故事。

前幾天,閨蜜給我講了一個自己做的夢:天色將黑,S和婆婆各自拉著一輛約兩米見方的農用車。婆婆拉的車裡東西不多,貌似不怎麼費勁,先走了。

S的車裡裝了很多東西,還坐著三四個小孩,她吃力地拉著車子前行,路中間出現一道水渠似的坑,她只好停在邊上發愁。這時,S的媽媽和大姐笑著走來,在後邊幫她推車,她很輕鬆地拉車過了坑。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講完夢,S覺得很奇怪,她公婆住在外地,最近沒怎麼聯繫,也很久沒有夢見他們,怎麼忽然夢見婆婆了?

過了不到兩天,S哭著來找我,她老公的弟弟打來電話,說她公公腦出血,住在醫院昏迷不醒,她老公連夜坐火車趕去了。

聽著S的哭訴,我忽然想起她前幾天的夢,於是很有把握地安慰她:“夢裡你婆婆拉的車比你的輕,說明你公公很快會好起來;反而是你,要小心呢,拉的車重,車上坐著幾個小孩,還遇到坑,幸好,你媽媽和你大姐幫你渡過了。”

聽到這裡,S停止哭泣,告訴我:

她老公失業窩在家裡一年了,整天玩手機、抽菸,對家務不聞不問。一個月前,因為一點雞毛蒜皮小事,踢了她幾腳,還掐住她脖子。

之後不久,兒子又和她爭吵,她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老公不爭氣,兒子又不體諒她。

自殺的念頭老是在腦子裡揮之不去。適逢放假,她約上大姐和媽媽去外地旅遊,回來後,心情好多了。

又過去五六天,S打來電話,她公公已經好轉出院了。

聽了S的話,我驚呆了。夢真的好神奇!

而我對S夢的解讀,是基於一本書《人人都能夢的解析》。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高銘

這本書的作者是高銘,他的本職工作是影視策劃,2004年純粹出於好奇,開始接觸精神病人,之後出版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和《催眠師手記》等暢銷書。

他還編譯心理學奠基之作《夢的解析》,經歷20年的熱心鑽研,結合自己的夢例,引用近年的一些心理學觀點,通俗解讀了這部偉大作品的核心內容,用充滿趣味的文字創作了《人人都能夢的解析》。

如果你看懂這本書,就能像我一樣試著解夢,至少知道該怎麼嘗試去解夢。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01 夢是讓我們窺探到潛意識的一個窗口,是我們可以瞭解並且分析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途徑。

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認為:

夢是讓我們窺探到潛意識的一個窗口,是我們可以瞭解並且分析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途徑。

當代心理學大咖武志紅也說:

“莊周夢蝶”之所以流傳千古,打動無數人,可能是因為我們都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自己在夢中反而更清醒。夢遠比我們的意識更富有洞察力和創造力。

正如S的夢,告訴她過去的日子,她生活負擔很重,在親情的療愈下,已經跨過了人生一個重要的坎;又告訴她,未來會遇到婆婆家的變故,公公昏迷,心理負擔最重的人是婆婆,夢裡,婆婆拉的車比她自己的輕,預示著公公病情不會很嚴重,應該不久就痊癒了。

再來看,國內釋夢大咖朱建軍教授,曾經有一位來訪者,工作稱心,妻子漂亮,看起來生活美滿,但是常做噩夢,夢見自己登山,爬到高處,既沒有往上的路,也沒有後退的路,就要掉下懸崖,他極其恐懼地醒過來,渾身大汗。

朱教授分析之後,發現,困擾他的噩夢,其實是在告訴他,在職場中爬得太高太快,沒有給自己留餘地,再繼續拼命工作,就非常危險了。

所以,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在夢中,我們更真實。你可以從夢中,找到人生中的許多答案”。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02 潛意識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種進程。

高銘在書中告訴我們:

潛意識的主架構是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就是原始的慾望,追求純粹的快樂。

或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極其飢餓的狀態下,去餐廳點菜,往往會點更多的菜,結果卻沒有吃完。這種非理智的行為就是本我爆發的一種狀態。

超我,同本我的放任一樣,都是盲目的,是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規範意識,對於“非群體”的念頭都會毫不留情地加以抨擊並且壓制。

我國古代女子裹腳就是超我發揮作用的極端例子。

在實際生活中,完全“本我化”和“超我化”的人極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本我和超我之間,還有自我的存在。

自我,就是對本我和超我的建議進行判斷後進行取捨,以及為行為賦予“合理化”標籤。

以失戀舉例來看,失戀後,自殺或者殺死對方去投案的人,一定非常少,因為本我、超我和自我協商後,決定:再難受也忍著。所以,失戀的人,常去大醉一場,KTV吼或者痛哭一場……這種情緒出口的遷移,就是自我把一個嚴重問題,做了個方向性轉移,也就是權衡後的判斷。

再來看,自我為行為賦予“合理化”標籤的例子。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可能會說,“我這樣是為了孩子好”。肯定不會說,“打他/她是因為我心情不爽”。這就是自我的“合理化”。

本我、超我和自我既架構了潛意識,同時又在壓制著潛意識浮現。

作為社會人,我們得服從規則,這樣,本我被超我所壓制——捨棄部分個人利益才能融入社會。但是超我的無限膨脹又會導致人類個體的生存危機,那麼自我作為最終決策者,得調節本我和自我,保持二者均衡。

但是,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間那些經過權衡被淘汰掉的東西,會遺留下來,繼續影響我們的行為,而夢,就是這些東西的一個“正常”的宣洩出口。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讀懂你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

03夢把一些極為隱秘或複雜的情緒,以及有關的記憶、經歷都融合到一起,用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們全部的生活內容,各種經驗印象,再加上所有的記憶和感受,都是夢的素材來源。

根據弗洛伊德“受童年經歷影響所形成的夢”這一理論,我們很多夢的素材都來自童年經歷。

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30多歲的醫生告訴我,他從小到現在常夢見一隻黃色的獅子,獅子的形象他甚至可以清晰地描繪出來。但後來他終於發現了‘實物’——一個已經被他遺忘的瓷器獅子。

他母親告訴他,那是他兒時最喜歡的玩具,但他卻一點也不記得這個東西曾經存在過。”

有一部分夢直接是肉體反應所帶來的。比如,我們被渴醒、餓醒、被大小便憋醒的夢。

還有那些最近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會成為我們夢的素材。

夢將這些素材經過凝縮、轉移等手段,超級整合為精彩的畫面呈現給我們。

讀完《人人都能夢的解析》,瞭解了夢的運作機制,相信你也能試著去讀懂自己的夢境,聆聽內心的聲音,瞭解更真實的自己,早日實現心理更加健康。

申明:原創首發。作者簡介:一禾,喜歡讀書,愛好文字,醉心於詩意、溫暖的人生,自學大眾醫學四年,樂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