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9月30日,一代梟雄努爾哈赤逝世了。

第二天,努爾哈赤心愛的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生殉努爾哈赤。二人同棺出殮。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所謂大妃,其實就是皇后。只是在滿清未入關之前,尚未建立以皇后為首的後宮制度。所以正妻稱為大妃。

以皇后之尊而為殉,中國僅此一例,世界範圍也很罕見。

回到這一天——1626年10月1日,發生了什麼?

僅僅三十七歲的阿巴亥必須死去麼?

誰決定了她的生死?

是努爾哈赤麼?

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聲稱努爾哈赤有遺命要求阿巴亥殉葬。

努爾哈赤遺命阿巴亥生殉?阿巴亥不相信。

別說阿巴亥不相信,幾百年來,大家都不太相信。

反正我不太相信。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阿巴亥身份高貴,是烏拉部首領滿泰的女兒。格格之尊,擔負部族和好使命,十二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

僅僅二年,阿巴亥便升為大妃。而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孟古格格從側妃到大妃,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阿巴亥還生育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子均統領八旗而為旗主。

天命五年,努爾哈赤曾經因為懷疑阿巴亥與次子代善有染而降罪阿巴亥。但那樣盛怒的時候,努爾哈赤尚且不肯殺掉阿巴亥,理由是殺掉阿巴亥,年幼的孩子將無人照顧。

而且一年不到的時間,阿巴亥便恢復了本來的地位,甚至恩寵比以往更甚。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盛怒之時尚不肯殺她,旋即恢復她大妃地位,臨終前特意派人將她接來與自己相會,她生的三個兒子都封為旗主,……如此種種,卻說努爾哈赤遺命要阿巴亥殉葬,是不是很說不過去?

另有一種說法則是皇太極因為要奪君位,所以一定要將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置於死地,這樣才能削弱多爾袞的勢力,保證多爾袞不來爭奪君位。

據朝鮮的記載,努爾哈赤曾經遺命給阿巴亥,由多爾袞即位,而由代善輔政。

畢竟,阿巴亥在努爾哈赤臨終前五天來到努爾哈赤身邊,單獨在瀋陽城外有相處時間。努爾哈赤一代英傑,當此重要時刻,卻不向自己的大妃交代後事,似乎也不太合理。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多年以後,多爾袞也說,皇太極這個位子,本來就是奪來的。

通俗文學往往採取了後一種說法,有關影視劇都以皇太極逼死大妃阿巴亥為基調。——可能通俗文學往往以為陰謀論更吸引人?

但我仍然有疑問:皇太極一個人,可以逼死阿巴亥麼?

畢竟,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皇太極可再沒有同母的兄弟了。而且皇太極的生母去世多年了。兩支力量相抗衡,當然應當是阿巴亥帶領三個兒子勝出啊。

這種情形下,皇太極一個人,可以逼死阿巴亥麼?

當年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並非幼子,手中掌握著兩旗半的兵力。最小的多鐸也有12歲,也是一旗之主。要知道清朝皇帝14歲親政,12歲不能算十分幼小。多爾袞當年15歲,而阿濟格已經22歲了。如果三個兒子一定要保護母親,皇太極一人可以放肆麼?

所以,回到這一天,發生了什麼?

按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所記,天命十一年(1626)十月一日(農曆八月十二日)議立新汗的會議成員,有如下諸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嶽託、碩託、薩哈廉、豪格等15人。

十五個人,包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所以,最終有權力執行阿巴亥殉葬的人——所謂“諸王”中,有三個,是她的親生兒子。

各位不覺得寒意凜凜麼?

已經深受人權思想影響的我們,會覺得寒意凜凜。

但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在當時當地,恐怕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也不覺得應該有所反抗。

因為這一切,是按照制度來的,是集體決定的,……所以是公正的。

八王共治,是努爾哈赤時期確立的制度。

殉葬,在當時也是正當的制度。

是十五人的高層會議,最終決定了皇太極即位,也最終執行了對阿巴亥的殉葬——不管阿巴亥的殉葬是出於努爾哈赤的遺旨還是出於皇太極的動議——最終執行者是這十五位“諸王”,而不是皇太極,或者說不僅僅是皇太極。

阿巴亥本人,是曾經試圖反抗的。

史書上留下了四個字“支吾不從”。

但反抗是無力的。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諸王”對阿巴亥說,“汗父是命母親從殉來著”。母親你說拒絕,我們就按“不留”裁斷了。因為這樣說,大福晉於是以禮服金珠妝扮其身從殉了。

殉葬這種制度,官方史書是少有記載的。

一般討論到清朝的殉葬制度,多半引用安徽桐城人方拱乾的《寧古塔記》中“風俗”條。

“男子死,必以一妾殉,當殉者必於主前定之,不容辭不容僭也。當殉不哭,豔妝坐炕上,主婦率皆下拜而享之。及時,以弓弦扣弦而隕之,當不肯殉,則群起而扼之死矣。”

這條史料所指是滿族民間的殉葬習俗。男主人死去,必用一個小妾殉葬。殉葬者是死者事先指定的,不容推辭也不容僭越。被殉葬的人不能哭,應當豔妝坐於炕上,從女主人以下都要下拜。到了殉葬時間,以弓弦殞命。如果應當殉葬的人不肯殉葬,則大家上去把她掐死。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所以一個弱女子的反抗是沒有用的。

據《滿洲實錄》、《清實錄》、《清史稿》、王先謙《東華錄》等史書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太祖孝慈高皇后(皇太極生母)、太宗皇太極、世祖福臨,以及貝勒嶽託、睿親王多爾袞等高級貴族,都曾用宮妃或兼用男性奴僕殉葬。

太祖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癸卯年(1603年)死,四婢從殉,宰牛馬一百致祭。

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死,大妃烏拉那拉氏以身殉。又有二庶妃阿吉根、代因札也殉葬。

崇德四年(1639年),揚武大將軍貝勒嶽託死,妻福晉殉焉。

太宗皇太極崇德八年(1643年)死,章京敦達裡、安達裡從殉。

順治八年(1651年),睿親王多爾袞死,侍女吳爾庫尼殉。

世祖福臨順治十八年(1661年)死,妃棟鄂氏殉,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裡隨殉,謐忠烈。

這麼多殉葬事例中,甚至不乏自願從殉者,比如皇太極死時,敦達裡和安達裡的從殉,這兩人還是男的。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所以,我想說什麼呢?

我想說制度的力量多麼可怕。

一項制度,將那麼殘暴的事情,正當化。親生兒子可以毫不內疚地和其他兄弟一起逼迫自己的母親去死。

——不,不僅僅是正當化,還有榮譽化。榮譽到有人願意為此付出生命。比如皇太極的兩位殉葬者,敦達裡和安達裡,這兩位殉葬者並非宮妃,而是男性的臣子。

不僅僅在制度有效的時候置人於死地,還能夠在制度廢止之後促動人跟隨這制度的幽靈。

康熙十二年(1673年),殉葬作為制度正式被廢止。但終清之世,人殉並沒有真正被根除。你看《紅樓夢》,秦可卿死時,瑞珠姑娘還自願觸柱身亡。

誰逼迫多爾袞生母殉葬?努爾哈赤、皇太極……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