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132年前,在山东威海的刘公岛畔,铁舰巍峨,龙旗飘扬。

驻扎在这里的北洋水师拥有大大小小四五十艘军舰,战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盛极一时。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在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盼望着战争的到来。

按常理来说,战争必然会死人。在北洋水师服役的清军士兵大都只是为了讨生活,并非嗜血狂热的好战分子,他们为什么不希望天下太平,反而盼着打仗呢?

在笔者看来,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挣钱和挣气。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挣钱

北洋水师建于清朝末年,当时的广大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对一个底层出身的普通男性来说,能够到北洋舰队的军舰上服役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差事。

北洋水师的军费虽然动不动就被挪作他用,但给官兵开出的饷银还是十分丰厚的。根据《北洋海军官兵回忆辑录》记载,当时北洋水师一名普通练勇的月薪能达到五六两白银,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这样的收入已经足够让一个普通家庭维持温饱,对大多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百姓来说,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但人啊,总是不会懂得知足,当他每个月挣到了六两银子,他就会想去挣七两、八两,甚至更多。

要想达成这一目标,为现实的办法就是升职。如果能当上二等水手,月薪可达八两;如果能当上一等炮手,月薪可达十八两。

在和平年代里,底层官兵要想升职十分困难。可在战争时期就不一样了。一来,随着战事的吃紧以及兵员的损耗,补缺晋升的机会增加很多;二来,清政府为了提振水师官兵的士气,在战时给出了比平时更为优渥的待遇。

例如在丰岛海战后,作战有功的水手李仕茂和王国成分别得到赏银一千两,帮助两人输送弹药之人共得赏银一千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高额金钱的诱惑下,北洋水师的官兵们自然对战争心向往之。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挣气

在甲午海战前,清王朝已经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

西方列强只要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能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妄为,作为华夏儿女,谁人不捶胸顿足、悲愤不已?

面对和西方国家的巨大实力差距,他们无能为力。可现在就连旁边的蕞尔小邦日本都欺负过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北洋官兵看来,他们和日军交战胜算极大。

这样的乐观心态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有着一定原因的。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 首先,北洋水师纸面实力强大

当时的北洋水师里有一句话,叫“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其中“七镇”是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镇海七艘炮艇,“八远”是指定远、镇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平远八艘大舰。论舰队规模,北洋水师冠绝亚洲,这点是全世界都公认的。

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自然知道当时的北洋水师只不过是虚假的强大。前方官兵纪律松懈,后方政敌打击、文官指责、统治者猜忌,就连海防经费都被挪用,这样的一支军队真实战力其实是弱于日本舰队的。

但在当时的北洋水师官兵看来,他们的舰队不仅装备精良,拥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舰,官兵们的军事训练也十分到位,在英国总教习琅威理的精心调教下,他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训练娴熟,完全有实力和日本海军决一死战。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 其次,受到了丰岛海战虚假战报的影响

发生在光绪二十年的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战,此战本为清军失利,却被“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混淆黑白,靠着虚报战果,硬是把一场败仗吹成了一场大胜。

例如在方伯谦上报的战报中,提到日舰“提督阵亡”,“吉野”伤重途中沉没云云,完全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而当日提督丁汝昌竟然信以为真,为之请功。

丰岛海战本就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发生,在此不利局面下仍能大胜日军,这给了北洋水师官兵以极大自信。在他们看来日本海军不过尔尔,一旦开战,大胜可期。

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官兵为何渴望开战


说到底,北洋水师的官兵不过是清末王朝悲歌里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罢了。囿于其自身见识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黄海海战将会遭遇怎样强劲的对手,自然也无法预见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快就要永远葬身于黄海海底了。

他们正在方伯谦“赫赫战功”的刺激下,处于一种对战争的极度渴望之中。他们憧憬着能早日痛击日寇,以便赶紧邀功请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