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清代諸君皆十分仰慕太祖努爾哈赤,稱其素有“龍行虎步”之威姿,孤身崛起時身側僅隨13人,卻以“英勇蓋世,深於謀略”躍馬四方,以一生之心神為大清奠基。真實歷史上的努爾哈赤,確實“詭譎而難馭”,是個熟諳計略能征善戰的奇人。《清史稿》記載,努爾哈赤早年經歷頗為波折,其10歲喪母亦不得父親看重,故飽受繼母那拉氏苛責。長至19歲的努爾哈赤不願再唯唯諾諾,乾脆帶著兩個弟弟分家另過,他們跋涉森林採蘑菇挖木耳,以此換些散碎銀錢過活。為了長見識,努爾哈赤常常跑到撫順馬市接觸南來北往的漢人,尤為重要的是,他接觸到了中原史籍,從中習得謀略。

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的父親為明將當嚮導,卻意外死於亂軍之中。母喪父亡的努爾哈赤被刺痛,他的野心開始覺醒。於是收拾家中僅有的13套甲冑,又得大明所賜30匹馬,是年五月,努爾哈赤披甲策馬,踏上漫長的征伐之路。截止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從數十人馬起家,接連攻下克圖倫城、甲板城、兆佳城、界凡城等數城池,即便是遭遇人數十倍於己的對手,努爾哈赤亦從無膽怯,他以決絕的勇悍狠辣和必死之心衝鋒陷陣,五年吞併建州五部。隨後其麾下人馬修整3年,又踏上了收服整個女真的征途,彼時的努爾哈赤運籌帷幄一聲高呼而萬人拼命,他再也不是那個撿蘑菇的孩子了。

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均長大成人,成為衝鋒陷陣的得力助手。萬曆四十四年,已經57歲的努爾哈赤終於蕩平遼東大部,登上大汗之位,號“後金”。努爾哈赤崛起後,立即發佈《討明檄文》,後知後覺的明神宗這才調兵遣將入遼東,以10萬人馬分四路圍剿後金。努爾哈赤何其詭詐,他冷靜分析大明四路人馬的路途勢力,最終決定各個擊破。明北、南、西三路人馬很快全軍覆沒,最後一路亦因不熟悉地形而奔忙敗退,努爾哈赤趁勢圖取了開原、鐵嶺吞滅葉赫部,他牢牢握住了整個遼東。

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眼看已經成為後金大汗十個年頭的努爾哈赤,已經不甘居於遼東,屢戰屢勝的他格外凌厲,誓在有生之年開赴山海關。消息傳來,吃盡苦頭的大明將卒無不驚懼,唯獨袁崇煥淡定自若,冷笑“馭此奴,我一人足矣”,遂加緊修築城堡,遣派兵卒,定要守住寧遠給努爾哈赤以重擊。天命十一年一月,努爾哈赤親率大軍殺向寧遠,兵馬靠近城下時,11門大炮轟鳴齊發,頓時天搖地動火光沖天,努爾哈赤征伐一生從未見過如此陣勢,後金人馬被轟的叫苦不迭,極為不甘的耗了兩天之後,寸步難行的努爾哈赤只得撤退,七個月後,努爾哈赤崩卒。

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努爾哈赤究竟怎麼死的?有清一代皆諱莫如深,只以寥寥數字記載努爾哈赤是得背疽而病死的。歷代史學家都對努爾哈赤死因懷有很大的疑問,隨著諸多古籍及滿文老檔的曝光,學者發現了令人驚詫的線索。學者在密檔中抽絲剝繭發現,努爾哈赤極有可能被寧遠城上的大炮擊中,因此重傷不愈而死,這一說法受到諸多清史學家的認同,而且所謂“背疽”,其實應該是努爾哈赤重傷臥床後,所生的褥瘡一類,但被明將炮轟而死,清人實在難以接受,認為有損祖宗威嚴,這才選擇隱而不談,只說“背疽”,而且炮擊一說也在諸多古籍中得到驗證。大明經略高第也在奏報中明確提及“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眾賊裹布嚎哭而抬去”。此外古籍《袁崇煥列傳》中也記載,袁崇煥為了滅努爾哈赤的威風,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即便是寧遠城牆也全部潑水,嚴寒使水形成堅冰。正月23日,浩浩蕩蕩的金卒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抵達城外,剛剛安營紮寨完畢,寧遠城上的11門大炮瞄準其營寨齊發,雷石所到之處一片哀嚎,金卒折損大半。而後雙方再對陣時,大炮命中了金人營寨中的“黃帛大帳”,這處大帳中有一“王”重傷昏死,金卒見狀紛紛衝進賬內,嚎哭不止,遂以馬車拉著“紅布包裹”的“王”哭喊著遠去了。這處記載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彼時金人中能處在“黃帛大帳”內的人,只有可能是努爾哈赤,故炮斃無疑。

清太祖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並非病死,真的被袁崇煥炮擊而死的麼


儘管對於這樣一位人物的死因,史學家為此爭論了數百年,但不可否定的是努爾哈赤的一生可所謂功勳卓著,1616年,努爾哈赤在遼寧新賓稱帝,國號“大金”,史稱後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1618年,努爾哈赤頒佈“七大恨”,起兵反明。1619年努爾哈赤發動薩爾滸之戰,取得了與明軍作戰的決定性的勝利。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從而開創296年的大清王朝宏偉基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