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1、探險家餘純順先生的擔憂

當代“徐霞客”餘純順先生曾經擔憂說:“河水都幹了,草也枯死了,周圍基本都是沙山,已經四處漂泊、流浪離開家鄉的羅布人,如果風沙再來侵襲,他們又將流浪到何方呢”這讓我十分好奇,羅布人是誰呢?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餘純順先生長眠於羅布泊

2、羅布人的歷史

(1)原來羅布人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一支。據說他們是樓蘭古國的後裔,生活在羅布泊的小海子 邊,世代逐水而居,更奇特的是他們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用卡盆捕魚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阿木冬烤魚

(2)曾經的羅布人只靠捕魚為食、為生。海子裡物產豐富,草美魚肥,怎麼捕都捕不完,吃魚方式 比較簡單粗獷,講究原汁原味。把魚從中間剖開,穿在胡柳木扦上,再灑些鹽巴、花粉調料即 可。羅布人信仰伊斯蘭教,每次吃完魚餚都要共同祈禱感謝真主賜予食物。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美味的食物來自簡單的食材

(3)羅布人沒有貨幣,基本物物交易。穿羅布麻衣服、喝羅布麻茶、吃羅布麻粉、抽羅布麻煙。大自 然的饋贈足以讓他們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悠然自得的生活

(4)長壽是羅布人的一大特點。由於長期生活在比較偏僻的羅布泊地區,環境汙染少,食物營養豐 富,再加上簡單質樸的生活習慣,樂觀開朗的性格,所以這裡的人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百歲壽 星比比皆是,鶴髮童顏,耳聰目明,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呢。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百歲老人精神抖擻

(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寬闊無垠的沙漠,一望無無邊的天際造就了羅布人熱情豪放、不拘一格的性 格。絲綢之路的發展又讓羅布人變得更加開放、好客。為了款待各方遊客,他們常常準備大碗的 烈酒、大片的烤魚。羅布女子能歌善舞,彈起塔爾,唱起悠揚的民歌,圍起篝火,歡樂的氣氛感 染 著每一位遊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心情大概就是如此吧。

3、羅布人與胡楊林

茫茫沙漠中,除了水源外,羅布人最好的朋友就是胡楊林,它是大自然賜予羅布人最神奇的禮物,世代與羅布人相依為命。羅布人以胡楊林木為基地,用胡楊樹作支架、用蘆葦做牆壁搭建房屋,啄胡楊為舟,拿胡楊作柴等,過著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房屋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房屋

4、死亡之海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泯滅了很多璀璨的文明,沙漠的無情殘酷吞噬了無數的生命。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環境急劇惡化,成片的草本植物全部死亡,沙漠以飛快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從此成為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泊乾涸後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死亡之海

5、羅布人的變化

沒有了羅布泊這條“母親河”,羅布人就像一個棄嬰,只能四處搬遷流浪,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屋漏偏逢連夜雨,1920年的一場瘟疫,讓數千的羅布人只剩下幾十人。為了生存,羅布人不停地改變生活方式,丟掉傳統的捕魚,嘗試放牧、種植等新的生活技能,努力讓自己成為適應各種環境的“新羅布人”。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放牧

6、現在的羅布人

如今的羅布人不再捕魚,漁獵為生的生活方式已經離這個群落遠去。捕魚技能漸漸被遺忘, 漁獵時的卡盆已變為牛羊吃草的食槽。羅布語言也在慢慢消失,《走過羅布泊》這首樓蘭時期的民歌,目前已經很少有人會唱了。他們已經適應農耕和放牧的生活方式。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捕魚的卡盆變成食槽

7、羅布人村寨

現在的羅布人村寨其實是人文景觀,更準確的說應該叫復原的羅布人原始村落公園,是專門請考古人員精心設計建造的。雖然過去真正的羅布人生活景象看不到了,但是仍有堅忍不拔的羅布人堅守在這裡,他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是沙漠綠洲的活化石,更是羅布文化的傳承者,相信有了他們的努力,羅布歷史將流芳百世。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村寨

沙漠綠洲的活化石——羅布人

羅布人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