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後重逢,美夢本來可以成真,但是我們被欺騙了

傍晚時分,我和HEJ在街上相遇——哪個城市哪條街不明。她提著一個大提包,像旅行袋。我們一起進入一家小餐館,進門後,選擇了靠窗戶的座位。桌子很髒,上面的殘羹剩飯還沒有被收拾乾淨。我們換了座位,正要坐下時,進來另一位大學同班同學,男生,高個兒。我們三人開始喝茶聊天,等待服務員端上飯菜。

等了很長一段時間,飯菜始終沒有上來。

……

最終好像沒有吃飯。

聊天繼續。那位男生有事要先離開。

臨別時,他得到一個房間的鑰匙。但是那把鑰匙打不開房門。他摸索一會兒之後,發現要用房卡才能開門。而房卡似乎只是一個薄薄的巴掌大小的捲了邊的紙質本子。他用它把房門打開又關上,就像操控暗鈕一樣,然後把房卡交給我。

拿著房卡,我問HEJ要不要留下來住宿。她沒有直接回答,但從她的眼神我判斷出她樂意。

幾十年後重逢,美夢本來可以成真,但是我們被欺騙了


我心花怒放,思忖將要發生什麼。

茶水喝得太多,我首先要上廁所,做好準備。

準備什麼?我醒了。

多可惜啊!如果她和我能夠進入房間……會怎樣?我會擁抱她,然後……

懊悔!我們一定要回來,繼續……我們會回來嗎?我會重新入夢嗎?

這兩天我在快馬加鞭再次閱讀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很久以前,我曾經粗略地看過這本書,當時沒有接觸心理學,閱讀過程中只是跳躍著挑三揀四,一目十行,好比翻閱賈平凹的《廢都》,到處省略1000字。


幾十年後重逢,美夢本來可以成真,但是我們被欺騙了


前些日子,我讀過幾本心理學書籍,從進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到有關情感、婚戀方面的論著,自我感覺收穫不小。

瞭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之後,再讀《夢的解析》,別有一番滋味。

“夢是一種(受抑制的)願望(經過改裝而)達成。”這句話我體會最為深刻。

由於某種原因,我一直生活在夢裡。夢是我的真實生活。只有在夢中我的願望才能實現。

可是,為何昨晚的夢不能如願以償呢?關鍵時刻醒來,我想打電話給弗洛伊德——如果他活著的話,問問他為什麼。為什麼我的願望不能在夢中實現呢?

潛意識中我要壓抑什麼,或者在害怕什麼,非要通過上廁所中斷那個場景呢?

強烈的慾望促使我大約半個小時之後重新進入夢境。真的,我對弗洛伊德發誓!真的繼續了。如願以償。

我用房卡打開了房門,HEJ緊跟在我背後。

我迫不及待。她應該也是如此。美夢就要成真了。

進門之後,我們看到的景象是:

所謂房間,不過是隻能放一張單人床的空間,地面鋪滿沙子,對面牆上有一扇單葉玻璃窗戶,周圍敷著水泥,沒有窗簾。左手邊還有一間更小的房間,大概是廁所。

我們大失所望。

在這樣的環境我們能做什麼呢?

既來之,則安之。還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不負幾十年之後重逢的美好時光。

幾十年後重逢,美夢本來可以成真,但是我們被欺騙了


我們正要靠近時,嘴唇還沒有接觸,進來一位老婦人。

“有監控攝像頭!”她低聲警告道。

我和HEJ回過頭來,果真發現門鎖旁邊有攝像頭。

我們走出房間。垂頭喪氣。

離開餐館時,老闆把寄存的袋子交給HEJ。不知為什麼,他給我108元人民幣,還找還給HEJ一元紙幣。我欣然接受那來路不明的108元。

醒醒吧!我再次醒來。

不能再次入睡了,因為慾望全無。我打開手機。時間:5:28。

我繼續聽掌閱語音朗讀《夢的解析》第七章《夢程序的心理》。這不是夢。

有哪位讀者朋友或者心理學家能解釋我上面的夢嗎?

2019.1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