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延續震盪弱平衡格局 A股和外圍均面臨反彈壓力

一、歐美疫情即將過峰,外圍市場提前反彈

1、歐美疫情數據總量繼續上升、增量迎接拐點,隨後還有兩三個月的“攤平期”。

各個主要金融市場應該對此已經有了預期並提前反彈,但反彈終歸僅僅是反彈,是對2月20日至3月23日跌幅的修復而已,技術語言的描述是“急跌暴跌後的反抽”,這改變不了經濟基本面遭受的打擊,美股反彈的上緣壓力大體在2月20日至3月23日跌幅的一半兒左右,已經不太遠了,四月的後三週隨時要提防反彈過後再次回落。

2、前文幾篇筆記屢次指出“特別注意美國失業人數,若達到1000萬人則預示事態可能發展到最惡化階段,應考慮進場買入,本週突破1000萬應無懸念。須知,這個數據的公佈是滯後一週的,上週已經生效,而上週五又恰逢歐美假期,那就再次延後公佈,不能再次作為參考的依據了。

3、中國結束了家裡蹲,多數地區都已經復工,而歐美估計要等到月尾才會陸續“解封”,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歐美經濟無疑遭受重創,這是制約反彈高度並可能在二季度引導市場再次向下測試3月23日低點的重要基本面邏輯。

4、外圍延續複雜的B浪,其實是個略帶斜率的箱體,其主要形態是彈不了多高又跌、跌不了多深又彈,本週就要接近反彈的上緣壓力位,享受反彈的同時不能忘了做好下車的準備。

小結:震盪弱平衡中,只能享受短暫的小反彈,A股亦然。

二、市況前瞻

1、孱弱的A股繼續擔負“融資”使命。劃重點,是融資,不是投資。這個話題沒法展開,只能說幾個詞,發新股、定增、減持、註冊制、新三板擴容、企業債、可轉債......

2、毫無疑問,一季度總體經濟數據很差(預期GDP同比增幅為-6%),而四月是年報和一季報密集出臺的月份,從已發佈的預告來看,總體也不樂觀。二季度,由於訂單減少、全球供應鏈受阻、國內復工速度等因素的影響,繼續艱難。

3、維持前文筆記觀點,滬深300圍繞3500點做震盪弱平衡,以3800為上緣、以3200為下緣呈現箱體格局;而中小板和創業板在估值迴歸的引導下相對偏弱。

目前滬深300已經靠攏3800,應開始逐步注重風險而不是過於樂觀。

4、對A股的估值水平做個簡單剖析:

【原創】延續震盪弱平衡格局 A股和外圍均面臨反彈壓力

可以直觀得出推論,A股整體太貴,而目前的主流活躍資金多數圍繞有估值優勢的消費股、有成長股彈性和投資推動的科技股、抗疫情主題概念股。

小結:A股結構性反彈仍在,但大多數個股處在危險邊緣。

三、主要板塊

1、既然對整體偏向謹慎並對局部反彈抱有預期,那麼應該維持“少數派”思維,即選擇彈性較好的科技股為主,首選IDC、互聯網醫療、網遊,而暫不關注高位回落尚未企穩的芯片和5G設備;次選消費復甦類的旅遊景點兒、機場、家居家電。

2、儲能類,據研究員的一線信息分析,珠三角的科技製造企業中,儲能產業鏈相對生產狀態較好,包括傳統儲能、氫能、充電樁上游、電池上游。

3、抗疫情主題概念股還在風口,包括檢測試劑、生物製藥、醫療設備、防護品,尤其注意疫苗類,這可能是本年度最有持續力的概念。

四、博弈計劃

1、本週提升博取反彈的倉位,配合歐美疫情過峰而加倉,五一前後撤離;

2、記住反彈幅度有限,做反彈要積極,但反彈得差不多了就撤離得更積極。

五、風控與對沖

1、中旬開始部署A股指數衍生品的空方寸頭,滬深300在3800以上逐步放空;若未來滬深300靠近3200點附近則部署多方寸頭。

2、隨股票倉位的增加而逐步提高風控等級,特別在反彈的中後段(預計下旬)計劃提高對沖覆蓋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