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若是贪欲的时候瞋恚就会起来,他就会有邪见。贪欲若是起来,我们的正心、正意、正念、正道就会偏差掉了,所以人不能有贪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欲念。常常说一句话,“一念差,千念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所以邪就是偏的意思,偏邪过去了,不对了,差一点点,那就是恶业。所以我们要常常说,照顾好我们的心。心一定要照顾好,我们若能为善心,这个心意常常都是向善,“若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则意善业也”。生活平静,没有什么情欲波动我们的心,所以这就是无贪、无瞋、无恚、不邪,没有邪见,如此这些意都是善,自然这个善业就会去造作,这叫做专心救济。救济是救什么呢?救心,救人的心,拔除人心灵的偏差苦难。这就是佛菩萨来人间,虽然随着众生的生活形态,却是很专心要如何来拯救众生的心。

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来藏,如来藏识是不生不灭。我们若是回归到真心本性,那就是佛心、本性自然就是很寂静。寂静清澄的境界,就是佛的本地心灵风光,这就是佛心。修行就已经是觉悟的有情,不舍众生,还是在有情界里面,但是,是非常的清净淡泊的情,意思就是没有污染的情,这样的心才能清澄。否则凡夫的有情,常常就是会偏这边、偏那边,追求等等,欲念不息。所以学佛者,心性真的要很坚定。 《法华经》里面这样说:“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无数亿菩萨,令入智慧”。读到这一段,我们就能够回忆以前那一段,那么长的解释文。光是看这一段,就能记得当时文殊菩萨为了要解释,要回应弥勒菩萨,他解释了,这段这么长的一直解释过来,这么多尊佛已经成佛的程度,时间很长。

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佛,“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不是只指一位,当时就有二万尊佛,何况未来,现在释迦牟尼佛,还有未来弥勒佛,还有未来很多佛要再接下去。所以“有佛人中尊”,同一个号都一样。佛之德号,“人中尊”,就是已成佛者的尊号,就是他的德已经完成了。佛于人中是最尊、最胜,若称佛我们就要用这个恭敬的心,因为佛德已经很完具了,是人中最胜、最稀有,我们要尊重。所以他说;“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世尊演说的法,无不都是度无量的众生。所有的众生,无数亿的众生,都是要使令他能够入佛的智慧,“令入佛智慧”就是真性。

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尊佛来人间说法,无不都是要使令众生,人人与佛平等,同样能够到达佛智慧的程度,真真正正能够回归人人本性,那个真如的本性。真如本性,了了常知,样样我们都很分明了解,每一件事情我们都通达,不是像凡夫无常。 凡夫现在知道,但是另外一个境界来的时候,这个知道就又糊涂了。佛的境界则不是,佛的境界是了了常知,凡事都是了解,什么事情,真理发现了,就没有再让它减失了,永远都是保持着这样清净,了解所有一切真理不变。 就是这个世间,一切的凡夫境界才会有常变,常常都是无常变化。如果到了佛的境界,一切就是宁静,是常,不变。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日日的生活在佛的境界中,

时刻把握当下一颗无染的心,直到打成一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没有一点点让它漏失掉。漏失就是无常,它让我们心上的东西无法留住。凡夫心,在真理中也是不断漏失,在事相里面也不断漏失,漏失掉的真理,留下来的是什么呢?就是无明烦恼,留下来的就是众生的缘,跟他结好缘、结恶缘,同样在生死无常。 这些都要很了解,我们若是心不清净,真理都一直漏失掉,留下来的就是无明、烦恼,还是回归凡夫,时间漏失、生命漏失,这个漏失,让时间一直流过去,生命一直减少。但是,这个漏失的东西,就是那个贪欲、利养,只要精进修行,有修有得,未来还是能成佛。不过,这样的漏失很可惜,我们时时心要定,不要让它漏失掉。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